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古代言情>小夫郎是赚钱能手【完结番外】>第42章 (捉虫)

  ==========================

  张菊花还是不死心, 之后又去了几次李轻舟家,每次还备了礼。无一例外,都被赶了出来。闹了几次, 清河村的人也生了厌, 加上大部分人都有巴结李轻舟的心思, 后来张菊花他们一进入清河村就会被人驱赶,李轻舟他们终于清净了些。

  镇上正月初五就开市了, 不过月笙他们一直到初八才重新上街摆摊儿。镇上依然到处挂着红灯笼,铺子大门上都贴着桃符、年画, 新春气息浓厚。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上午摆摊儿回来, 一家人就开始做汤圆。月笙忙着和糯米粉做面皮, 陈秀云则站在灶前炒芝麻、瓜子,李轻舟他们也没闲着,帮忙用石臼石杵把炒好的芝麻、花生捣碎。

  碾碎的芝麻、花生拌上糖末和猪油, 捏成一个个小圆球后用糯米皮包起来就可以下锅煮了。煮好的汤圆白白嫩嫩, 一个个圆滚滚的浮在水面上。

  自家做的汤圆个头都不小, 六七个汤圆加上一勺汤就能凑一碗。

  汤圆外皮软糯爽滑, 咬上一口就能尝到里面的芝麻花生馅料,又香又甜。

  李轻舟不喜甜, 吃了三个就吃不下了, 见嫣嫣和月笙都吃得欢喜,便一人碗里分了几个。

  一转头看见汤圆坐在门口摇尾巴, 便乐了起来, 笑眯眯地问月笙:“汤圆好吃吗?”前两个字刻意咬得重。

  月笙含着一口汤圆点点头, 正想回“好吃”, 就听到汤圆在门外“呜汪”叫, 蹦蹦跳跳的十分高兴。月笙这下也会过意来, 忍不住笑了起来,嘴上却还在数落李轻舟:“你就逗它吧,难怪它不喜欢你。”

  “哈哈哈,汤圆,我们在吃汤圆哦。”反应过来的嫣嫣也笑出了声。

  小狗不能理解这些人在说笑些什么,只听到了“汤圆”二字,还以为是在唤它,在门外蹦跶得更起劲,屋里的人也笑得更欢。

  入夜,一轮圆月悄悄爬上树梢。一家人收拾妥当,锁好院门后向着镇上去了。

  元宵佳节,镇上也很是热闹,到处张灯结彩。游人摩肩擦踵,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还真是热闹!”因为身子不大好,陈秀云已经有几年没来逛过灯会,今日乍一见还有些惊喜。

  “这会儿人多,可别走散了。重山,你和娘互相照应着点儿。”李轻舟一手紧紧牵着嫣嫣,另一只手则护着月笙,免得被来往的人撞到。

  灯会灯会,自然少不了灯。街上到处都是卖花灯的小摊,有些是直接花钱买,有些则可以通过猜灯谜、射箭获得。

  月笙他们一路走来,就碰到了好几处猜灯谜或射箭的,这样的小摊儿前面人也是围得最多的,且多是些穿着儒袍的书生郎或是穿着贵气的富家子弟。

  月笙他们虽然识得字,能打打弹弓,却也不认为自己能比得过那些饱读诗书、正经练过的,便没凑上前去猜谜射箭。只跟大部分人一样,站在外围看看热闹。

  看了一圈热闹之后,又在一处小摊儿上,花了四十文给嫣嫣买了个小兔子模样的花灯。小兔子做得很逼真,耳朵和尾巴还能动,嫣嫣很是喜欢。

  买完花灯,几人就去了河边。河边有卖荷花灯的,还供笔墨,可以在上面写下心愿,放入河里。

  几人来到一位老人家的摊子前,月笙问站在一旁的陈秀云,“娘,你要不要也拿一盏?”

  “我不会写字儿,你们写就好了。”陈秀云看着几个孩子脸上都挂着笑,就觉得满足。她如今已经没有什么迫切想要实现的愿望了。

  最后月笙一共拿了两盏荷花灯,他和李轻舟一盏,李重山和嫣嫣一盏。

  “我们要许什么愿呢?”月笙看着荷花灯上并排的江月笙和李轻舟几个字犯了难,他现在过得很好,还真的想不出要许什么愿。

  李轻舟则十分清楚自己的心愿,提笔就开始在荷花灯上写字。

  月笙歪着头,李轻舟一笔一画写得认真,口中也不自觉跟着念了出来:“白,头……”

  只念了两个字,月笙就已经知道李轻舟要写什么,他有些脸热,没有再继续念下去

  李轻舟却抬头看了他一眼,轻声帮他念完了:“白头偕老。”复又低头继续写。

  月笙看着李轻舟的发顶,呆愣了一会儿,才笑着道:“剩下的我帮你写。”

  李轻舟‘偕’字还只写了一半,闻言也没犹豫,直接把笔递给了月笙,看着他补完剩下的字。之后两人又一起写了‘平平安安’四个字,才把荷花灯放进荷里。

  荷花灯顺着河水越漂越远,很快和其他人的荷花灯混在一起,分辨不出。

  放完荷花灯,月笙站起身,就见不远处张黎和他的相公陆思源也在放荷灯。黎哥儿手里还提着盏鲤鱼模样的花灯,陆思源就站在他身旁,微微低着头不停地说话。黎哥儿看表情有些烦,却也没制止,一直在听着,过了好一会儿才点点头。

