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古代言情>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完结】>第75章 惊!少年郎当众脱衣!

  梁瑞:“……”

  所以这人觉得是他干了什么?

  一时间竟有些哭笑不得。但还是默默背起了许烟杪递来的锅。

  而那兴化知府显然暂时不打算对梁瑞干什么,并且仿佛没看到万寿公主退后的样子,嘴角一动,翘出笑容:“殿下,除去兴化府,汀州府与福州府的古田县的今日受灾情况,下官已记录完毕,稍后是送到衙门,还是送到殿下落脚之处?”

  “送去衙门吧,我去各处巡视完就回衙门处理救灾事务。”

  那知府便拱拱手,好似真的只是来说这事,说完就走了。

  万寿公主微微一怔,心中升起愧疚:“其实,他也是个好官。”

  只是为了升官,办法极端了一些,可也没有害人啊。她刚才直接后退,是不是太伤人了?

  “此前我刚到福建,那福建巡抚轻佻,是这位知府先一步站出来,厉声训斥那巡抚。后来我还打听到,那汀州知府原先是个荒唐的,大旱之时什么也没做,既不开仓放粮,也不安抚灾民,还说什么让人去禁止捕捉鼃,如此便可以感动上苍,使上苍降雨。”

  万寿公主说到这里,想到之前许烟杪揭穿兴化知府撒谎一事,突然紧张起来。

  这事……应该不会也是兴化知府编的吧?

  她安静了好一会儿,等许烟杪的心声,都等到许烟杪眼中逐渐浮现疑惑之色,才放下心来。

  ——看来这事是真的。

  万寿公主接着说:“是那兴化知府当机立断,找了三五十壮丁将汀州知府控制起来,接手了汀州府,救治灾民。”

  梁瑞微微颔首:“确……”顿了一下,看了许烟杪一眼,察觉到没有心声反驳后,才续上后面的话:“确实是位好官。”

  私自控制一地知府,谁也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怪罪,此人能为了百姓去冒丢官之险,实在难得。

  许烟杪也感觉:“这人虽然……呃,总之,他确实是在为百姓做事。”

  余下两人都知道“虽然”后面跟的是什么,又都默契地决定跳过这个听起来就很痛的话题。

  “如今赈灾已至收尾阶段。”

  万寿公主清声述说。

  “各地的受灾田亩已然勘造成册,亦向户部申请了抚恤,只还未送达。”

  “被灾户口的草册亦整理完毕,灾户姓名,是否有牛、有畜、有仓庚、有生业,是极贫还是次贫,男女大小几口,户首何人。来日查册行赈。空屋子者也记好了姓名丁口,若其归来,查册补赈。”

  “抚恤未到,草册尚未整理完毕之前,正赈应当有的一月口粮,在我们到达之前,当地官员已赈济到户了。”

  想了想,万寿公主补充:“每户日授米五合,幼弱半之。”

  梁瑞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语气明显松快了很多:“殿下这些时日颇多辛劳。”

  尽管赈灾流程朝廷都有规定。但初次做此事者,若非亲力亲为,很难快捷地说出其中细节。

  又感慨:“幸好近年福建大丰,当地仓储支用充实,否则便要折价给银了。”

  对于灾民来说,你给钱还真不如给一口吃的实在。毕竟,灾时买米,全靠朝廷和商家的良心,商家的良心是看其有没有趁灾哄抬米价,朝廷的良心是看其有没有费心平抑粮价。

  梁瑞又细细问了流民问题,几人正说着话,忽听得远处有呼声:“殿下!”

  侧头一看,是兵部司务连沆。

  兵部司务一路跑来,还没等喘口气,就抬声:“殿下!朝廷的抚恤到了!”

  万寿公主眨了一下眼:“可算到了!”

  别看好像和许烟杪他们是前脚后脚到的,但这抚恤申请是一个多月前就到达了京师,那时候,福建的大聪明还没上奏发宝钞,这一个多月就是抚恤在路上的运输时间。

  此行万寿公主为主,梁瑞微微拱手:“请殿下下令。”

  万寿公主黑葡萄似的眼中迅速浮起亮光:“我……”她定了定神,认真地说:“平时都是在登记草册后,给每一位灾民发送赈票,领抚恤时全凭赈票,如今亦照旧例。”

  “福建有八府,其中,我负责福州府,许烟杪负责汀州府,尚书负责泉州府,梁主事负责漳州府,连司务负责延平府,其余——兴化府、邵武府与建宁府,皆由当地官员行赈。”

  万寿公主也知许烟杪是被暗定了拿功劳的,但拿功劳也分层次,最低等的就是混吃等死来镀金,最高等的……

  “许郎。”万寿公主问他:“汀州如今知府空悬,担子最重,事务最多最琐碎,你能否做好?”

