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赫疑惑仰头, 看着嬴政俊朗的下巴弧线,心中奇怪嘀咕道,“咦, 父王为什么要做好人好事,把六国的煤矿也帮他们找出来啊?”

  蒙恬也有些讶异道,“王上, 您这是要...”

  李斯深谙一心二用之道, 正边抄录边侧耳听他们交谈呢,闻言暗道:嘿,蒙氏小子如今还是嫩了点, 竟连这都没听出来。

  他看了一眼嬴政的面色,笑眯眯抬起头, 对蒙恬解释道,“王上此计堪称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 不胜妙哉!如此一来, 待大秦并吞八荒之时, 便是将这些煤矿尽数收入囊中之日..”

  蒙恬闻言, 顿时心中一凛, 原来如此。王上果然厉害,目光看得如此深远, 真乃谋略深不可量也!

  明赫立刻喜滋滋抓紧嬴政的臂膊,努力抬起脑袋叭唧啵了他一下——窝的天!始皇大大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这就是君临天下的千古一帝气势啊!大大你太帅了啊啊啊!

  嬴政伸出有力的手掌轻轻扶住明赫的后颈, 又揉了揉他的小脑袋, 对他们点点头, “寡人确有此意。不过, 如今陡然增加抄录六国煤矿的任务,你二人之力恐有不足。倘若寡人未记错的话, 李由与蒙毅似乎年岁相似,都已近弱冠之年?”

  李斯心头乍然一喜,忙恭声道,“回禀王上,小儿李由今年已满十八!”

  蒙恬亦喜道,“多谢王上挂念!臣之昆弟蒙毅只比臣小两岁,仲春便满了十七。”

  明赫暗暗碎碎念道,“他们还是高中生,最多是大学新生,在这时代就已经成为青壮劳动力了…”

  嬴政闻言不由猜测,莫非自己当日猜错了,仙界等级并非是以修为来划分,而是按年龄?年纪越大之仙人,等级便越高?

  如此说来,自家小崽当初自称大学生,他仙界的年龄,岂非也才十八岁左右?想来梦境之中那位“鸿钧老祖”,并非他的真身..

  这个推断,登时让他素日隐隐的担忧骤然落了地——如此便好,寡人不必担心他那副怪异的形象,是滥用仙术而被反噬之故...

  想到这里,嬴政心情极好地看着李斯二人,沉吟道,“这个年纪,倒也能学着做点有用之事了..明日起,汝等便带他们一同进宫抄录,今日先将秦国的整理出来,不过此事恐需耗上十来日,你们拿去右侧偏殿抄。”

  李斯和蒙恬等到期待中的答复,早已喜不自胜,急忙拜道,“臣等多谢王上恩典!”

  他们如此喜悦自然是有原因的,这还要从历代的封爵制度说起。

  自夏商以来,贵族身份以血缘为纽带代代传承,从官爵到财富上形成世世垄断,平民几乎无出头之日。

  虽然,到了西周时期,开始在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设定按功行赏的世袭“五等爵位制”,但在讲究“礼不下庶人”的周礼之中,君王亲近的,是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人,尊重的是身居高位的人,按功行赏的对象也是权贵姻亲,跟普通老百姓照样没什么关系。

  直到进入争霸白热化的战国时期,诸侯们为了能抢夺更多的利益,才开始把眼光瞄向了庶民群体——他们广发求贤令,实行授爵制,用利益驱使寒门出身之人为自己卖命,一时纷纷开启变法求强之路。

  但各国变法只如昙花一现,那些平民出身的将相,在与本国贵族旧势力的角逐中黯然收场,连廉颇那样的名将也被逼得逃亡楚国。

  诸国之中,只有秦国连出几代明君,一代人背负完成一个使命,坚定不移地沿着商鞅制定的“强国”之路前行。

  而在实行军功爵位制的秦国,最有机会建功立业的地方,是战场之上。

  连商鞅本人,当年也以文士之身率军亲征,以攻打魏国河西大捷之功,从左庶长而升至大良造。

  当然,若要较真来论,在帝王权威远远大于律法威信的时代,无论是上战场镀金的商鞅、魏冉、吕不韦,还是无须上战场立功,便能位居卿位的范雎、李斯等人,其实都是通过自身卓越的政治价值,跳过真正的“军功”,直接封侯拜相的。

