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红楼] 彪悍红楼【完结】>第96章 第九十六章

  瑞娘每天早晚都被老娘亲自押到府里, 哭着练完武再跑回去,已经成家中一景了。

  黛玉心说幸亏这时候没有拍影象的工具,否则瑞娘小姑娘就会像网上那些边哭边练琴的琴童一样, 成为全国人的乐子。

  柳湘莲其实也撑不下去了, 他除了抚琴吹笛和学戏有长性, 对其他东西兴趣都一般, 可师傅同样是琴笛高手, 他整日围着讨教, 自然不敢在习武上头懈怠。

  加上有瑞娘的乐子可看, 一段时间下来竟练得有模有样了。

  柳荟夫妻直呼从前耽误了儿子, 练武的料子非往读书上头逼, 难怪总不见成效, 这回就算被老爹打死,他们也要支持儿子武举。

  柳湘莲听得直翻白眼, 他分明是唱戏的材料好不好,要不是这该死的世道,早卷铺盖住到戏班里去了。

  不过想到老娘的眼泪,师傅密不透风的拳头,还有身边哭唧唧的小瑞娘,他轻轻叹息一声, 继续认命的挥拳头。

  接近五月时,扬州的天气悄无声息热了起来, 黛玉是在检查产房时才意识到气温已经到了三十度往上, 在这屋里站了不到一刻钟, 额头上就微微见汗了。

  这个产房是她特意挑选的, 在正院三进的东边四间抱厦里,通风又安静, 只在早上最凉爽时能见一会儿太阳,后面还有一株高大的石榴树遮阳,比绣楼二层都凉快。

  事实证明她还是太小看江南的酷热了,做月子时不能用冰,再凉快的屋子都很难待人,栖风广和水阁上又太过阴凉,哪敢让产妇住啊。

  黛玉在院子里转了几圈,叫来匠役上的管事,命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在抱厦屋顶上依着石榴树再搭个草棚。

  草棚要高出屋脊一尺用来隔热,长出房檐六尺遮阳,东边向阳的那一块要能活动,早上掀开晒会儿太阳,等温度上来了再放下来。

  匠役们听从小主子吩咐,当即量好了尺寸回去备料,下午贾敏听到后院叮叮当当的,问了才知是女儿又在折腾产房,为了让她月子里能凉快点,连在屋顶上搭草棚的主意都想得出来。

  贾敏好笑又感动,就把女儿叫过来,问她可把夏天用的冰备好了,不要一心只想着她,把自己给热着了。

  黛玉嘻嘻一笑,“到扬州时我就考虑过存冰的事,打听了才知道,这边河面从不封冻,再冷的天也只在岸边有薄薄一层冰。

  城里用的冰都是冰铺冬天从北边拖过来,存在地窖里,夏天再出售,价格不用问也知道不便宜。

  我跟爹爹说了以后,爹爹就说早在唐代就有人用硝石制冰了,不如多存些硝石夏天用,那东西还能重复使用呢。”

  贾敏笑道,“你爹以前就玩儿过这个,心里可不有数,只是千万要记得,融化硝石的水冻出的冰用来降温还可,是万不能吃的,得在水里再放个铜盆,那盆里冻出的冰才能食用。”

  黛玉点头答应着,心说她又不是真的小孩子,在吃上头可比父母精心多了。

  草棚搭好当天,扬州城里已经热到太阳下站不住人了,黛玉中午到产房里待了会儿,感觉只躺着不动还是很凉快的,穿的盖的再薄一些问题应该不大。

  从正院出来,就看到刘供奉骑着小毛驴一阵风似的往外跑,跟在后头的外院嬷嬷跑得满头大汗,看到黛玉就停下呼呼直喘,一时说不出话来。

  黛玉忙让人把她扶进不远处的值事房,家里存的硝石足够用,井水又不用花钱,因此各处都摆了冰,屋里凉快得很。

  嬷嬷缓过来后才说,是太太娘家送端午节礼的人到了,十来个人热得昏头转向,刚进角门就倒下两个,吓死个人了。

  黛玉让嬷嬷歇一会儿再出去,又命人通知采办上的管事,多买些油纸伞回来,要那种大且厚,颜色又深的,给来回当差的人打着遮阳。

  在房里值班的嬷嬷应声出去通知管事,又有人送来了贾家的礼单和一叠来信。

  黛玉翻看了一下,这些信有迎春探春和李纨尤氏写给她的,还有贾赦贾政和贾琏贾珍写给爹爹的,以及贾老太太写给娘亲的。

  她眉梢一挑,贾老太太跟娘亲闹别扭,已经很久没亲笔写过信了,如今这是在唱哪一出啊,黛玉才不相信她是担心娘亲临盆在即才来信关心。

  放下信又去看礼单,见上面尽是些玉器古董,名家字画,上造的织物,还有几张紫貂皮,都是些名贵又体面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准备的,黛玉才明白贾老太太这是怕了。

  如今王子腾虽然还在九门提督的位置上,实权却落到了两个副官手中,早没了呼风唤雨的本事。

  贾老太太见王家不行了,又转回头依靠史家,认为自家是四王八公之一,皇上只有优容的,断不会拿荣宁两府如何。

  直到甄二老爷被押到京城受审,她才明白过味儿来,皇上连贵妃的亲弟弟都能关进大牢,外人还有什么动不得的。

  史家的史鼎史鼐都在五品上头晃荡,出了事也使不上力,贾家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林家了。

