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 林晓寒收到小周氏的回信,说已经帮陆瑶与唐适放了身契。

  陆瑶感恩林晓寒的照顾,还是愿意留在玄天门的庄子里继续干。小周氏按照林晓寒说的, 给了她一股红利。

  而唐适则不愿意再留在府城, 小周氏便给了他一百两银票,放他离开了。

  只是他走的时候,把银票又还回了府里, 一文钱也没带走,也不知要去哪里……

  林晓寒心道:唐适是个胸怀大志的, 舍弃了现成的玄天庄管事的肥差不做, 偏偏要走, 怕不是还要回去当兵。不过他之后的命运, 便与自己无关,全看他的造化了。

  时间一晃, 又到了夏天最炎热的季节。林晓寒陪陆秋成进京, 也已经整整一年了!

  今年的气候与前两年不同, 从春天开始就大旱,到了六月, 又开始大涝。

  大晋各处灾害不断, 受灾地的百姓们苦不堪言。

  虽说灾情暂时还没影响到京里, 但林晓寒明显感觉到, 街上的物价比之前要高了!连秋雨轩的生意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秋雨轩卖的多是些不贵的小物件,年景好的时候, 贵个一两百文算不上什么。但今年年景不好, 大晋朝的百姓们降级消费, 来秋雨轩买东西的人便少了。

  不过与其相反的,却是何韵那边的铺子。百姓们的苦楚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京中的官眷。

  卖给达官贵人们的高级衣服, 不仅没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因着口碑提升,卖的比之前更加红火了。

  还有要出嫁的名门闺秀,特地去何韵的店里高价定制“喜服”。

  毕竟这铺子传闻中是晋晏王妃经营着的,他身份尊贵,铺子里的喜服兆头也好。

  也正因如此,秋雨轩的收益与何韵铺子的分红两边相抵,林晓寒倒也没少赚,铺子的收益还是不错的!

  七月,水涝还在各地绵延,大晋灾民无数,还有地方流行起了瘟疫。

  晋文帝开了国库,委派了不少朝臣去各地赈济灾民。连陆秋成也被指派监督户部运送救灾粮去金州。

  这是陆秋成第一次离开京城出去办差,还是十分危险的差事。

  如今各地水患,便是不提疫病、民乱等事,光是堤坝决口,城里的所有人便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之前被派去青州凌郡赈灾的几位钦差便在考察洪水时遇上了河坝决堤,一行人都被洪水冲走了。

  晋文帝得知消息,在朝堂上当场落了泪,又厚葬了这几位钦差,抚恤起家人,才又派了新人过去。

  只是此事以后,不少家中有些关系的,都找了好些理由不去上朝,就怕被晋文帝钦点了去外面赈灾。

  晋文帝大怒,但也没什么办法,于是便索性把京中八品以上官员都选入殿中,临危任命。

  若是有不惧危险,愿意报效朝廷者,勿论什么品级,什么职位。都可以被委派为赈灾的钦赐大臣,品级也提升为正五品。

  陆秋成一腔热血,本就是体恤百姓之人,自是第一个自请前去。除他以外,礼部的孙书文、还有一些其他品级不高的年轻官员也自愿前去。

  让陆秋成有些意外的是,李枫这次也主动请缨了。还好巧不巧的,正好与陆秋成一起被派到了金州。

  两人如今虽早已不说话了,但恰好遇上了一趟差事,便也不得不一起共事。

  好在他们如今都做了一年官了,比起刚成为进士时圆滑了不少。

  两人在一起商议赈灾之事时,倒也态度都十分平和,让人完全看不出之前的龃龉来。

  知道陆秋成要出去赈灾,林晓寒心中是又担心又骄傲。

  陆秋成胸怀天下,林晓寒对此早有准备,只是此事临到要出发了,他却担心的有些吃不下睡不着。

  他亲自去街上采买了不少需用的生活物品,东西多的都堆不下了。不得不又一样样的挑出来,只留下必需品带走。

  怕陆秋成染上疫病,林晓寒特地去做了好些防疫的草药包,把陆秋成的行李各处都塞了些。

  这些草药包含着艾草、薄荷、樟脑等清凉驱邪的东西,也不知有几分作用。但总归是能驱除蚊虫的,也有几分提神醒脑的作用。

  家中银子虽多,但真到了灾区,物资匮乏,怕是有钱也用不上。林晓寒把能带的都给陆秋成带上了。

  离家之前,两人已是狠狠温存了数晚。出发前夜,因着怕陆秋成累着,耽误了行程。林晓寒倒是与他规规矩矩的躺了一夜。

  清晨的时候,天还是黑的,陆秋成便蹑手蹑脚的起了床,骑马赶去了城西门口。

  他到了城门口的时候,天微微亮。李枫也已经到了,门口还有一队护送赈灾粮的人马正在点兵。

  “陆大人、李大人,既然人已到齐,那我们便不做停留了,速速出发吧。”点兵结束以后,带队的将士说道。

  “好。”陆秋成点点头,临走之前,又忍不住回头去看。

  京城西门的城楼上,林晓寒不知何时赶了过来,正站在墙边,对着他挥了挥手,之隐隐约约能看清一个轮廓。

  “你快回去!我定会平安回来!”陆秋成心中一怔,对着城楼上的林晓寒喊道。

  林晓寒也不知听到了没有,只一个劲的与他挥手,目送赈灾粮队离去。

  “林哥儿竟这么早过来送你,真是个有情义的。”李枫也看到了林晓寒,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连押送粮食的将官都忍不住有些艳羡的说道:“陆大人,您夫郎就是细雨斜风先生吧?这么早的天,他亲自来送你了。我瞧着你们的感情,和话本子里写的似的。”

  “陆大人,你可得对细雨斜风先生好一点!”

