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红楼] 彪悍红楼【完结】>第160章 第一百六十章

  林海对品级没什么执念, 他更关心新皇会以何种方法结束当前混乱的局面。

  因官员空缺和相互争斗等原因,地方上匪盗四起,民生凋敝, 再加上如今土地兼并严重, 失去土地的农户连生存都很难维系, 一旦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京中经过一场叛乱, 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 除了官员空缺, 还要受到势力盘根错节的勋贵和老臣掣肘, 再加上国库空虚政令不畅, 长此以往国运恐怕就要衰微下去, 再难力挽狂澜了。

  黛玉对政事一窍不通, 见爹爹愁得眉头都拧成了疙瘩,就说些家世转移他的注意力。

  她问道, “家里的东西收拾起来容易,要是赶在北方冰封之前接到调令,还能乘海船直达直隶港,几天工夫就到了。

  就是在离开江南之前,是不是得回老家祭祖呢,我们自打来了扬州就没回去过, 临走前再不回去一趟可就说不过去了。”

  林海都忘记还有这码事了,好多事都往一块儿赶, 乱得他猛摇扇子。

  他回房跟贾敏说刚刚接到了新皇密旨, 或许很快会调他回京城。

  贾敏喜道, “皇上这是要重用老爷的意思么, 这样一来我们翕儿的亲事就更有把握了。”

  林海的心好像被丢进了醋缸里,酸道, “跟你说正事呢,怎么又拐到司徒澈那臭小子身上去了,调令要是下来得及,这家里如何安排你要心里有数,临走前还得回乡祭祖呢。”

  贾敏咯咯直笑,“哎,老爷放心,我有数着呢,明儿就打发人回祖宅收拾去,保准误不了爷的事。”

  林海哼了声,想到宝贝闺女几年后就是别人的了,心里酸到不行。

  贾敏见老爷是真伤心了,赶忙安慰道,“司徒澈那孩子成亲以后总不能再在宫里住了吧,建皇子府也是在我们家那一片,女儿嫁过去就是当家主母,司徒澈又与我们有师生之谊,到时借着教导的名义让小两口回来住,非但女儿没丢,还多出个儿子,以后再生几个小孙孙围绕膝前,我们老两口可赚大发了。”

  林海听了妻子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司徒澈的确是个极佳的女婿人选,以后女儿成为亲王妃,一辈子的逍遥日子就不用愁了。

  贾敏见丈夫也上了心,就知道这件事已成了大半,以他的段数,只要存着敌对的心思,吴家绝讨不到好处。

  转过天,贾敏就开始以年底调任的借口大张旗鼓收拾家当,又打发人回祖宅收拾屋子,为回乡祭祖做准备。

  听说林家已经开始为离任做准备了,没人会觉得奇怪,盐政位置上历来都是由皇上亲信担任,林海是出了名的纯臣,跟新皇连话都未必说过,能借着任期以满功成身退,也算幸运了。

  众盐商很舍不得林海这位上官,虽然在最开始被落了脸面,让很多家盐商成为扬州城的笑柄,但不得不说,林海在任这几年是他们过和最舒心的一段日子,要是历任盐政都能像他一般,他们也不至于想出利用盐农制衡上官的损招。

  陈褚两家老爷找来亲近的盐商,商量办个宴会欢送上官,林家在任五年,于盐商秋毫无犯,他们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

  众盐商也觉得是这个理儿,只是离年底还有日子呢,他们慢慢筹备着就好,不急在这一时。

  扬州城里很多官员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又不像林海在那个要紧的位置上,就算新皇登基以后官职会有所变动,也要等到年底再说,为了维持地方稳定,让在职官员再连一任也是常理。

  大家都没有准备,在九月末接到调令时,调任的人家闹得人仰马翻也就不奇怪了。

  这次江南官场说是大换血也不为过,新皇并没有专门针对太子和三皇子两派官员的意思,而是来了个全员大调整。

  京城中很多六七品的小官以及翰林院的翰林,都被外派到地方上历练,地方上政绩突出的官员不是升迁就是调回京城。

  新皇第一次向天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不看派系只看政绩,马屁拍得再响也没用,得有真本事才能受到重用。

  师公身为两江的镇山太岁,并不在调任的官员行列,广达成了新任盐政主官,他接到调令的第一时间就跑到总督衙门,请王大人千万别搬出盐政府,他小孩子家家初次当此重任,心里没底得很,肯请前辈在家里镇场子。