  ——最高等的,当然就是,组织把重担交给你。

  许烟杪当着所有人的面,平静地回答:“我能!”

  *

  许烟杪从没有接触过赈灾,但之前大部分福建官员明显狠狠抓了草册整理,递到许烟杪手里的册子,记录非常完整和详细,只需要许烟杪按部就班下发赈款就行。

  他只有一个人,但随行的锦衣卫有不少,每两人一个衙门发放抚恤——过往无数次血泪告诉华夏的每一个王朝,抚恤能用京城带来的人就用京城带来的人,千万不要用当地胥吏,他们是本地人,轻易就能欺上瞒下。

  许烟杪叮嘱锦衣卫好好做,自己换了一身衣服,独自到乡野中。

  他不懂救灾,但任何一个现代人都懂一句话——

  “要到人民中去。”

  想知道百姓有没有过得好,这次抚恤和之前的正赈有没有落实到位,百姓有何需要,都得亲自去看看,才不会被欺瞒。

  一家一户敲门,借助讨水喝的由头,许烟杪假装和对方聊天。

  让他高兴的是,不少人家厨房中都有米粮,不算很多,但的确是朝廷发放的赈灾粮。

  唯一不好的就是……

  许烟杪摸着圆滚滚的肚皮,第三次去野外解手。

  ——水喝太多了。

  “下次得换个敲门砖了,不然水中毒就完了……”

  许烟杪嘀咕着从大树后面走出来,才走出五十步远,突然听到一道哭声,右手握住好不容易从腰间抽出来的火铳,许烟杪小心翼翼地摸过去。

  “幸好……陛下派人教过我用火铳。”

  是个女人。

  许烟杪一凛。更加握紧了火铳。

  受过信息大爆炸的各种洗礼,他可从来不会用性别来判定一个人的强弱。

  站在二十步之外,许烟杪高声问:“那娘子!你在哭甚?”

  女人一惊,站起来时腿一软,整个人往后一倒,许烟杪下意识迈了半步,但还是谨慎地没有跑过去——主要是对方及时把手掌撑在田埂上,缓了几个呼吸,慢慢站起,露出一张泪痕斑驳的脸。

  就隔着二十步距离,许烟杪和她交谈,长得好看十分占便宜,那女子心防松得很快,带着哭过后的浓重鼻音,告诉许烟杪:“村里要向河神祈雨,将我送给河神做妻子。”

  许烟杪的表情肃穆起来:“这事——当地官员不管?”

  女子垂睫:“就是知府同意的。”

  许烟杪连忙去翻系统,但怎么翻都没有翻到汀州知府同意这事的八卦,正疑惑这人是不是骗了自己,脑中灵光一闪,去翻了兴化知府,果然翻到了。

  这人为了升官,想到了一个歪主意——行祭河神之礼,倘若上天下雨,他就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倘若上天不雨,他就假装没有这事。

  许烟杪眉头紧蹙:“你家人呢?他们也……”同意?

  那女子脸上露出了苦色:“妾乃青妓。”

  许烟杪呆了呆,才反应过来,青妓就是幼妓、雏妓的雅称。细细一看,才发现女子浓艳的妆容下面,依稀能分辨出稚嫩眉眼。

  ——这确实是一位未成年。

  妓女又哪来的家人?

  许烟杪急道:“我是朝廷的人,朝廷的吏部司务,你和我走,我替你做主!”

  女子面上露出喜色,下意识往前走了两步,又猛地止步,望着许烟杪:“不行!妾不能走!”

  “诶?为……”

  “村里人每过一炷香就会来寻妾!若是找不见妾,全村出动,郎君会被打死的!”

  一炷香,就是五分钟。

  许烟杪又说:“我去寻人救你!”

