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红楼] 彪悍红楼【完结】>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黛玉在蓬莱阁游览一天, 塞了满脑子东方云海空覆空之类的诗文,连梦中都是各路大仙诵诗比斗,次日不仅起晚了, 还蔫蔫的。

  林海贾敏只当她昨天累着了, 命林福家的带大丫头好生守着, 他们和孔观主提前一步前往张家主宅, 帮忙款待上门贺喜的客人。

  见黛玉醒了, 花花第一个凑上来用头蹭她的脸, 奶娘投了热帕子给她擦了脸和身子, 又用小巧的猪鬃刷沾上青盐膏刷了牙, 这才开始穿出门的衣服。

  大丫头和雪和慧各拿了把小梳子过来, 后头小丫头端了一托盘红色的头绳头花, 打算给黛玉梳个喜庆的发式。

  黛玉今年四岁,还没到留头梳辫子的年纪, 平时就是齐耳的妹妹头,她的发量又多,两三天还要洗一次,需得抹上杏仁油才不会蓬乱成一团。

  贾敏总是嫌弃女儿的头发乱得像刺猬,却从未动过给她提前留头梳辫子的想法,生怕小孩子的头皮娇嫩, 扯痛了受罪。

  像簪钗这类尖锐的东西更是连碰都不给她碰,小孩子手脚不把稳, 要是不小心摔倒了刺在身上, 可不是玩儿的。

  还有习俗说小孩儿家魂魄不稳, 头发要是梳成太好抓的样子, 有那手欠的鬼差就会顺带手把魂儿勾跑。

  这种说法在市井间广为流传,贾敏听到后更严令奶娘丫头不准给黛玉绑头发, 管它是真是假,反正不绑就对了。

  今天是亲戚家大喜的日子,再披头散发就有些不合适了,两个大丫头也没给黛玉梳多复杂的发式,只在两侧各取一缕发丝,编成麻花辫,辫梢再绑两朵红色的小绒花,脑后再取两缕用丝带绑两个蝴蝶结,就打扮好了。

  黛玉肤色莹洁,目似点漆唇若桃瓣,稍一打扮便如仙童一般,花花从未见黛玉绑过头发,盯着她脸颊边的两朵小绒花猛看,很想上手扒拉一下。

  见花花不错眼的盯着自己,黛玉想到它也是个女孩子,便命丫头又拿了一条红绸带,绕过两条前腿也给它绑了个大大的蝴蝶结。

  花花不习惯身上绑东西,就转着圈追逐背上坠下来的绸带,引来屋里人笑个不住。

  奶娘笑着又拿了个拳头大的绒球给花花,让它追着玩儿,注意力转移后它总算不再转圈了,拍着绒球满屋里跑起来。

  黛玉没想到一向高傲安静的花花会喜欢绒球,便嘱咐丫头们帮她记着,回去后多买些给它玩儿。

  正摆早饭的几个丫头笑道,“绒球随手就能做出几筐来,还用出去买么,姑娘还是快点用膳吧,去晚了老爷太太该担心了。”

  黛玉吃过早饭就有巡府夫人打发人来问她起床了没,要是准备好了就跟他们一起走。

  她便带奶娘和几个丫头来到巡府住的院子里,先拜见了巡府大人,便上了巡府夫人的马车,一起动身前往张家主宅。

  巡府夫人见黛玉打扮得雪团儿一般,喜欢得抱在怀里不松手,黛玉又让她看花花的打扮,和叼在嘴里不肯放下的绒球,两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张家主宅。

  他们到时正巧赶上孔家人前来送妆,新嫁娘虽不是衍圣公那一房的,也属于孔氏嫡枝,嫁妆队伍长到看不到头,喜庆的红色漫延到了天边。

  黛玉下车后被爹爹抱在怀里,一起看孔家的人晒嫁妆,听到周围人夸奖孔家十里红妆好气魄,林海含笑的眼中闪过不以为意,等自家女儿出阁那天,别说十里红妆,百里红妆林家也置办得起。

  下午未时过半,新郎官才把新娘子接回来,因张家早就放出话来要办流水席,蓬莱县城里出动了小半城的男女老少,都跟在接亲队伍后面来到城外张家。

  黛玉被爹爹抱着,观看了新人下轿到礼堂的全过程,拜过堂后又被奶娘送到内宅娘亲手中,跟她一起去新房看新娘子。

  大表兄张缮跟新婚妻子打小相识,能实现多年夙愿把人娶进门,他脸上的傻笑就没停过,就算挑开盖头时发现娘子的脸涂得跟猴子屁股似的,在他眼中也美若天仙。

  黛玉看到新娘的八十年代舞台妆就傻在那里了,听娘亲和周围人称赞新娘子美貌,她都替她们尴尬,化成这样连本来长什么样都看不出来,她们是打哪儿看出郎才女貌的?