  王大人哭笑不得,考虑到广达在盐政位置上确实没有林海有底气,也就答应接着住了。

  盐商听说新任上官是广达这位老熟人,也都放下心来。

  广达待在扬州的时间比林海还要长,他是什么性子全扬州无人不知,虽然时不时就炸个毛,骂起人来不留口德,在清廉方面却跟林海不相上下,要不这两人怎么是多年好友呢。

  扬州知府由乐清担任,李扬升职成盐运使司运同,从四品官职,继续留在盐政衙门协助广达。

  看到调令的人都在心里感慨,林海虽被调回了京城,但新一任盐政主官,包括两江总督和扬州知府依旧是他那一系的人,由此可见新皇对他在盐政上的政绩有多满意了,难怪会一跃成为户部左侍郎,进入京城的权力中心。

  王大人对学生被调回京城并不意外,五皇子在家住着时就对林海的能力颇为赞赏,以他务实的性格,不可能错过林海这个好帮手,以后提拔成户部尚书也不是没可能。

  皇上确实是这么打算的,自从前任户部尚书因家眷包揽诉讼被抄家,户部就一直由左侍郎暂待尚书之职。

  如今他的年纪也大了,在尚书位置上再干几年就要致仕,到时林海正好接手。

  太上皇对五儿子的性子早有了解,见他丝毫不避讳的提拔自己人,还是忍不住问道,“你就这么信任林海?”

  皇上不明所以的看向老爹,“父亲不信任他吗?对比历年盐税就能看出他是个才干优长,老成谋国之人,最难得的是这人还清正亮直,我与他接触的时日虽不长,也能体会到为何父亲会重用他。”

  太上皇见他神情不似作伪,无奈笑道,“你这孩子打小就这么直愣愣的,有林海在你身边也好,那孩子外圆内方,多少能带得你圆滑些。”

  皇上老脸一红,自辨道,“澈儿也心心念念盼他师姐快点回京城呢,皇后家已经封赏了承恩公爵位,吴天佑也提拔成大理寺少卿了,我也是为了提拔自己人。”

  太上皇差点翻白眼,一个儿子老师,一个正妻娘家,一个平妻父亲,你这个皇子当得也真够可以的,全都扒拉一遍才三个自己人。

  随后皇上又跟太上皇说了对大哥和三哥家几个侄子的安排,太子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等过两年叛乱的事过去了,再封个爵位迁出宫去,他这个当叔叔的,总要保他们平安度过一生。

  三哥是有功之人,唯一的儿子未及冠弱,他打算先封为郡王,再将两广总督的嫡出孙女于无忧许配给他。

  太上皇最近想起两个英年早逝的儿子就伤心,尤其对三儿子更加愧疚,听皇上给孙子订了重臣孙女,先就满意了几分。

  他点头笑道,“于家教育出来的孩子差不了,只是你是怎么想到远在广东的于诚家的?”

  皇上笑道,“父亲还记得唐静嫔么,当初她被算计时就是于家穆家林家三个姑娘上门讨回的公道,唐静嫔在她们几个小姐妹中年纪最大,再来就是这位于姑娘了,她偶尔说起在扬州时跟姐妹们出去游玩的事,我就记了下来。”

  太上皇冷哼一声,怒道,“我怎么可能忘记,你大哥和三哥小时候感情多好,对你们这些小兄弟也很照顾,都是那起趋炎附势的小人挑唆,才会斗得两败俱伤。

  当年那件事是王子腾在背后策划的吧?他倒是个乖滑的,见你大哥失了势就躲在府里装起病来了。

  我听说最近他又出来蹦哒了,你打算怎么安排他?”

  皇上冷冷一笑,“我干嘛要安排他,他不是重病不起么,就让他继续病着去好了,九门提督先让四哥兼着吧。”

  太上皇皱眉,“那个浑不吝的能干好这差事?”

  皇上苦笑道,“如今人心不稳,四处都乱糟糟的,只有四哥才能镇住场子,也不求他做什么,只要在那位置上坐着,京城就安稳了。”

  太上皇叹气,“他也就能当个镇山神兽了,龙生九子,良莠不齐是在所难免的,好歹是亲兄弟,你就多担待着些吧。”

  林家这边抓紧时间收拾家当,王大人又开始发愁交通工具的事,如此多的官员同时调动,车船紧张得很,自家总不能都占了,让别人腿儿着去上任吧。

  黛玉笑着说出做好的安排,“师公不用担心,昨儿已经打发人去海港买海船了,还在运河码头那边租了仓库,我们先回姑苏祭祖,回来就乘海船前往直隶港,家当先存在运河的码头仓库里,等这阵子忙过了再慢慢运往京城不迟。”

  王大人点头,赞道,“的确是个省时间的好办法,要是一时买不到合适的大船,租一艘也是可以的。

  往年调任时都在冬天,海上风大浪急北方港口还会封冻,我都忘记还有海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