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来了, 怎么样?可办妥了?”月笙他们一回家,陈秀云就迫不及待地问。

  月笙把摸出藏在胸前的房契地契递给陈秀云,“都弄好了, 这是铺子的房契地契, 我们现在也是有铺子的人了。”

  陈秀云不识字, 但上面的官印她还是识得的,她小心翼翼地摩挲着手里轻飘飘的纸张, 激动地红了眼眶,“好好好, 这么贵重的东西, 还是你自己收好。”

  陈秀云知道铺子是记在月笙名下的, 李轻舟早就跟她说说过。她对此是没什么意见的,一来她自己没什么能力帮扶小两口,自觉无权干涉他们的决定, 二来她知道月笙是个乖巧懂事的, 两人又素来感情和睦, 铺子记在谁名下便没那么重要了。

  看着月笙把契书重新放回胸前, 陈秀云又问道:“那明天是不是要去打扫打扫?桌椅板凳已经定了,锅碗瓢盆这些也该开始准备了吧?”

  上回交完定金回来, 李轻舟就去找了村里的老木匠, 定做了五张方桌、二十条板凳,还有大大小小的木盆木桶若干。又托篾匠编了好些菜篮子、竹筐、刷子、笊篱等。

  “是该备着了, 还要买个算盘, 门锁也得换一换, 我们争取早日开张。”

  “对了, 你们可想好叫什么名儿了?是不是得早些把牌匾定了?”陈秀云突然想起直到现在这铺子的名字都还没确定。之前家里人商量了好几个, 什么李记食肆、好味居、飘香馆, 但总觉得不太合适,便一直没定下来。

  月笙和李轻舟相视一笑,缓缓开口:“想好了,就叫‘月舟渔味’吧。”

  “月舟渔味,”陈秀云自己小声念了几遍这名字,才赞道:“这名字好,既好听又好记,别人一听也能大致知道是卖什么的。”

  李轻舟也在一旁傻乐,这名字是月笙今儿在回来的路上想出来的。有月又有舟,这不就代表着他们夫夫嘛,李轻舟一听别提多美了,没多想就决定铺子就叫这名儿了。

  第二日一早,一家人加上李乔,都去了镇上。李轻舟兄弟俩自觉表示留下来摆摊儿,月笙就带着其他人先去买了几把新的门锁,接着去了铺子里。

  “一届小笼包,一碗粥,在这儿吃。”

  “两个猪肉白菜的,三个馒头,我带走。”

  这会儿正是吃早食的时候,旁边的包子铺把笼屉就摆在靠门口的位置,打这块儿一经过就能闻见包子的香气。铺子外面挤了一堆买包子的客人,再探头往里面一看,每张桌子上都坐了人,后进去的人转了转,才找了个空处挤着坐下来。再观远处其他吃食铺子也差不多,都很是热闹。

  “好多人啊,这生意可真好。”有些太吵了,李乔不得不微微提高了音量和月笙他们说话。

  “人多好,人多好,日后我们这铺子定也能这样热热闹闹的。”有人提着油纸包好的包子从人群中挤出来,急匆匆往前走,差点撞到好奇张望的嫣嫣,陈秀云一边把嫣嫣牵得更紧了些,一边乐呵呵地回应李乔的话。

  月笙在开门锁的时候,有站在后面等包子的人好奇地问道:“你们是这铺子的新主家?”

  这说不定以后就是自家铺子的客人,月笙笑着答:“对,我们刚刚买下这间铺子,准备在这儿开个小饭馆。”月笙刻意说得大声了些,确保看过来的人都能听见。

  “我看你有些眼熟,”有去过鱼丸摊上的人认出了月笙,“五丰街上卖鱼丸的是你家吧?”

  “对,日后这鱼丸就在铺子里卖了,到时候还有其他菜,还得劳烦各位过来捧场了。”

  “好好好,到时我一定来!”

  在门外耽搁了一会儿,几人才进了铺子。

  “还挺宽敞,窗子也大,能通风。”

  “哟,还有两间厢房呢。回头让轻舟在这儿搭个床,再从家里带几床被褥来,忙得晚了直接宿在这儿,也省得再跑一趟,平日里也能有个休憩的地儿。”

  “哇,这水井里的水凉凉的,还有股淡淡的甜味儿呢。要是家里也有口水井就好了,冬天也用不着去外边儿挑水了,河里的水可冰了。”

  “这水井好,能省不少功夫。”

  月笙领着陈秀云他们把铺子里里外外转了个遍,才开始打扫。地板、强面、院子,边边角角都没放过,拿扫把刷还不算,又用抹布沾了水仔细擦洗了一遍。直把到处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摸不到一点灰尘才作罢。

