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红楼] 彪悍红楼【完结】>第197章 第一百九十七章

  脚踏风扇的原理并不复杂, 工部尚书带几个老工匠看几眼心里就有数了,拿到林海送到工部的图纸,用黄铜取代了木质的重要部件, 没几天就作出了几架更耐磨的。

  司徒澈拿到工部制的风扇, 就把黛玉送来的让人刷上木蜡油, 当摆件保存起来, 这是师姐送给他的珍贵礼物, 以后入土了也要带上。

  黛玉在休沐时进宫陪皇上一家闲聊, 看到工部制作出来的新风扇, 就向皇上建议道, “不如请几位长辈牵头, 办个官方的风扇场吧, 在南方肯定好卖。”

  皇上笑道,“这是赚银子赚上瘾了, 看到什么都想卖,听说近两个月你单是卖木材和石料就赚了几千两,朕这是误打误撞,给小儿子找了个钱耙子回来。”

  司徒澈得意道,“我师姐当然是最会过日子的,以后我们多多赚银子, 爹爹要是缺银子了尽管开口。”

  皇上笑骂道,“胡闹, 你爹我富有四海, 还能管你们两个小的要银子不成?”

  黛玉笑道, “也不全是为了赚银子, 我在扬州时每年夏天都热到不行,百姓晚上只有躺在瘦西湖边上才能睡个好觉, 那时我年纪还小,能看出百姓生存不易,却想不出办法帮他们。

  这风扇要是我们不主动推广出去,也只有宫里和王府公主府才能用到,于百姓却没有半点益处。”

  司徒涵没想到百姓都是这么乘凉的,他好奇问道,“那些没有瘦西湖的地方又当如何呢?我听说江南的夏天不仅酷热,还长达数个月,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皇后小时候曾到江南的亲戚家住过一段时间,对当地百姓的生活也有所了解,她叹道,

  “江南水域众多,不临水的人家晚上都会聚集到井口边上乘凉,这两样都的没有就只能挺着了,要是家里能有一架这样的风扇,确实会舒服很多。”

  司徒澈点头道,“这风扇我也踏过,只在刚起步时很吃力,等转起来就轻松了,只需很小的力气就可以保持转动,腾出手来还可以做些别的。”

  司徒涵又想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把风扇推广开了以后,要是被人仿制了去可如何是好?”

  黛玉笑道,“那就让他们仿呗,仿造的人家越多,价格就会越接近成本价,朝廷能收到税,当地人有地方做工,百姓也能买到低价的风扇改善生活,从上到下都受益,也不枉我们推广一场。”

  皇上之前只当是小孩子们闲话,全家人喝茶聊天要的就是这个氛围,听了黛玉的话他才重视起来,如果真能如设想的这般,确实值得推广下去。

  司徒澈一扁嘴,“这样我们不就赚不到钱了。”

  皇上火热的心被小儿子说得一顿,刚想教训就听黛玉笑道,“怎么赚不到了,民间做低端的赚个辛苦钱,我们就反其道行之,做高端产品专赚有钱人的钱。”

  这下大家就有些似懂非懂了,皇后迟疑道,“翕儿的意思是说把风扇做得精美一些,只卖给有钱人吗?”

  黛玉点头,解释道,“做得精美只是第一步,更值钱的是代表身份的标识,有钱人在实现财富自由以后,就会更加在意脸面和排场,给官制的风扇打上代表朝廷的特殊标识,以及出产的年月,每年限量生产一批,再设置一个购买门槛,只有符合身份的人家才能购买,只要将朝廷的产品跟身份地位联系到一块,售价再高都会有人买账。”

  大家按照黛玉的思路想了好一会儿,皇上才不可思议的问道,“这些古灵精怪的想法你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黛玉解释道,“这个想法我想了好几年了,当初随爹爹到扬州上任,被那些盐商堵在府门口送礼时我就想过,既然做盐商这么好赚,朝廷为何不自己贩盐,把银子都装进自己的口袋呢。

  我爹给出的理由很多,主要是担心将贩盐权力收归朝廷所有,地方上会出现更多为了暴利挺而走险的私盐贩子,不仅收不到税,还会带来治理上的麻烦。

  那换个思路,照常发放盐引,不限盐商贩盐的同时,朝廷也作为一家盐商加入贩盐行列行不行呢?

  我爹又反驳说以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大部分百姓只会去官号买盐,让别家没生意可做,久而久之照样会发展成第一种情况。”

  皇上听到这里就懂了,笑道,“所以,你就想到给官盐提价,以御制盐的名头满足有钱人好面子的心里?”