  黛玉冷笑一声,拆开贾老太太的信,发现果然不出所料,通篇都是回忆过去母女俩如何亲热,如今年纪大了想念女儿的话,一字未提及贾敏身怀六甲,关心她身体如何了。

  这种信交给娘亲只会惹她生气,黛玉让管事的嬷嬷都注意些,不要把贾家来人的事告诉太太,他们要是求见就带到她面前来。

  管事嬷嬷们都躬身应下,就算姑娘不交待,她们也不敢惊扰即将临盆的太太,过了五月份就不算早产了,每天都有发动的可能,全家都悬着心呢。

  放下贾老太太的信再去看其他人的,贾赦几人都在询问甄家的情况,李纨尤氏则说些家中琐事。

  迎春探春写了兄弟姐妹的近况,今年家里给她们请了女先生,每天上学很开心。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问候了贾敏身体状况,写些祝福母子平安的话,比贾老太太上心多了。

  晚上林海回家,黛玉把信交给他看过,又亲笔给贾老太太写了回信。

  信中她以甄家为例,指明想要家中长治久安,就得紧守家门,不要做那些揽讼放贷,卖官鬻爵的事。

  否则下场就会像甄家一样,他家是缺人缺势还是缺银子,江南有个总裁,宫里有个贵妃,还有皇子依靠,结果怎么样,甄二老爷被抓进大牢,还不是全家干瞪眼么。

  林海也给贾赦几人回了信,甄家的事江南无一人知道详情,让他们谨慎行事不要牵扯到里面去,更不要指望林家,贵妃和皇子都无法插手的事,他就更没办法了。

  黛玉备了礼打发走贾家来人,明日就是端午节,今年因局势不稳,全城在正月和四月接连蛰伏了两个月,这会儿甄二老爷已经押到了京城,甄家把走人脉的重心转移到了京城,各官员家也不用关门闭户了。

  扬州城再次热闹起来,盐商们憋足了劲要把损失的热闹找回来。

  全城都在关注瘦西湖的赛龙舟,只有林家依旧紧闭大门,只打发几个亲戚家的少爷出来游玩,最核心的林家三口人都在家里静悄悄过节。

  贾敏原本也想让黛玉出去玩的,新年和生日都没好生过,不趁过节叫上几个小姐妹到游船上热闹一天还等什么。

  黛玉看着娘亲的大肚子,天天心惊肉跳的,哪有心思出去玩,只说怕热不想去,不如跟娘亲和爹爹在水阁里乘凉,自家湖里也有莲花锦鲤,还有鲛鱼和海星各种小动物,哪还用去外头看。

  贾敏知道女儿是在担心自己,见她不肯离身也不再勉强,在外头叫了几个说书的女先生,请全家人在水阁里听书,一起动手包粽子玩儿。

  林兴还在湖里弄了几条小舟,让小孩子们划船比赛,找几个水性好的大人在旁边看着,嘻嘻哈哈的甚是热闹。

  戏班几人还在女先生说书的空档上去唱曲,下人经常看他们排演,都学了几手在身上,有那不怕羞的也到台上献唱一曲。

  黛玉跟贾敏包粽子,见到此景就跟娘亲吐槽,幸亏湘莲和大哥他们出去玩儿了,否则今天那台上得被他霸占了去,接下来就看柳大人拎鞋抽儿子吧。

  贾敏想到那个场景就笑得停不下来,湘莲那孩子是全家的开心果,活蹦乱跳的多可爱啊,她不指望肚子里这个有多大出息,只要健康平安就满足了。

  想到这里,肚子里的宝宝踢了一下,贾敏只当是胎动,依旧看着人玩乐。

  当晚她肚子疼,还以为是粽子吃多了,嬷嬷请来庞叔母才知道是要生了。

  林海吓到不行,就要把妻子抱去产房,庞叔母让他不用紧张,这胎她一直跟着,胎位和产妇身体都没问题,很快就能生出来了,还是嬷嬷扶着走过去更有利于分娩。

  黛玉到时贾敏正往产房里走,见娘亲疼得满头是汗,她眼泪就下来了,心疼得边哭边抽抽。

  见父女俩一个僵硬一个嚎哭,没一个顶用的,贾敏无奈叹气,让林海照顾好女儿,她很快就生完了。

  黛玉担心在外面走来走去,心里像油煎的一样,根本坐不住。林海正好相反,坐在椅子上像雕像一样,紧张到只会眨眼睛。

  贾敏没有失言,在庞叔母和孔观主的协助下,只用了两个时辰就生下个大胖小子。

  丑时的鼓声刚敲响,产房内就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林海长舒一口气,瘫到椅子上直往地上滑。

  黛玉跑到门口连声问娘亲怎么样了,孔观主在里面回了句母子平安,大胖小子七斤二两,她才念了声佛一屁股坐到地上。

  等里面收拾完了,林海和黛玉才进去,贾敏满面红光,正就着丫头的手喝红糖水,见父女两都盯着自己猛看,她嗔了两人一眼,用下巴指向旁边的襁褓,让两人去看孩子。

  黛玉伸脖子去看被打成蜡烛包的新生儿,小家伙闭着眼睛,小嘴一努一努的,皱皱巴巴好像一只红皮小猴子。

  想到这小子出生在丑时,只能祈祷林贾两家的美貌基因足够给力了。

  林海抱起儿子,越看越喜欢,大笑道,“从此我林海也是儿女双全的人了,辛苦夫人了。”

  贾敏抱着黛玉,笑道,“长得跟翕儿刚出生时一模一样,还重了快两斤,叔母诊过脉说健壮着呢,我这辈子再无所求,只盼着两个孩子平安就知足了。”

  黛玉在心里卧了个大槽,这小猴子哪里跟自己一样了,她才没那么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