书赞小说>古代言情>谋算天下【完结番外】>第158章 深不可测

  说完,何龙纬沉吟了一会儿,将脑中的思路理顺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这场武比毋庸置疑的和以往的武比是大相径庭的,它打破了武比传统却没有多大用处的选举方式,让每一个考验都物尽其用,真正的将参比者的潜能和能力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折优而取的结果。”

  “何以见得?其实这场武比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一场闹剧。”何正放下手中的茶杯,睨着何龙纬说道。

  “闹剧?说出这话的人定是那些四肢不勤,一心只有圣贤书的文人吧?”何龙纬嗤笑道:“这些人成天之乎者也,只是温室里的花草,还须得我们这些武将保护,不知战争的残酷,又有什么资格评定这场选举武官的武比呢?”

  文官与武官的矛盾自古就存在,文官轻武,认为武官只是一介莽夫,登不上大雅之堂。而武官也不见得对文官有多么重视,听何龙纬的所说的内容和语气就知道了。

  何正对何龙纬的这番言论不予置评,倒是有些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想不到你对这场武比如此看重,你倒是给为父说说原因。”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父亲也定是看出这场武比设置的巧妙,但若是真正的深处其中,才更是能够体会出这场武比的精髓所在。

  刚开始的塔楼之争,考验的是参比者的轻功,但却隐性的考验了参比者对环境的观察以及细心程度,风白找到登塔的捷径,百里长风寻得破百的弓箭,也是说明了这一点。

  而我却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是塔楼之争,只要上去就可以了,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反而使得自己在比赛中失了先机。观察力也恰恰是为将者最基本的标准之一。

  接下来所谓‘一箭三雕’的第一重考验,没有武器的参比者要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空中的飞鸽尽可能多的用一招的攻势击落下来?这如此,探查的就是参比者的临时应变能力。战场是瞬息万变的?临危不惧,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每个将领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可以说,复右丞相设置的这个武比时时都在考验参比者,就如在去京郊的狩猎场时,再次考验了参比者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也在试验参比者能否在取得胜利之后,就松懈下来。

  很遗憾,这场隐形的考验只有百里长风通过了,其他的参比者,包括我,也因为刚刚通过第一次重而放松了下来,所以百里长风能够猜测到第二重考验的内容,进而和其他人相反的选了一匹老马,等同于找到了通过第二重考验的捷径。

  接下来便是进入迷林了,或许很多人对复右丞相为什么要把第二重考验地点设在迷林,但是亲历过武比的我,却是对这重考验深表赞同,此举有两个好处。

  其一,迷林中白雾弥漫,其中野兽不知凡几,在迷林中,在不断的迷雾甚至是迷雾中凶猛的野兽做斗争时,悟性好的,就会在其中悟得杀戮之心。将主杀戮,若是没有杀戮之心的将领又怎能止住来自敌人的杀戮,战争其实就是以杀止杀。

  其二,表示考验参比者的方向辨别能力,如何在迷雾中正确的辨别方向,总的来说和如何在行军中迷失后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是一样的。

  最后就是长安街上的马术之比了,第二重考验开始前,复右丞相就规定了不得扰民,当时我只以为不让参比者在长安街上纵马奔腾。

  但是当我见到长安街的人潮拥挤的盛况之后,我才意识到,不是不让参比者纵马奔腾,而是要使参比者在闯关时,顾及百姓,束手束脚。考验的是为将领者的仁心!若是对百姓的存在不管不顾,一心只想闯关,那么此人必定丧失武比的资格。

  就连紧接而来的箭阵,也是考验对参比者仁心的考验,考验参比者是选择保护百姓还是弃百姓而成武比。”

  何龙纬洋洋洒洒的将自己对第一关武比的认识全部说了出来,末了,觉得口干舌燥,赶忙将拿起桌上的酒杯,豪爽的将杯中的茶水饮进。

  何正一直安静的听着,并没有打断何龙纬,现在何龙纬说完自己的见解,何正才欣然的点头说道:“为父甚是欣慰,你能够将这场武比的精髓看透,不过还有一事是你参不透也是你这个阶段所缺少的。”

  “父亲请说。”何龙纬正色道。

  “那就是对形势的判断。”何正端看着何龙纬,严肃的问道:“昨日你为什么会选择和其他三人合作?甚至在箭阵中听从了百里长风的建议,配合他完成整个考验?”