  黛玉猛点头,她就是这个意思,上辈子国外那些奢侈品就是以这个思路发展起来的,其实都是样子货,很多还没仿制品的质量好呢。

  相比之下国货中的奢侈品都是实打实的真工夫,品牌这个概念是开放以后才慢慢被国人接受的。

  皇后笑着摇头,“这小脑袋瓜里尽是些稀奇古怪的主意,看来无论养男养女,都要多经多见才行,只一味关在家里可没有这番见地。”

  皇上赞同道,“前段日子跟几位大人闲聊,还有人说林海对孩子放任太过,如今看来林海才是对的,孩子就要从小历练才行。

  这样,翕儿,你回去写个章程出来,我再跟朝中大人们参详一下。”

  黛玉笑道,“让大哥和师弟帮我吧,三人计长么,我一个姑娘家又不好到处跑,皇上只管忙自己的,等我们把完整的预案写出来,你们再参详。”

  皇上哈哈大笑,“行,我就等着你们的预案。”

  皇后也笑道,“皇上派队禁卫给他们吧,你们也要注意安全,小心身体,哪个要是敢把自己累病了,我可要恼了。”

  司徒涵率先蹦了起来,连声保证会照顾好弟弟和师妹的,他招呼司徒澈和黛玉去书房,参详一下如何完成预案。

  这是他接到的第一个差事,虽然是借了师妹的光,也要做到让爹爹满意才行。

  看三个孩子跑远,帝后相视而笑,为人父母哪个不希望家族和睦兄友弟恭,自家两个孩子就很好,连小儿媳也是个明白事理的好孩子。

  有一瞬间皇上觉得往后生不出儿子好像也没啥,即便生了也未必能养成长子和次子这样。

  黛玉给自己揽了份苦差,每天都要往宫里和工部跑,核算产品成本,计算生产的前期投入,以后推广和效益等诸多问题。

  共同完成一件事时,两兄弟的性格差异就突显出来了,司徒涵更关注整体投入以及推广成果,司徒澈完全沉迷于产品设计和构造,要不是没人敢让他拿刀子,都想自己动手做一架风扇了。

  给两兄弟做个类比的话,哥哥相当于项目经理,弟弟就是产品设计师,各有偏好和侧重点,配合起来反倒很少有冲突的地方,默契程度让朝中那些等兄弟俩斗起来的官员啧啧称奇。

  就在黛玉忙碌的时间里,贤妃在八月十三日顺利产下一名小公主,皇上时隔多年再添一女,不仅以生皇子的份例奖赏了唐翠薇,连同唐大人都封了三品将军爵,唐家从此挤身贵族行列。

  皇帝的举措让参加大选的人家更加疯狂了,京城所有胭脂铺都发了笔横财,刚开业的轻妆铺子也被买到断货,享受到了大选带来的第一波红利。

  凤姐儿抓着账本笑到合不拢嘴,又开始期待十月初的伴读择选了。

  接着她又想到一件事,问一旁还在算账的黛玉,“林妹妹,薛家的宅子修好了,要办迁居宴,还特意写了请贴让我带过来,你去不去?”

  黛玉摇头,“我的差事还没办完呢,哪有那个闲工夫。”

  凤姐儿笑道,“我也说你有皇上交待的差事要忙,我那两个好姑妈就一通亲戚理应相互照应之类的大道理压下来,说的好像我不送请帖就犯了多大过错似的,谁看不出他们是想借着林妹妹的名头抬高身份,还当自己手段多高明似的。”

  黛玉冷笑,“他们那是教训你么,分明是想借你的口教训我,让我想清楚不给薛家面子的代价,冷血不顾念亲情可不是个好名声。”

  凤姐儿立马就怒了,“薛家这是吃了老虎胆不成?还敢威胁起妹妹来了,我那好姑妈自打薛家上京就抖起来了,那府里的管事权明明被老太太收回了,她还是整日指手划脚的,再加上薛家母女敲边鼓,撒银子收买人,老太太毕竟年纪大了,真未必能压得住。”

  黛玉原以为王子腾被罢官以后薛家人能老实一些,怎么反倒比原著中还要张狂几分,都敢隐晦的用名声威胁自己了,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干的?

  薛家这是在扬州又攀上新靠山了?可扬州如今都是自家一系的人,对薛家之前做的事门清儿,躲他们还来不及。

  唯二会跟薛家有牵扯的除了江苏布政使朱家,就只剩下甄家了,难道是这两家又有新动作了不成?

  黛玉请林生去查一下薛家最近的人情往来,再去信给师公,请他老人家注意那两家的动向。

  又派嬷嬷去义勇郡王府给于六传话,让她把司徒清看住了,别让他跟甄家有牵扯。

  第二天再次进宫完成预案工作,黛玉在吃点心时把自家跟薛家之间的事,以及薛家跟朱甄两家的关系向帝后和两位皇子解释清楚,争取在所有方向上把薛家彻底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