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天回来去地里看了下,倒了的那几行玉米叶子已经在转黄了,估摸着是活不成了。我想着干脆都砍回来算了,把地收拾了再撒点儿绿豆小豆什么的,说不定还能收点儿。”

  “也好,现在玉米杆子还能,收回来剁碎了还能喂鸡。绿豆小豆家里应该还有些,就撒那几行应该够用。”李轻舟侧躺在月笙身旁,一只手拿了蒲扇,慢慢地扇着风,“不过我这些日子不得空,要辛苦你了。”

  “不费事儿,反正也没多少。你们帮着建房建得怎么样了?”

  “要不了几天,村长也没领到多少安置这些人的银钱。说是建房,也只是先暂且帮着搭几间土房,好歹有个遮风挡雨的地儿,日后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儿了。”

  月笙眨了眨眼,表示了解。

  第二日出摊回来,月笙就和重山两人去了玉米地里把倒了的那些玉米全砍了,捆了几捆扛回了家。又拿了锄头把玉米桩子全挖出来,重新翻了一遍地,才把用水泡胀了的小豆种子撒在地里。

  月笙他们在地里干活儿的时候看到了许多同样来砍玉米杆子的人,都是和他一样,打算毁了再种点绿豆、小豆之类的。虽说现在种有些晚了,产量可能没那么好,但总比看着玉米烂在地里强。

  只是手下砍玉米杆子的动作再利索,口中却免不了要抱怨几句。

  也有人和月笙搭话:“月笙啊,你们也来砍玉米呢。我瞧着你们地里倒得好像不多。”

  月笙自然不会表现得太高兴,这样容易让人觉得自己在炫耀,只能平平淡淡地回:“这次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嗐,也是。老天爷若是不给活路的话,谁也没办法。只盼着收粮之前再别遭灾了。”大娘摇着头叹了口气,不再说话,继续埋头干活。

  月笙也敛了敛眉,种庄稼的就是如此,只要粮食一天不受到仓房,就一天不能放下心。

  一共就三行玉米,月笙和李重山干活又都是不含糊的。用了一两个时辰就把玉米收完,豆子也撒在地里了。

  天气热了,蚊子和蠓虫也多了起来。月笙不过去地里做了会儿活,身上就被叮了好几口,起了好几个红疙瘩,连脸上都有,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还没注意,一回了家月笙就一直在挠,这一挠就肿了一片。

  “快别挠了,等会儿该破皮了。”陈秀云一眼就瞧见了月笙脸颊的红肿块,连忙制止了月笙的动作,“家里还有艾草,我去煮点水给你洗洗。”

  月笙只得克制的放下了手,点了点头,“好,我给娘帮忙。”

  用艾草水洗过之后,总算是没那么痒了,只是脸上的肿块仍然没消,月笙总觉得有些不自在。

  为了转移注意力,月笙便搬了板凳去处理扛回来的那些玉米。

  玉米已经结玉米棒子了,几个人把棒子一一掰下来,撕开外面的叶子。

  陈秀云一边撕玉米叶,一边叹气,“哎,可惜了啊。这玉米都已经在长粒了,过段时间就该长满了。”

  月笙看了看堆成一摞摞的玉米,大部分都已经长了一半的粒子,就是还很嫩,一掐就出水。他想了想,便跟陈秀云商量:“娘,我看这玉米粒儿结得还挺多了,煮着吃也吃不了那么多。不如把玉米粒儿削下来磨了,包些粑粑。”

  “也行,家里倒有好多年没包过玉米粑了。”老百姓种的玉米都是要等到叶子枯黄,玉米粒儿都变硬了才会收回家,磨成面后再做粑粑或者蒸饭、煮糊糊吃,这样的嫩玉米是舍不得吃的。也就只有玉米倒了、断了,没法子再继续长了,才会弄回家包粑粑、煮汤或者直接水煮了吃。

  “包玉米粑要桐子叶,但是我不知道哪里有。”

  “重山知道,让重山等会儿去采就成。你就别去了,省得又被蚊子叮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月笙皮肉嫩,比较招蚊子,反正陈秀云瞧着月笙脸上的红肿块还是有些吓人,而且不止是脸上,胳膊上也有,只不过现下被袖子盖住了见不着。

  月笙也觉得无奈,他从小就比较招蚊子,听了陈秀云的安排便也没多说,应了声好。

  李重山去了外面采桐子叶,月笙就和陈秀云在家剁玉米杆子。这个玉米杆子还很嫩,剁得细细的和麦麸拌了拿来喂鸡鸭正好。

  等李重山采了桐子叶回来,他们也剁得差不多了。于是几人又分工开始洗桐子叶、削玉米粒。

  “呼,先这样晾着吧,”月笙把最后一盆玉米粒搬进灶房,“玉米粒还得泡泡,家里也没磨,还得去坝子上。今天就算了,明天我们下摊儿了回来再做。还得砍些肉做馅儿呢。”