  “我们都是他的书迷,你要是敢待他不好,我们可要去找你算账的!”

  ……

  一时间,押送队伍里的官兵们也跟着起哄了起来,反到闹得陆秋成有些臊了。

  再说林晓寒一早醒来发现陆秋成已经走了,便急着让车夫快马加鞭的送自己去了西门,好歹赶上了目送陆秋成离开。

  待陆秋成走远了,他便回了家。用了早饭以后,忽然想到了陆家村的情况,便给田哥儿去了信询问。

  足足半个月后,林晓寒才收到了田哥儿的回信。

  原来因为各处受灾混乱,信件在路上的时间也变久了。

  好在信中田哥儿告诉林晓寒,陆家村今年虽然春季受了些干旱,但并没有水灾侵扰。且去年前年收成极好,各家都有不少存粮。

  而今年虽然收成不怎么样,但村学的田赋很低,产粮基本都是自家留着,也够吃了。村民们都感念着林晓寒与陆秋成的恩惠,说若不是有这些村学的佃田,今年怕是也没好日子过了!

  林晓寒看了田哥儿的信倒是十分欣慰,时隔两年,田哥儿的字迹突飞猛进。已经练出了字体,很是像模像样了。

  陆家村也好在是之前两年打了个好基础,因此今年即便干旱,村民也没有因此受灾。

  看来之前自己购买荒田的法子是对的,也算是歪打正着的解决了村民受灾的难题。

  陆秋成自去了金州以后,一开始还来信报了一次平安,后面便忙的脚不沾地。许久都没有音信传回家中。

  不过这个年头,出门在外不比现代社会,有手机电脑可以通信。陆秋成这样也是常态,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

  到了八月,水灾勉强褪去了一些,各地的疫病与民乱却更严重了。

  国库的银子如流水一般的花出去,实在捉襟见肘。晋文帝在朝堂上请众臣商议筹集赈灾银两的法子,商议了几日,却是没什么结果。

  晋文帝是个勤勉的皇帝,他一连忙了两个多月,又着急上火。

  眼见着朝上那些大臣们,一提到银钱问题,便一个个言不由衷,言语间各自怀揣着小心思。便一下子怒火攻心,直接累病了。

  晋文帝病倒了,问题却不能放在那里不解决。

  又过了几日,由晋晏王爷带头,拿出了三千两白银作为赈灾银两。

  晋晏王妃也设了个消暑宴,邀请京中众家官眷前去,希望在宴席上号召大家为大晋的灾民们尽一些力。

  往日里,王府的宴席是最热闹的,京中的名门望族们都上赶着前去参加。

  可这次的消暑宴,京中有些头脸的人都收到了帖子,去的人却只有二分之一。

  除了与晋晏王妃关系特别好的几家,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家,早早就听说了晋王王妃这次设宴,是为了帮皇帝皇后筹集赈灾银两,便推三阻四的找了些理由不去。

  而去了的人,宴席是吃了的,等到了何韵提出出钱的时候,除了个别几个,便一个个仿若吃了黄连一般闭口不言。

  直让帮着办差事的何韵都寒了心,背地里拉着林晓寒吐槽道:“这些官眷身上穿的戴的,随便一样都价格不菲。他们平日里一个个装的慈眉善目,打着慈善的名义在京郊开始粥棚。特别是前两年《梦中游》最火的时候,慈善是做的火热!”

  “如今大晋有灾,真要他们多拿些银子出来的时候,便一个个装傻充楞,是慈悲也没有了,善心也没有了。”

  通俗小说的影响力是有时效性的,前年最火热的《梦中游》到了今年已经不流行了。而《藏龙寻仙》是个修仙文,林晓寒为了卖座,没在里面做什么价值观的输出,现在现编也来不及了。

  林晓寒知道何韵为难,皇后与晋文帝更为难。最重要的是,大晋朝的百姓十分艰难!

  他想了想后,在何韵耳边给他出了个主意。

  “啊?这样……这不是骗人么?真的能行么?”何韵吓了一跳,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

  “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嘛。”林晓寒狡黠的挤了挤眼,对何韵说道:“你姑且一试?”

  何韵思虑片刻,便听了林晓寒的话,与那些官眷们说道:“此事我也是要与上面交差,你们来了的也算是给我们王府一个脸面,一人出个一百两便是了。”

  一百两银子,对这些官眷们不过一件衣裙的钱财罢了,比他们想象中还少!

  他们听了也是十分高兴,便开开心心的都给了。

  待离开之前,何韵便又说道:“赈灾的事情今日已经圆满解决了,再过些日子,我们府上会办个华服宴。由细雨斜风先生作证,选出衣饰最美的一位,写到《藏龙寻仙》里面。各位姐姐弟弟们可记得要来,务必穿戴上自己最美的衣饰。”

  众官眷们听了,顿时兴奋起来,对这个华服宴十分的有兴致!

  毕竟能被写到细雨斜风先生的故事里,那可是天大的体面,在大晋朝也就出了名!哪家的官眷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