  虽然累,但看着明亮整洁的铺子,几个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等把桌子板凳摆上,锅灶弄好,再把牌匾一挂,就像个铺子了。”陈秀云拧干帕子,给嫣嫣擦了擦脸上、脖颈处的汗。六月初的天,已经很热了,活动了一番,大家都出了身汗。众人就更觉出水井的好来,井水冰冰凉凉的,拍在脸上很容易就能驱散热气。

  “今日就不回去做饭了吧,娘你和乔乔带着嫣嫣在这儿歇一歇,我去看看轻舟他们快了没,等会儿我们就在这街上吃一顿。完了再去铁匠铺子里把铁锅定了,牌匾、算盘什么的也一并定好。”月笙掬了一捧水泼在脸上,又轻轻拍了拍。

  “好,外头太阳烈,你记得把草帽戴上。”

  午饭一行人是在街上的一家馄饨铺子里吃的,馄饨皮薄儿馅大,里面还放了小虾米,又鲜又香,味道很好。李轻舟还买了几个肉馅儿烧饼过来,大家饱饱地吃了一顿。

  吃过饭,他们先去了铁匠铺子里定了两口灶上烧的大锅和一柄炉子上烧的马勺锅,还打了两把刀。

  铁器一向珍贵,定的这些东西就要差不多三两银子。之后他们又去买了一个栗木算盘,定做了牌匾,这就又花了三四两银子。

  之前买铺子、定桌椅,七十三两多银子就剩了不到二两,自是不够的。这后来的银子,都是月笙拿了自己的嫁妆付的。

  女子小哥儿的嫁妆轻易都是不会动的,男方若是用了少不了遭人诟病。当月笙提出要拿自己的嫁妆置办家当时,家里人一开始都是不同意的。后来还是月笙说,铺子是他的,他用自己的钱给自己的铺子置办东西不是理所应当,才说服了众人。

  桌椅板凳、铁锅等东西都陆陆续续被搬进了铺子里放好,空空荡荡的屋子一天天充盈起来,越来越有店铺的样了。

  ————————

  铺子开张的日子也找人算了,选了个黄道吉日,定在了六月十二。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近了,家里人有欢喜也有些紧张,每日聚在一起时,都要讨论讨论,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夜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明月高挂在空中,繁星一闪一闪地发着光,蛐蛐儿藏在草丛里奏乐,夜幕下还有萤火虫打着灯笼上下飞舞。

  月笙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李轻舟则坐在他身旁缓缓摇着蒲扇。

  “我们是不是还得请两个人帮忙?”月笙写着写着终于发现自己漏了什么。

  到时候开张了,铺子里要有掌厨的、记账的、跑堂的,还得有人帮忙洗菜切菜、刷碗。李轻舟要走商不可能一直在店里帮忙,家里还有一帮牲口也得有个人照看。这样算下来,能成日在铺子里的就只有他和重山、李乔三人了,人手就有些不够。

  月笙细细地把这些跟李轻舟他们说了,他们也觉得是应该找个人帮忙才行。

  “暂且先招一个帮忙打打杂吧,等日后生意做起来了再看看要不要添人。”李轻舟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现下还未开张,也不晓得日后生意怎么样,先招一个是最好的,月笙对此自无意见。“那明日就在村里问问吧,找个知根知底、手脚干净麻利的,工钱就暂且先按一日四十文算。娘,你对村里的大娘、夫郎比较熟悉,明日就麻烦您帮着问问有没有人愿意来做了。”

  陈秀云摇着蒲扇呵呵笑, “你们明日放心去镇上,我带着嫣嫣在村里转一圈儿,保管给你们把人找好。”

  第二日,待月笙他们去了镇上摆摊儿,陈秀云便锁了门,带着嫣嫣去了她熟识的人家串门了。

  四十文一日的工钱并不低,可比在家里种地,帮着人家洗衣服划算多了。而且也不是多难多累的活儿,就是帮忙洗菜择菜、刷碗擦桌,都是在家做惯了的,所以这人找起来一点儿都不费劲。

  下午月笙他们一回来,陈秀云便告诉他们人已经找好了,就是狗蛋的娘,名叫秦凤莲。之前还来家里借过牛,后边还给家里送了菜和桑果来答谢,月笙对她有些印象,是个爽快的。月笙他们回来没多久,秦凤莲就上门了,月笙和她聊了聊,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也是这日,村里人才知道李轻舟他们竟然在镇上买了间铺子,不日就要开张了。一时间村子里又热闹了起来,走到哪儿都有人在谈论李家。

  也有不少人登门拜访,想要在他们铺子里谋个差事儿,不过都被拒绝了。但李轻舟给这些人指了个别的赚钱路子,那就是去抓田鸡、泥鳅、黄鳝回来卖给他们,倒是平息了部分人的怨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