  把新娘子送进洞房后就算走完了婚礼的大半程序,客人接下来就只剩下开席这一个项目了。

  黛玉中午只吃了几个喜糕垫肚子,这会儿早就饿得不行了,上席就让奶娘夹了个四喜丸子猛啃,吃完又盯上了炙羊肉和油焖大虾。

  巡府夫人不是第一次跟黛玉一起用膳了,知道她喜欢吃肉,又担心吃多了上火,就让身边的嬷嬷夹了一筷子滑子磨,又盛了碗百珍汤晾着,等她口渴了好喝。

  跟她们一桌用膳的都是山东各级官员的家眷,见巡府夫人照顾黛玉比亲娘还尽心,就有人酸溜溜夸奖黛玉嘴壮能吃,实则是暗讽她痴肥。

  贾敏一向以女儿身体健康为荣,不等巡府夫人开口便笑道,“可不是么,这孩子打小儿就知道亏什么也不能亏嘴,从来就没生过病,好养得很。”

  巡府夫人原本还有些气恼,听贾敏如此说又欢喜起来,“小孩子就应该这样,嘴壮身体才能好,这孩子一看就是个有大福气的。”

  黛玉笑嘻嘻的夹了块排骨给巡府夫人,三人笑得甚是和乐,气死那帮酸鸡了。

  婚礼过后张家人都累到打蔫,巡府也带着家眷在次日告辞离开,想要趁这个机会在山东各府视察春耕情况。

  山东两年天灾,连续上表要求朝廷减免赋税,对他的政绩多少都会有些影响,今年怎么也要有个丰收之年,否则未来仕途可就不好说了。

  林海没有政绩方面的困扰,婚礼之后还有六天假期,他玩兴颇高的订了艘大船,要带全家人出海去游览海岸临近的几座岛屿,看日出赏日落,尝试撒网捕鱼。

  黛玉以为到海边来能赶个海就很可以了,没想到老爹玩得比谁都野,她上辈子都没坐过海船,没想到会在礼教如此严格的古代世界补上缺憾。

  第一天出海时老天爷非常赏脸的风平浪静,跟他们一块儿出来的还有二叔,孔观主和张绘张绎两兄弟,除了二婶累到起不来床,以及远在福建的吴彧,林家全员都在船上了。

  林海找的船近二十米长,船老大带着手下小弟们常年在深海捕鱼,要不是碍于张家的面子和丰厚的酬劳,还不想接这单生意呢。

  因有女眷要招待,船工也把自家婆娘女孩儿叫到船上侍候着,这样就更不敢往远跑了,只贴着海岸航行,要是船翻了也方便游回岸上。

  出海后林海抱着黛玉,和贾敏一起站在船头,看着远处波澜壮阔海天一色的盛景,跟她讲海外三座仙山的故事,孔观主也站在一旁补充,对出海寻仙问道无限向往。

  林海回首望向丹崖上的蓬莱阁,叹道,“此地因经常出现仙界美景,被认定是有道路能通往仙山,因此才用仙山之一的蓬莱命名。

  我们已经到此四天了,尚且无缘一睹仙界风光,想必是机缘还不够所致。”

  孔观主比林海还遗憾,回忆起曾经立志出海寻仙的同道,感叹道,

  “我少时曾遇到几位寻仙问道之心极坚定之人,他们就是从蓬莱出海的,这些年过去也没听到他们传回音讯,想来是寻到了仙山,早已乐不思蜀忘记故交了。”

  黛玉差点翻白眼,那些人怎么想也是掉海里喂鱼的可能性更大吧,乐不思蜀个锤子哦。

  想到如今正在船上,船老大又是个认定女人上船船准翻的究极老迷信,她把嘴抿得牢牢的,生怕说出不吉利的话。

  中午前他们就来到了一座面积很小的海岛上,岛的四周停满了渔船,岛上的房屋破破烂烂,有女子在岸边晾晒修补鱼网,鱼腥味大到冲鼻子。

  船老大见客人都皱着眉头,没人再提登岛的事,便笑道,“怎么样,受不了这股味儿吧?我就说你们在岸上老实待着就好,做什么非得出海呢,打渔有什么好看的。”

  林海皱眉摇头,“老哥此言差矣,行万里路尤胜读万卷书,若非亲眼目睹,又怎知这世间百态呢。”

  船老大是个五十出头,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林海文绉绉的回答让他猛翻白眼,摆手道,

  “我说不过你们这些读书人,反正你们出钱,我们出力,只要别作死,想怎么着都行。现在,要登岛吗?”

  林海先是摇头,复又叫来林生,对他嘱咐道,“我们就不登岛了,不过也不能白惊扰此地百姓一回,你跟船工乘小船登岛,不拘什么买点子回来,也算留个纪念。”

  黛玉在一旁插话,“林生叔去问问他们有没有漂亮的海螺贝壳,多买些回来既能当摆件又能打首饰,我要送给姊妹玩儿。”

  林生答应着去找船工,船老大吩咐人好生跟着,回来时脸色便好了许多,语气也不再生硬了,对林海拱手道,

  “恕小人眼拙,没想到大人是个讲究人,我替岛上的渔民先谢过了。”

  林海笑着还礼,“老哥客气了,这不值什么,我们也要带些土仪回去,两相便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