  那女子又摇头:“二刻之后,便要开祭了。”

  二刻就是半个小时,绝对不够他来回。

  许烟杪捏着手指,一时为难。

  那女子表情又是复杂又是感激:“多谢郎君,郎君心善,是位好官,妾不过是烟花之地的污浊之人,哪里值得郎君搭上性命,郎君快走罢,村里人快来了。”

  然后她看到青年低头开始脱衣服。

  女子瞪大眼睛:“……郎君?”

  青年把外袍麻溜地脱下来,丢给她,随后,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我长得秀气,装成女人也不会露馅。”

  “你把外裙也脱给我,披上这衣服,去最近的衙门寻发放赈灾粮食的人,他们是锦衣卫,让他们调兵过来。有那件衣服作证,他们会信你的。至于我,不用担心,我能够周旋到你过来。”

  如果不行,反正他也不怕死。

  作者有话说:

  虾蟆这事,参考自:

  先人门士汤义仍(显祖),论政府而及给事胡似山(汝宁)曰:“除参论饶伸之外,不过一虾蟆给事而已。“饶号豫章,为比部郎,曾抗疏诋太仓,而胡以言官纠之。会亢旱祷雨禁屠宰,胡上章请禁捕鼃,可以感召上苍,故汤有此语。余后叩汤曰:“公疏固佳,其如此言谑近于虐。“汤笑曰:“吾亦欲为此君图不朽,与南宋鹅鸭谏议属对亲切耳。“三君俱江西人,而胡与饶更同郡。

  ——《万历野获编》

  【翻译:明朝一次大旱时,朝廷要抗旱,祈雨禁屠宰,这时候,有个叫胡似山的给事中,提出来的抗旱建议是:应该禁止捕鼃,就是虾蟆。人送外号“蛤蟆给事”。】

  *

  赈灾流程参考清朝。

  先令乡保查开被灾户口草册,有产有艺、极贫次贫、户首何人、男女大小几口,俱行注明,总以一家为一户,不许以父子祖孙分报、重报。然后印委及同城佐杂各官轻骑减从,带同乡保,分路查点。仍将某月日查某村庄先行示期,以免灾民外出。逐户按册挨查极贫次贫、大口小口,如有未符,即于册内核正,无滥无遗,全在此时着实。有牛、有畜、有仓庾、有生业,暗记册内。日内有混行告赈者,可以查明驳饬。再有先经外出存有空房者,查其姓名丁口另行登记。日后闻赈归来,查册补赈。查毕之后,或给门单实贴门首,或于墙上灰书.姓名口数,以防遗漏重复影射之弊。仍将各庄被灾分数、极贫次贫大小男女名数汇造简明册,申送上司查阅。

  ——《荒政琐言》

  *

  首先,是有秩序讲礼仪的赈灾。一般来说,就赈灾主体而言的救助模式有二:一是政府救助。根据实施的时间,有灾前预先设立救助、灾害发生同时赈济和灾后赈济。有的灾害如具有持续性的旱灾、蝗灾,赈济时可能灾害还在持续;水灾以其突发性则往往灾后施加。如能够较为直接解救饥民生命的赈粥,即可分为正赈前、正赈中、正赈后三种。“正赈”是凡遇水旱不分对象地概赈(急赈、普赈);而当灾害刚刚发生时,未等勘灾报灾完毕就要紧急救济,为正赈前的赈粥;正赈之后又持续较长时期的,为正赈后赈粥

  ——《明清灾害叙事、御灾策略及民间信仰》

  *

  闻即行抚防先给饥民一月粮,以免待哺,廼察被灾之轻重,及民之极贫者,与其次贫者。除抚防一月外,被灾六分者,极贫予一月粮,被灾七分八分者,极贫予两月粮,次贫一月。被灾九分者,极贫予三月粮,次贫两月。被灾十分者,极贫予四月粮,次贫三月。每戸计口,日授米五合,幼弱半之。如米谷不足,则依时价以银代给,州县官亲为省视。极贫之外,凡乏食者,皆作次贫,毋许遗漏。

  ——《钦定大清会典》

  *

  赈票:

  再经过“审户”即查明应赈济的人口状况,勘灾结果便直接作为赈灾时发放“赈票”的依据。而发赈,则是灾民按照所持赈票来领取赈灾物资,而除了官员亲临现场,朝廷还规定赈灾物品数、户口、姓名、日期等均必须及时刊布,防止赈济物资被贪墨。

  ——《明清灾害叙事、御灾策略及民间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