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早你们走后, 胜小子和你郑叔就来拿货了,这是今天的铜板。”陈秀云把钱袋子递给了月笙。

  陈秀云说的胜小子和郑叔就是清河村的两个货郎,全民分别叫苏胜、郑光。他们每天都会挑着担子, 走街串巷, 到各个村子里卖些小零嘴、小玩意儿什么的。上次月笙卖杏仁糕时, 两人就来拿过货。所以这次一听说月笙他们在收板栗做板栗饼和板栗糕,没多犹豫就来定货了。

  经过商定, 两人各自订了一百五十块板栗饼和一百块板栗糕,每天早上来拿货, 不过给他们就没按照自己摊子的价。板栗饼算了三文钱两块, 板栗糕一百块则只收了八十文。这样苏胜和郑光每天还能赚九十五个铜板, 也算是不错了。

  月笙他们也是没亏的,板栗是按照四文钱一斤在村里收的,三百块板栗饼和两百块栗子糕要用差不多三十斤板栗, 十二斤面粉, 少量的猪油和糖, 算下来成本在两百文左右, 也赚了有四百多。加上月笙自己摆摊儿赚的三百八十多个铜板,跟李成林家一分, 每天也还能进账近四百文。

  月笙把自己今天卖的五百个铜板和陈秀云给的拢到一起, 又重新数了一遍,确实是一千零一十个。他取了红线把铜板都穿好, 又拿了笔在账本子上记好, 等卖完了再跟李成林他们一起算。

  “娘, 你有没有跟他们说明后两天先不要来拿货了?”月笙搁了笔, 把墨水吹了吹干。

  “说了的, 他们明后两天也不出去。就是摊子又要歇两天了。”

  后天就是张黎和陆思源成亲的日子了, 前些日子方竹香就和张黎来请了月笙帮着他们做些板栗酥饼和板栗糕,到时候放在喜宴上。还请了嫣嫣和小虎明日去帮着压床。

  “没事儿,明天上午没什么我们要帮忙的,我和重山还是去镇上卖鱼丸和板栗饼,下午回来再去看看要不要帮忙”李轻舟在一旁搭腔。明天上午主要就是安床、贴喜字儿,下午才需要他们这些汉子帮着把从各家借来的桌椅板凳归置好。

  “就你们俩能行吗?”月笙早就和李轻舟商量过了,陈秀云却还有些不放心。

  “明天不做炸鱼,只卖鱼丸和板栗饼。都是在家里做好了的,我俩只管吆喝招呼客人就行,您就放心吧。”

  第二日送走李轻舟兄弟俩后,月笙就回了房,重新打扮了一番,因为陈秀云说去压床得穿得喜庆亮丽些。

  不过月笙也没打扮得太过,最后换上了李轻舟这次带回来的布料裁剪的新衣裳,又绾了发插上了碧月簪子,还描了眉抹了口脂。

  等他收拾好出去等了一会儿,陈秀云才领着嫣嫣出来了。两人都穿着新衣裳,一绛紫一缃黄,陈秀也抹了口脂,头上插着李轻舟买给她的珠钗。嫣嫣则在头上扎了两个丸子,还簪着两朵藕粉色的绢花,两颊上还涂了胭脂,看上去就像那画里的福娃娃。

  “这衣服颜色还真是衬你。”陈秀云见了月笙就觉得眼前一亮。小哥儿唇红齿白,眉心一点哥儿痣红艳艳的,笑起来就露出浅浅的梨涡,一身天水碧的交领长衫勾勒出高挑的身姿和细瘦的腰身。

  月笙牵着嫣嫣的手,有些不好意思,他平日里甚少涂脂抹粉,上次这样认真装扮还是成亲那日。

  没多久,李小虎也跟着他奶奶和娘亲过来了,还带着用红纸封好的饴糖和鸡蛋,这是要送给张黎的。

  月笙他们也提了鱼和鸡蛋,还有月笙亲手绣的鸳鸯手帕。

  一到张黎家,方竹香就十分热情把他们迎进了喜房。喜房里已经聚了些人,有赵玉蓉和村长媳妇儿,还有两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