  “行,轻舟应该也快回来了。咱们歇会儿就做晚饭吧。”

  帮着流民们建房子又没报酬又不管饭,村长也没让村里的汉子们做整天,村民们自己家里都有活儿呢。便只让他们每日午时过了去帮着做两三个时辰就成。

  李轻舟回家时,月笙的晚饭也将将好。今天收摊回来,月笙去他爹的铺子上买了块勒排,正好和玉米一起炖汤。又把早上做鱼丸剩的鱼头收拾了,放了干辣椒和蒜末烧了,还凉拌了一盘黄花菜。

  “你回来了,快去洗洗手,来吃饭了。”月笙笑着和李轻舟说话。

  李轻舟却没去打水洗手,而是伸手虚虚碰了下月笙的脸,“脸上怎么了,怎么肿了?”

  月笙伸手摸了摸脸上的肿块,有些不好意思,“被蚊子叮了,是不是不好看?”

  李轻舟皱了皱眉,“没有,你们先吃,我出去一下,一会儿就回来。”

  “哎,吃了饭再去……”月笙话还没说完,李轻舟就已经出了院门。

  “怎么了?轻舟不是刚回来吗,怎么又出去了?”陈秀云从灶房往堂屋里端菜,就只见到李轻舟的背影。

  “不知道,急急忙忙地就出去了。”月笙也是一头雾水。

  虽说李轻舟说了让他们先吃,但也没人动筷子,都坐在桌前静静等待。

  李轻舟果然没去多久就回来了,他先在院子里洗了手,才进了堂屋。

  月笙一闲下来就控制不住地去抓挠被蚊子叮了的地方,见李轻舟进来才停下来,他有些好奇,“你去做什么了?”

  李轻舟拿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木盒子,“去刘拐子那儿拿了盒药膏,他虽然医术不精,但是一些稀奇古怪的药膏做得不错,这个是专治蚊虫叮咬的。”说着他就拉了月笙的手,“娘,你们先吃,我先带月笙去上药。”

  “好,你们快去,不然月笙总忍不住去抓,等会儿弄成风团就麻烦了”

  李轻舟就带着月笙去了卧房。

  月笙打开小盒子,里面是绿色的药膏,一股药香味儿扑鼻而来,并不难闻,倒是让人有些神清气爽。月笙小心地沾了一点在手指上,慢慢涂抹在胳膊上的红肿块上。

  “凉凉的,好舒服!”月笙睁大眼睛笑着对李轻舟说。

  李轻舟也沾了一点药膏,缓缓涂抹在月笙的脸颊上,“那应该是有用的,你这肿得也太厉害了些。”

  月笙撇了撇嘴,“我从小就招蚊子,今天可能是被蚊子叮了,又被玉米叶子刷,就格外的痒。是不是有些难看?”

  李轻舟一手依然抚在月笙脸上,低头亲了一口,“怎么会。我还在刘拐子那儿拿了些驱蚊的草药,你塞到你的荷包里,天天带着,兴许会好些。身上可还有别处被叮了?”

  “胸前、背上和腿上都有。”

  “衣裳解了,我帮你上药。”

  月笙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乖乖解了衣裳,由着李轻舟帮忙。

  两人在房间上好药,才一起回到堂屋吃饭。天气热了,哪怕耽搁了好一会儿,饭菜也是热的,也不烫了,吃着正合适。

  玉米香甜,排骨软烂,滋味正好。

  ———————

  翌日,收摊之后,月笙就去他爹的肉铺上买了一斤五花肉。

  回到家,陈秀云早就把玉米粒淘洗干净用水泡上了,枯香椿也用水泡发。

  村里许多人家都在包玉米粑粑,月笙他们在坝子上排了好一会儿才把玉米粒儿都用大石磨磨成了稠浆。

  磨好的玉米浆糊里面放一些糖,然后用布蒙上,放在太阳下发酵。这当儿就可以开始炒馅料了。五花肉切成小丁,放入锅中炒出油脂,倒入泡发的香椿翻炒,再加入盐、酱油、蒜末等调味,就可以盛出备用了。

  玉米浆糊已经发酵好,先生好火,把蒸笼架好,就可以开始包玉米粑粑了。

  取干净的桐子叶卷成尖筒,放一勺玉米浆糊,再放一些馅料,最后再盖上一勺浆糊,把叶子合上,直接放到蒸笼里蒸就好了。

  “呼,这嫩玉米磨的浆做出来的玉米粑,就是比用玉米面蒸的软。”一笼玉米粑出锅,就一人拿了一个开吃。陈秀云有好些年没吃过,咬了第一口便有些感慨。

  其他人也都表示赞同,玉米面再怎么磨,也有硬壳,蒸出来的玉米粑粑自然没那么软。

  几个人忙活了好一阵儿,总算是把所有玉米浆糊都包完了。自己家肯定吃不了那么多,月笙给自家留了些,又给江大柱夫妇捎了些,剩下的全带到摊子上卖了,换了三四十个铜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