  可放眼整个天下,这种能让君王另眼相看的大才,本就堪称凤毛麟角,至少对不再实行世袭制的秦国贵族子弟而言,这条路几乎行不通。

  甚至,像蒙恬这样,因君王感怀其祖父侍奉三朝、为国战亡,而破格提拔至内史的情况,也是屈指可数。

  绝大多数贵族子弟只有两条路可选:第一条路,嫡长子老老实实等着降级继承父辈的爵位,若其自身一事无成,只能等着爵位传到儿孙之时继续降爵,直到最后变成庶民——正常情况下,没人想选这条路。

  第二条路,则是按秦律上战场立功,若斩首一名敌军前锋戴甲士兵,可获封第一级爵位公士,受赏田一顷,宅基地九亩,还能得到五十石粮食和一个庶子(仆人)...乍一看很美,但随着爵位的升高,获封的难度也逐步加大,子孙想要达到李斯和蒙氏如今的地位,也是极不容易的。(1)

  而眼下,君王不但给了他们无尽的信任,还抛出一份额外的恩泽:煤之功用不可估量,若秦国按此图索骥,真能大量挖掘出此物,堪称收获巨大!以王上慷慨的性子,岂能不犒赏一番他们这些勤勤恳恳、负责前期关键工作的臣子?

  前些日子,李由和蒙毅已按秦律向朝廷纳粟千石,被授爵为一级公士,若此番收获颇丰,求王上再为他们授上一级爵位...(2)

  二人此刻已将舆图搬到偏殿,眼下也无心再猜舆图上那“奇物”的来历,立刻分工合作起来:记忆力极佳的蒙恬负责记录重点,书写速度飞快的李斯负责奋笔疾书...

  这一夜,章台宫右殿灯烛通明,廷尉府上守护花囿家臣等了又等也没见李斯回来,竟暗暗替地里的野果松了一口气——总算没人催你们给他生崽了!

  ...

  而早早跟着扶苏一起睡觉的明赫,正躺在床上皱着眉头冥思苦想,过了不知多久,系统提醒道,“宿主,夜已深了,你想起来了吗?到底是什么很重要的大事呀?”

  明赫双眼发直摇头,“还没有,先别吵我..快想起来了..”

  说完,他继续接上脑中的被打断的线索——究竟是哪件事呢?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件与秦国战场有关之事,而触发这件事的人,在史书上也只有寥寥几笔,所以他当时才会囫囵吞枣一眼带过了...

  但今天,为什么又会突然想起来呢?他确信,是因为见到了李信。

  那么,此事跟李信又有什么关系呢...电光石火之间,明赫狂喜地对系统大喊一声,“我知道了,因为李牧!”

  悬着随侯珠的章台宫左侧殿中,待“睡梦中”苦口婆心劝他解决昌平君的“老神仙”离去后,嬴政再次睁开眼缓缓坐起,眸光深幽。

  按明赫的说法,等再过几年,秦国派李信攻打楚国之时,是昌平君从郢陈方向带领敌军从背后偷袭,导致李信只能被迫转身迎敌,在两队楚军的腹背夹击之下,无奈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若是换做旁的任何人来告诉他这件事,他都会疑心对方想陷害昌平君,就像有人告诉他胡亥会犯下那些罪孽、他亲手缔造的统一帝国只有十五年国祚一样,他全然不会相信半句。

  可他是深信鬼神之道的嬴政,而一个知晓历史走向、有金手指的明赫在他眼中,是神,不是人。

  再加上昌平君今日那番话——虽然在他当时看来,只觉得是自己因神画预言之事,许多想法已渐渐改变,而昌平君还鼓励他对民众严苛几分,让他不免生出几分不悦和一丝怀疑。可现在,再结合明赫的提醒来看,昌平君此举简直明晃晃地别有用心。

  总之,他就这么毫不犹豫地相信了明赫说的“昌平君会谋反”之事——虽然眼下自己并未统一六国,但秦国数十年攻城略地,夺取六国城池无数,而郢都也在四十年前被白起攻破,早已是秦国之地。

  但问题在于,昌平君身为右丞相,为何会离开咸阳去郢陈?

