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总裁豪门>关注内心平静没想争名夺利>第104章 一把手跟副手汇报

马书记见于总同意,又看向穆青,语气平和地问:“还需要我们怎么帮你?”

穆青摇摇头:“不需要别的了,这两天我会试着联系他们,有结果再跟你们讲吧!”

马书记见穆青已经答应,长出一口气。

这时,他根本就没把于总放在眼里,连看都懒得多看他一眼。

今天于总的所有表现都让马书记很失望。

他现在明白,当初于总对自己的言听计从,都是对自己的利用。

于总不过是把这个工厂当成了他自己升官发财的跳板。

完全没有他马书记和穆青对这个工厂的感情。

他之所以刚刚发脾气,就是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他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工厂的人员在流失。

原来他没有很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可是今天,一个生产部,从上到下三层人员一起离开,让他觉的可怕。

作为主管副总的穆青是第一层,已经明显表现出要走的意愿。

杜军、张建林作为生产部主管是第二层,已经走了!

小张、小赵作为第三层办事人员再离开,生产部就彻底垮了!

生产部作为全厂生产的指挥中枢,如果垮了,全厂生产也就彻底垮了!

全厂几千人,都是围绕生产在干,没有正确的指挥,就会是无头苍蝇。

他马书记是从车间一点点干起来的,做过车间主任,非常清楚生产部的重要。

只是这些年被任命为厂党委书记后,没有再关注过这些事情。

梁亚静遭排挤,才使于总他们这些人站到马书记一边。

也把他马书记捧上了天,他自己也在这种环境下晕晕乎乎。

现在才知道,于总这些人根本就只是对他马书记的利用。

根本就没把工厂的发展放在心上。

马书记知道,自己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他不该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梁亚静置气。

梁亚静也是这个工厂的老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心里装着工厂。

梁亚静走了,现在只还剩下穆青!

只要有穆青在,生产部就能重建,工厂的生产就垮不了。

穆青如果不在了,靠于总?靠那几个只会坐车的混蛋副总?

马书记现在很清醒,知道他们都只是来这个工厂捞好处的。

马书记现在彻底理解,当时梁亚静为什么那样对待他们。

可当时他马书记却只看到,梁亚静在制造不团结!

相对于这种不团结,至少梁亚静心里装着工厂!

可惜竟然是他马书记出面挤走了梁亚静!

马书记同时也非常庆幸,自己当时没让穆青和梁亚静一起走。

如果当时穆青也走了,不知道还怎么收拾眼前的乱局!

马书记一边想,一边看到穆青站起身,准备离开。

赶紧也站起身拉住穆青:“穆总!先别走!”

“还有事情需要跟你商量,听听你的意见!”

穆青看了看马书记,什么也没说,又坐回原来的位置。

这时,马书记冷冷地看着于总说:“于总,你把艺辰撤资的事情跟穆总汇报一下!”

马书记专门用了“汇报”两个字,让穆青不由得看了看他。

心说,今天马书记怎么了?于总要跟我汇报?

于总可是一把手,我不过是个副总,一把手跟副总汇报?

马书记你这不是成心制造矛盾吗?

让穆青没想到的是,于总对马书记的说法根本就没在意。

把艺辰准备撤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于总在讲的过程中,有意忽略了艺辰撤资的理由。

他知道,艺辰撤资的理由,跟穆青反对工厂现有策略是一样的。

可是,现在的策略已经得到集团公司确认,不能再被推翻。

于总仍然认为这是他升迁的垫脚石。

最后只是说:”刚刚来工厂的重要客人,是集团公司周副总和市政府王秘书。”

“都是为艺辰撤资的事情来的。”

“周副总要求我们尽量说服艺辰不撤资。”

“刚刚马书记我们联系艺辰吕先生,他要我们拿一个方案。”

“市政府王秘书帮忙联系了侯氏公司,不能说服艺辰,希望能有民资或外资进来顶替。”

于总是希望把穆青引到怎么解决问题上来,而不去深究艺辰的撤资理由。

但没想到穆青的思路根本就不被他于总左右。

听完于总的叙述,问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艺辰为什么要撤资?”

“总要有个理由吧?”

“不知道他们撤资的理由,怎么说服他们不撤资?”

“现在看,说服艺辰不撤资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选择不能实现,再去考虑外资或侯氏公司不迟。”

穆青说完,看着两人。

于总支支吾吾,不愿意回答艺辰撤资理由。

马书记在一旁一眼看穿了于总的心思。

不屑一顾地看着于总说:“还能是什么理由?”

“工厂现在只生产低温快烧,分级不再选一级品,而是混选。”

“低温快烧使美国艺辰不敢接单,致使大量客户流失。”

“分级混选,造成香港艺辰大量客人投诉质量问题。”

“为此,艺辰认为工厂只顾短期利益,是涸泽而渔。”

“没有考虑长远发展,跟他们的经营理念背道而驰,所以才会撤资。”

”这两个撤资理由,都是穆总你以前反对的决策,现在都应验了!”

穆青知道这两个决策都是错误的,但估计还需要时间才会爆发。

没想到艺辰这么快就已经发难,而且如此强烈,竟然要撤资。

他无奈地苦笑着摇摇头:“那你们找我干什么?”

“我该讲的,以前都讲过了,你们没人听。”

“甚至还讥笑、讽刺挖苦我,一定要执行。”

“现在正是我反对的这两个决策,成为了艺辰撤资的理由。”

“我能有什么办法解决?”

马书记无奈地叹口气,看着穆青说:“穆总!”

“不是所有人都有你这样的眼光,都能一眼看到问题的本质,这你要理解!”

“这两项决策即使是错误的,现在也已经实施,而且已经得到集团公司认可。”

“短期内再掉头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听马书记这样讲,于总马上附和:“是啊!”

“即使这两个措施没有考虑长远,但短期内工厂如果不能盈利,”

“我们这届班子不好跟集团公司交代还在其次,工厂生存也是问题啊!”

穆青看着于总,平静地说:“于总,短期内的盈利是因为订单的增加。”

“不是这两项决策的功劳。”

“当然,我也不否认这两项决策在订单增加的基础上,短期内使盈利水平更进一步。”

“但这只是火上浇油,一旦客人不满意,丢掉客户,我们失去的是长远利益。”

于总听着穆青这话,哭丧着脸:“现在短期盈利增加,集团公司还不能满意呢!”

“我们哪有精力考虑更长远?”

这话让穆青哑口无言,他知道于总也没说错。

集团公司看重的就是盈利,不盈利就要被撤职,王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集团内的很多工厂即使当年盈利,第二年会被要求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

完不成指标,轻则被斥责,重则被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