  然后就见陆思源原地小跳了一下,咧着嘴角蹲下身开始写着什么。

  月笙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

  李轻舟也认出了那两人,“看来他们处得还不错。”以前方奶奶对他们家帮助良多,如今黎哥儿找的夫婿还不错,那些个烦人亲戚也被威慑住,李轻舟也为他们感到高兴。

  过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休整了一冬的人又重新忙碌起来。

  正月下旬,天还有些冷,但种玉米是没什么问题的。

  二月初,下了一场大雨,天气渐渐回暖,山上的树木也开始抽芽,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春种。

  李轻舟家自然也不例外,这天饭桌上,他就说起了春耕的事儿。

  “我跟大伯说好了,先帮着我们把地犁完了,再去给他们犁。”

  “行,我们今年总算是能赶个早了。”陈秀云笑着给嫣嫣添了一筷子菜。

  往年耕地李轻舟他们都是自己拿锄头挖,等到别家都犁完了才能借到牛,如此一来就比别家慢了些。今年就不同了,自己有了牛,就可以早点犁完了。

  “我明天也不去镇上了,让重山和乔乔两个人去。我在家把菜地理理,辣椒、四季豆什么的都可以种上了。还有秧厢、番薯厢也得提起收拾出来。”月笙也搭话道。

  李轻舟补充道: “那明天中午饭也别做了吧,重山你在镇上买几个肉包子,再去买点儿卤猪头肉。”

  李重山点点头,“好,我记着了。”

  第二日早早地吃了饭,李轻舟就和李成林、李福贵牵着大黑下了地。

  旱地里还种着油菜、小麦和土豆之类的,倒是不怎么需要犁,关键就是水田。五亩水田需要从头犁一遍,再下雨就好储上水,等着插秧了。

  到了水田,李轻舟走在大黑前面,李福贵就拿着细竹条跟在后面,李成林则拿了钉耙再把地耙一耙。

  大黑一点儿也不躲懒,用不着李福贵拿竹条抽就能自己往前走。

  李福贵看着大黑是越看越喜欢,“大黑真不错,犁起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去年我们借了老丁头家的牛,走两步就停着不动了,又拽又打的也不管用,非得等它歇好了,自个儿愿动了才行。”

  李轻舟轻轻拍了拍大黑,也对自家大水牛很是满意。他瞧着耕了一大半的水田,跟李福贵说:“这块儿耕完就歇会儿,让大黑也吃点草喝点水。”

  另一边月笙和陈秀云等李轻舟他们下地后,便也拿了锄头去了院外的菜地。菜地里这会儿就只剩了几颗菘菜和萝卜,还有些葱姜蒜。

  两人把菘菜和萝卜全拔了,反正一时吃不完也能做成酸菜、酸萝卜,总不会坏了扔了。之后就把菜地挨着翻了个遍,重新种上了辣椒、豆角、茄子、黄瓜、菘菜等各种各样的蔬菜。不过这会儿都种得密,等苗大些了,还得分株才行。

  秧厢和番薯厢也被划了出来,拢共划了六块四方平整土地,里面的石块、草茎都被仔细挑捡出来。

  忙了一天,月笙和陈秀云可算是都弄好了,收了工回家做晚饭时,李轻舟他们也牵着大黑回来了。

  几人还顺带着割了牛草回来,每人都用背篓背了两捆,跟大黑一起送到了后院儿才出来。

  月笙早就准备好了茶水,连忙一人倒了一杯,“先喝点水润润喉,饭一会儿就好。今天犁了多少了?”

  “一半儿多,明天再犁一天就能弄完了。你们外边儿地里都弄好了?”李轻舟咕咚咕咚就喝完了一杯茶,又赶紧给自己添了杯。

  大黑虽然肯干,却也不敢累得太狠,后边还有李成林家的地,还要辛苦一阵子。但就是这样犁一块儿,停一会儿的,也比往年要快得多。

  “弄好了,今晚上就把谷种泡上,明个儿先把秧苗育了。”

  “嗯,你看着弄就行。”李轻舟见月笙在收拣背篓,又道:“背篓里还有把蕨菜和刺苔,我忘了拿出来。”

  月笙这才注意到,果然从背篓底掏出一大把蕨菜和刺苔,嫩生生的,“这么多呢!不过今儿的饭菜都要做好了,是吃不成了。等会儿我拿水焯了泡上,明早再炒了吃。”

  这时节地里的菜虽然没什么好吃的了,但山上却不缺野菜。蕨菜、香椿、刺苔、鱼腥草、荠菜什么的到处都是,只要不懒,就不愁没菜吃。

  有牛耕地就是快,五亩水田只花了两天就犁完了,李成林家的水田要多两亩,便多花了一天时间。之后便有村民陆陆续续地上门借牛,李轻舟他们也没吝啬,都借了,也没收村民的银钱,只让借牛的人家每日帮着打两捆牛草送来。一时间,村里人对李轻舟他们态度更好了。

  --------------------

  感谢在2023-07-30 11:30:04~2023-07-31 16:49:3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看淡伤感美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