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无妨。”高远回过神。

一切并非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这并非蓝星历史中的三国,而是三国的另类版本!

这意味着,未来的发展将不再遵循《三国志》的历史轨迹!

高远终于洞悉问题所在。

“无碍,主公,我们继续讨论后续事宜吧。”

“你突然有什么灵感吗?”刘备的话语中暗藏玄机。

“没有。”高远摇头否认。

刘备戏谑道:“若非遇到军师,我可能要绕行二十年的曲折之路呢。”

高远理解了刘备的言外之意,回应道:“成就伟业之人,皆经历过坎坷!”

“若世间事皆易如反掌,人人皆可为帝王。”

刘备大笑道:“哈哈哈。”

“军师所言极是!”

“那么,我们继续商讨当前计划。”

“依你之意,我们必须进军蜀地。”

“对吗?”

高远点头肯定:“没错,必然如此。”

“我们别无选择,唯有进攻蜀地,这一点不会改变。”

高远坚定地说。

......

与刘备敲定后续计划,总的来说,高远正沿着昔日诸葛亮的足迹前行。

放弃与曹孟德、袁本初逐鹿中原的策略。

选择如同小霸王孙权一般,先稳固江东的领土。

孙权据有江东,而高远,则让刘备占领益州之地。

江东地势险峻,防守易而进攻难,但也存在一个难题,那便是北伐之路困难重重。

合肥要塞的存在,让江东只能被动防御,无法主动出击。

然而益州则不然,一旦控制洛阳及汉中,蜀地便有可能直捣长安。

一旦长安失守,陇地也将落入囊中,随后再夺荆州。

那时可派遣猛将,挥军向柔蓝进发。

两路夹击,统一天下的宏图近在咫尺。

这是高远精心策划的布局。

因此,高远不让刘备染指江东,转而占领益州,并且,荆州务必收归麾下,绝不能再如关羽般丢失。

......

五个月后,刘备领兵,攻打汉中。

欲得汉中,必先破阳平关,此乃一大难关。

然而,汉中是攻略益州的基石,也是益州抵御外敌的首要防线。

汉中的战略地位,甚至不亚于益州重镇雒城。

由于身处平行世界,许多事物与高远记忆中的三国时代有所不同。

例如,益州的中心并非成都,而是雒城。

直到此刻,高远才领悟到这是一个平行世界。

穿越这么久,一直以为自己置身三国,原来竟是平行世界,这令高远大感意外。

阳平关,汉中的关键要塞,攻陷此地的难度极大。

天然屏障难以逾越,高远与刘备的军队一时之间被阻挡在关前,无计可施。

“军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高远心中已有对策,“主公,切勿急躁。”

“我已经有了计策。”

“但这计策需依赖一人。”

“依赖一人?何人?”刘备询问。

“李子雄,我的弟弟。”

“若无他,我可以告诉主公,阳平关将是我们永恒的障碍。”

“但有我弟李子雄,阳平关或许并非不可攻克!”

“还请军师指点迷津!”李子雄说道。

“主公暂且不必多问,一切自有安排。”

......

这一天,刘备令关羽、张飞、赵云三将攻打阳平关,正如预料,关隘险峻,首日攻击毫无进展,反而损失了不少兵力。

“军师,这阳平关确实难以攻克,我们毫无收获。”

“你真的有计策吗?”

面对刘备的疑虑,高远仅回应:“毋忧,主公,三月之内,阳平关定会失守!”

“只需照我所言行事,汉中已是在主公掌握之中了!”

刘备听后虽不明所以,但高远过往从未让他失望,故此对高远之言深信不疑,期待他再次带来惊喜,一如往昔在虎牢关对抗曹操与袁绍,反让董卓成为屏障。

高远心中自有布局,只是此计需秘密执行。阳平关的战斗持续,刘备每日领兵攻打,然而成效微乎其微。刘备困惑不已,却又无法违背高远的指示,只能继续攻击。

李子雄已率两万兵马悄然潜至阳平关后方。

“军师之策果真无懈可击!”

“他们虚攻阳平关,我们则取山路直取汉中!”

“汉中若失,阳平关岂能不失守?”

李子雄大笑道:“正是如此!”

“计划已成功一半!”

“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军师赐锦囊,待我开启一观。”

......

五日的攻势,上千士兵丧生,刘备也开始焦虑不安。

“军师,战况已数日,却未见成效。”

“难道我们要白白牺牲士兵攻打阳平关?”

高远颔首:“若主公认为这是无谓的牺牲,便停止进攻。”

“这些日子,让将士们休整吧。”

刘备更加困惑,难以揣测高远的意图。深思熟虑后,他决定暂时停止进攻,毕竟每个士兵都有家有室。

阳平关重归平静,然而一条重要情报让刘备从床榻上跃起,数日未闻佳音的他,此刻满心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