  他结合明赫之前那句“他被父王赶出咸阳做官去了”,目光微凉——对方前往楚国旧地郢陈为官,真的是被自己“逐出“咸阳的么?

  在此之前,究竟发生了何事让他找到契机,说服自己让一个楚国公子、前往楚国旧都为官?

  莫非...是发生了叛乱,所以需要他前去安抚楚国旧民?

  嬴政的眼神渐渐清明起来,看来这盘棋有人早已暗中布局,既如此,寡人也陪你们走上一局。

  打定主意后,他又蹙起剑眉,思索起“老神仙”方才提醒的另一件事:桓猗此番攻打宜安,将仓皇大败而归,李牧会斩杀秦军十万人!

  ...

  十多日后,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叫声响起,在众臣眼中已是失踪人口的李斯父子和蒙恬兄弟,顶着蓬头垢面和黑眼圈从右侧殿开门走出,冷不防吓得殿外两名守卫猛的一个激灵,妈呀,乍一看以为见鬼了,仔细一看,一个个脸色乌青青的,比鬼还吓人!

  李斯匆匆走在最前面,捧着定位器直奔主殿而去,通禀后嬴政很快让他们进去,几人进殿就跪,李斯见殿中并无旁人,顿时凄声道,“请王上恕罪!我等近日兢兢业业抄录舆图,严格按照王上的吩咐操作此神物,孰料...孰料...”

  许是连日的不眠不休,许是长子会一同被问罪的担忧,让他彻底失去了以往的清醒,此刻只觉得胆战心惊,一时竟再说不话来,心中后怕不已,如此仙界神器,若砸在自己手中,岂非滔天灭族之罪?

  嬴政面色微变,沉声道,“究竟发生何事?”

  蒙恬忙一脸恍惚解释道,“回禀王上!我等方才将剩下六国的..全抄好后,此神物里的女子竟说‘任务已结束,请等待销毁’,李廷尉急忙扑上前捂住它,哪知过了片刻再试,已再无反应..但我等确实谨遵王上吩咐行事,绝没有故意损毁它,实在是无心之失,请王上责罚!”

  说着,他看了一眼蒙毅,唉,此番本想为他博得一级爵位的...

  哪知嬴政不但不怒,反而起身下席,走到他们面前挨个一个个扶起来,在他们受宠若惊的讶异中,笑着打趣道,“看来汝等此番着实累坏了,倒忘了那日寡人说过它只能使用一次,当此舆图上煤矿勘探任务完成之时,它便会失去效用么?”

  李斯闻言,忙扭头看向一旁的长子,父子相视露出劫后余生的笑意,太好了,全家的命保住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如此神物竟只能使用一次,简直令人痛心疾首啊!

  蒙恬迷迷糊糊忘了场合,竟高兴得一把抓住蒙毅的衣袖,“二弟,我们不用受罚了!”

  蒙毅眼下虽还不是后来那个严肃的内史,但他年纪轻轻的,性子就比蒙恬沉稳多啦,此时一本正经扯回衣袖,肃色道,“阿兄勿要失礼,此事功过还需王上定夺。”

  又拱手道,“王上,臣已复核一日一夜,无一字差错,请王上移步右殿查验。”

  嬴政笑着点点头,迈步朝外走去,李斯跟在几人身后边走,心头边疑惑道,“怎么十多日没见,王上看起来比往日亲切了几分,莫非我大秦有什么好事发生?”

  还别说,怪不得在满朝文武的认知里,李廷尉是最擅长琢磨君王心思的臣子,这回还真让他猜着了。

  前几日在明赫的提醒下,为稳妥起见,嬴政将咸阳周边另外几处地方的勘探结果交给五黑,命他暗中带人前去挖掘查探。

  今日一大早,五黑便带着三分震惊七分喜气进了宫,告诉他——那几处果然都挖出了煤!

