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总裁豪门>关注内心平静没想争名夺利>第35章 一种合作模式

穆青两人一边吃饭,梁亚静一边跟老侯说:“侯总,你什么时候有空,去一趟我们工厂,我们需要签一份长期购销合同。”

“今后符合我们工厂质量要求的产品,我们会全部收购,你也就不用发愁销路了。”

老侯笑的合不拢嘴,连声说:“好!好!太好了!”

梁亚静说:“从现在开始,你们所有的货都要按我们的标准分等级。”

“我专门拿来一份我们工厂检选分级标准,你们对照执行就好。这两天我们也会有分级工专门来分级,你们也可以重点看看。”

“要尽快掌握我们执行的标准,现在你们每批货,我们都要派人全检一遍,将来慢慢你们自己掌握了分级标准,就以你们为主,我们只是抽检就可以了。”

老侯听梁亚静这么说,就对小侯说:“让你媳妇重点就做这个事情,先把注浆那边放一放,我看一下注浆那边由谁顶替她。”

小侯答应了以后,梁亚静继续说:“侯总,我们都要讲诚信,我这边会帮你们催款,保证货款按期给你。”

“你这边一定要保证我们的供货,不能再有人找你,就把我们的货给断了。”

老侯拍着胸脯说:“梁总,这你放心,我们把长期合同一签,我保证按合同办事。”

“再说了,你们两位是我们的恩人,我老侯一定知恩图报,不管谁来,第一水好产品一定是你们的。”

穆青想起走访其他小瓷厂时见到的景象,以及老侯最初存货问题。

就把自己的担心也讲出来:“侯总,还需认真想想怎么保证产品质量,不能今天一个样,明天又一个样。”

“要保证产品的延续性,这样才能做的长远。我们准备跟您签的长期购销合同中,关于这方面都会明确注明。”

“另外就是您之前存货的风险很大,因为您并不知道什么器型将来会有订单,所以这样存货太盲目了。”

“刚巧碰上您之前存下的产品,我们大部分能卖,也就无意中化解了您的存货风险。”

“今后不能再这样盲目,我们会定期给你们更新一份存货清单,你们保证按存货清单上的品种存货,就会针对性比较强,卖不出去的风险就会减少很多。”

老侯听到这话,不得不连连点头:“保证每批货都一样,就要窑火稳定,配方稳定。”

“这方面你们大可放心,这些年我们自己已经摸索出经验。”

“我儿子专门就管这两个方面,只要我们的用煤不发生大的变化,窑火方面不用担心,我们很清楚需要怎么做。”

“配方执行现在我们也不会有很大问题,只要保证用料稳定就可以。”

“保证原料、煤质稳定就是要舍得花钱,这是我跟其他小瓷厂不同的地方。”

“我不会为了图省钱,什么料便宜就用什么料,有什么煤便宜就用什么煤,这样做是在砸自己的牌子,该花的钱必须要花。”

“你们尽管在长期购销合同中注明,如果我做不到,我愿意承担违约金或罚金。”

“另外,穆经理刚刚提到有目的存货,太好了!这完全是在替我们着想。”

“我们一定会按定期存货清单生产,你们也可以把这一条写进长期购销合同。”

“一样可以规定,如果我没按存货清单生产,耽误了你们出货,我们也愿意承担违约金或是罚金。”

听了老侯这话,穆青和梁亚静都点点头。

回到工厂,穆青和梁亚静一起跟王铁做了汇报,王铁看着合同,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说:“穆青,暂时外购的事情先由生产部承担。”

“将来如果发展起来,需要增加人员,可以增加。具体人选你们商量,最后亚静做主就好,不用请示我。”

后来外购的发展很快,有些出乎梁亚静和穆青的意料。

跟侯氏父子合作基本正常之后不久,其他本地小瓷厂,看到侯氏工厂跟国营大厂的合作模式,好像一夜之间都嗅到商机。

纷纷改进自己的管理,提高自身质量,并主动联系梁亚静和穆青,邀请他们再去工厂看看自己工厂的变化。

两人觉得仅仅靠侯氏一家,一旦出现问题会比较麻烦,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又去了几家工厂。

挑了其中一家注浆工厂进行合作,这家工厂改进速度比较快,而且老板的经营理念跟老侯比较相近。

这之后以同样方式,又确定了两家以滚压产品为主的工厂也签了合作合同。

这两家滚压工厂是以小件杯碟生产为主,设备比较简单,梭式窑烧成,专业做杯碟,采购成本远远小于自己工厂生产。

为此梁亚静专门从车间挑选了一名人员,管理这四家厂外购事情。

此人是原第一成型车间的质检组组长,比梁亚静大几岁,两人关系也很好,姓张,大家都叫他张师傅。

听梁亚静介绍,此人比较和善,但能坚持原则。

跟梁穆二人跑了一段时间后,二人就慢慢把外购工作开始逐渐交给张师傅。

张师傅工作比较认真,跟各外协厂关系处理的也比较好。他开始自己独立工作以后,穆青开始松了一口气。

其他小厂见穆青他们基本确定了合作工厂,就知道自己没机会了,于是就开始找其他国营大厂,寻求合作机会。

其他国营大工厂很快也明白了这种合作模式,纷纷开始与一些小工厂合作,逐渐形成了本地的一种特色。

在这个过程中,国营大厂的质量标准、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开始慢慢灌输给了这些民营小工厂,使这些小工厂开始逐渐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方向。

其中的佼佼者,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开始逐渐壮大。

穆青这一段时间虽然比较累,但内心是平静的,没有与人相争的那种担心与焦虑,穆青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很在乎这种内心的平静。

他觉得这时的工厂有些像自己,不论梁亚静的改革,自己对花纸降价的谈判,还是二人结合搞定外购问题,都是工厂内心的一种努力。

这种努力跟自己内心的努力没有很大区别,眼睛一直向内,自己跟自己较劲。

寻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不只是与人相争的撕咬。

即使没有与人争斗的想法,这种内心的努力,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工厂,都不得不承认会对外界产生影响。

对于工厂而言,这种影响就有合作和竞争两个方面,合作是互惠互利,是对世间友善的承认,是对与世无争的另一种诠释。

竞争,是人世间的一种商业规则,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健康发展的企业,虽有极为残酷的一面,但只要是规则以内的做法都应该得到承认。

竞争对手甚至也不能成为敌人,并不具有很强烈的敌意,甚至可以成为合作伙伴,跟侯氏父子的合作就是一个例证。

本来这时的国营工厂已经被民营企业逼得步步后退,但也并非没有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