  “为了武比的考验能够顺利完成。”何龙纬也不隐瞒,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神色坦荡。

  “是的,你想着胜利,便和其他三人合作,这便是你潜意识里对形势的认识,但是,你便没有竟这种潜意识转为你自己的意识。

  也就是说,你并没有认识到形势的重要性,所以在箭阵中,其他三人对听从百里长风的意见,镇守三方,却唯有你犹豫不决。”

  说到这里,何正的声音越发的严厉了,“你要庆幸,昨日的只是武比而不是真正的战争,若真正在战场上,你那一瞬间的迟疑就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如此,你明白了吗?”

  何龙纬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头深思,将昨日的箭阵中的场景回忆了一遍,发现那时,确实只有自己犹豫不决,若不是其他四人分担了在他犹豫时的压力,那么昨日那场武比,失败将是他们最终的归属。

  如此想来,何龙纬不禁心怀戚戚,以昨日的形势,自己真的不该有所犹豫,再次抬头时,何龙纬眼中已然闪着了然明悟的色彩,“多谢父亲赐教,孩儿受益良多。”

  何正点头,肃然的脸也松了下去,“如此甚好,为父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复右丞相的?”

  何龙纬先是思考了一会,然后才有些凝重和感慨的开口说道:“复右丞相深不可测,我无法看透他分毫!”

  “哈哈!”何正大笑道:“莫说是你,就是为父也看不透他,这人,不是宠臣,而是枭雄!”又何止是一代枭雄,他能感觉到复楚舟想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代枭雄那么简单,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武将对风雨欲来的局势的感知。

  当然,这种感知何正并没有对何龙纬说出来,毕竟何龙纬的道行还没到,此时让他知道并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何正对复楚舟的评价,何龙纬深以为然,然而只要一想到复楚舟昨日设下那场泯灭人性的考验,何龙纬心中就感到无比的膈应,“可是……”

  见何龙纬脸上露出别扭的神色,何正怎会不知何龙纬心中在想什么,“可是他太不把百姓的命当命了是不是?”

  何龙纬点头,把百姓当成活靶子这件事,他是无法接受的!

  “你呀。”何正失笑摇头,“你还太嫩,看事也不免沦为表面。”

  “父亲为何如此认为?”

  “你所说的百姓,不过是为父年春时刚招募的新兵罢了,若是寻常百姓,岂不是和专为考验‘仁’心所设的关卡相矛盾了?深入想想,其实有些事并非眼睛看到的那般。正所谓,眼见不一定为食,耳听不一定为真。”

  这其中的道理并不是很难理解,所以在何正话落的同时,何龙纬也已经想了个明明白白,最终不禁感叹道:“这一招甚妙,真真是一石二鸟了,即能考验参比者,又能锤炼新兵,啧啧。”

  这一个关节想通,很多疑惑也随之而解,也是,那复楚舟揽下武比,为的就是在整个天下面前展露自己,又怎么可能让这么一件事毁了他所做的一切呢?

  “啧啧!”又是忍不住对复楚舟所有精心的设置啧啧称奇,复楚舟的形象在何龙纬心里也有了一个郑重的定位。

  父亲说的对,水满则溢,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在人的身上。这个天下这么大,要什么惊才绝艳之人没有,尚且不论已经身居高位的复楚舟,就是武比中的那四个人,和他比起来,亦也没有差多少,甚至那百里长风,可能比他还要惊才。

  锐气一下子从何龙纬身上散去,但却不是消失,而是被他收敛于身体之内。曾经的骄傲也慢慢被他隐藏进身体里。

  如果说以前的何龙纬是一把染锋的宝剑的话,那么此刻,他就找到了那把真正属于他的剑鞘,收敛了锋芒,却更加的锐利了。

  何正见何龙纬气势的突然变化,也是满意的点点头,这样的效果是他事前也没有想到的看来,武比上的那四人对他的刺激不小。

  “去好好休息一番,再过两日又该恢复武比了,快去养足精神,可别让为父丢脸。”

  说到武比,何龙纬的眼睛都亮起来了,他现在非常期待武比的来临,只是目的不再是拔得武比头筹,而是锻炼自己,再和那四人较量一道。

  “那孩儿先行告退了。”

  “嗯。”

  直到何龙纬的身影在练武场消失。何正才收回目光,虎目凝视着远方,喃喃自语道:“复楚舟,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明明看似肆无忌惮,却为自己铺好了后路。

  而我,能够信任你吗?”

  最后一句话,和着夜露,散在了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