  这意味着,此“定位器”准头极高,大秦从此将能从土地之中,开采出无数堪比黄金的宝藏煤矿,让嬴政怎能不欣喜?明赫呀,果然是大秦的福星小崽!

  宽阔的右侧偏殿中,整齐摆放着几人按国家和城池分类放好的竹简,几乎占去了大半个宫殿,嬴政边含笑随意取出几份查看,边暗暗遗憾:小崽给的那几本轻薄之书,竟能装下数百车竹简记载的内容,若五黑也能研制出“纸”,以后大秦众人记载诸事,又何须这般麻烦?

  嬴政吩咐卫尉、任何人未得君令不可进此处,又重回章台宫主殿,看向眼前连着数个日夜通宵熬夜的几人,感慨道,“大秦有汝等股肱之臣,寡人甚感欣慰,你等四人此番于国有功,爵位各升一级,再各赏绸缎两百匹,诏书明日发布。”

  四人惊喜不已,忙拜谢君王,李斯盯着蓬头乱发望向嬴政,王上,我..我竟也有份?

  嬴政瞬间看懂他的眼神,笑着点头,“李由与蒙毅虽尚未入仕,但此番终究是在为我大秦朝堂效力,这份奖赏是他们该得的。至于你与蒙恬虽是朝堂官员,但此事并非你们分内之事,你二人亦夜以继日尽心尽力,寡人岂能厚此薄彼?尔等即刻回去歇着,寡人为你们放三日假,待回宫还有重要任务交给你们!”

  众人忙纷纷致谢,告退出殿。

  李斯一路上百感交集,既振奋不已,又添了几分安心,他虽早料到王上想必会为李由和蒙毅赐爵一等,却没想到自己和蒙恬也有份。

  能遇如此明君,自己岂会起半分异心?便是韩非入仕秦国,王上也绝不会见异思迁!

  到了此时他才开始有些相信,王上约摸真的快原谅他了...

  如此一来,李由和蒙毅喜提二级公士爵位,可得良田三顷,岁俸100石。

  秦国官、爵分离,李斯如今的官职虽位列九卿,是仅次于丞相的廷尉,但他并未上过战场攒军功,只靠政治业绩得到君王额外赏赐的爵位,是卿级爵位里最低的十级左庶长,今日荣升十一级右庶长,岁俸升至550石。

  而蒙恬祖父的爵位虽然也是卿,但蒙骜去世后,他十四级的右更之爵,已降两级为左更,由蒙武继承,蒙恬先前凭借破获咸阳几件大案之功,得到五级大夫的爵位,如今便是升为六级官大夫,岁俸从250石变成300石,可得田七顷、宅基地七间。(3)

  总之,虽这些日子他们夜以继日,抄得眼睛都快瞎了,但人人皆有称心如意的收获,出宫时四人皆是一脸喜色。

  ...

  嬴政负手颀身玉立于殿中,暗自思忖,既然神画之中预示,蒙恬将来有驻边抗击匈奴的本领,想来军事才能定然非凡,大秦如今亟需军事将领,是否应命他立刻进军中历练,转而让蒙毅取代其内史之职...

  这时,殿外有卫尉朗声禀告,“禀王上,有前线战报!”

  嬴政忙收回神思,扬声道,“快召进来!”

  下一瞬,一个连日来回骑马疾驰、浑身风尘仆仆的信使,脱鞋快步进殿行礼后,双手举上信件,

  “禀王上,小人送信至宜安军营时,桓将军刚败下第一阵,还受了箭伤,若非王上的撤军令抵达,桓将军正准备再次整队与李牧对峙..”

  那士卒望着嬴政不辨喜怒的脸色,舔了舔有些干裂的下唇,这才接着说道,

  “桓将军虽有再战之心,然对王命的遵从之心尤在首位,当即便整顿撤军了。”

  “只是...为免此番撤军给赵军留下我秦人胆怯的印象,桓将军想向王上请罪——他自作主张,给李牧送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