  月笙看了下,没发现张黎的大伯和两位姑姑,但见方竹香满脸喜色,张黎也是豪不在意的模样,就没多问。

  帮着把桂圆花生等物撒在大红色的喜床上之后,就看着小虎和嫣嫣两个小孩子在床上滚来滚去压床。

  弄完之后,这些人也都没回去。张黎家就他和方竹香,也没个亲戚能帮衬下,今天请来的这些人都是和他们家交情不错的,都有些不落忍。也不用请,就都留了下来帮忙贴喜字、挂灯笼、牵红绸。

  一直到李轻舟他们赶了牛车过来帮忙运桌椅板凳,月笙和陈秀玉他们才回了家,开始准备明天喜宴要用的板栗饼和板栗糕。

  九月初七,宜嫁娶。

  虽说张黎凶名在外,在村里人缘不太好,但喜宴依然十分热闹。无他,村里好多年都没人招过婿了,这样的热闹大家都不愿错过。

  月笙吃过许多喜宴,却也是第一次看招赘的,不得不说确实很新奇。而且张黎和陆思源两人也十分有趣,黎哥儿依然是一贯的冷脸,看不出什么喜乐。陆思源却是一直在傻笑,满脸喜色,被人打趣两句就红了脸。

  “你别说,这两人往那儿一站还挺登对。以前也没仔细瞧过,这黎哥儿虽然凶了些,长得还是挺俊的。”

  “这两人看着也有趣,小哥儿一点也不羞,倒是这做相公的更像小媳妇儿。”

  “可不是小媳妇儿吗,你忘了人家是招婿了,这样一看还真是合适。”

  在坐的宾客也都在议论这对新婚夫夫。

  当然月笙他们也没能逃脱这样的讨论,来吃席的人都尝到了板栗饼和板栗糕,也见到了一家人都穿着材质极好的新衣,眼里的羡慕是怎么都掩不住。

  “你们这衣裳真是好看,料子瞧着也好,得花不少钱吧?”

  “还是你们家轻舟有本事儿啊,人又长得俊,还孝顺,又会赚钱。”

  “你说说,怎么有你这样蕙质兰心的小哥儿呢,你做得那饼啊糕啊的,味道是真好。还有黎哥儿那喜服也是你绣的吧,那祥云、鸳鸯还真是活灵活现。得空啊,我定让我家那丫头去找你讨教讨教。”

  一晚上,月笙和陈秀云尽听了恭维话了。直到喜宴散了,回了家,月笙才狠狠松了口气。

  “怎么了,今天累着了?”李轻舟揉了揉月笙皱起的眉头。

  “累倒还好,就是听了太多话,感觉脑瓜子现在还嗡嗡的。”

  今天也有许多人来找李轻舟套近乎,他一听就知道月笙说的是怎么回事儿了。村里向来如此,穷困时似乎都没几个人认识他们,一旦日子好了,就有人主动靠上来。

  李轻舟笑了笑,继续帮月笙揉着额头,“这些人就是这样,别放在心上。你若是心烦,我给你哼个曲儿,兴许就好些了。”

  “好呀!”

  李轻舟其实也不会唱什么小曲儿,多是他自己撑船时闲着无聊自己乱编的。

  “小河弯弯唉,木船儿水上走……”

  月笙只听端午时花船上的伶人们唱过曲儿,他不知道怎样的曲和词才算得上。

  他只觉得李轻舟的声音很温柔,让他忍不住闭上了眼睛静静地去聆听。

  竟然就这样窝在李轻舟怀里缓缓进入了梦乡,梦里是他和李轻舟坐在小木船上,顺着水流穿过了一座又一座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