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古代言情>蒙尘珠【完结】>第119章 恶欲之果

  滚烫的锁链缓缓退去,头陀只一念,怀珠便从铜柱之上剥离下来,飘飘忽忽,落在无边地狱火中。

  佛子被地狱火摧残的破碎额头隐现卍字纹金光,周身也现莹白弧光。也就在这一刻,浑身残骨烂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原先乱糟糟的黑发因被烈火烧灼而卷成一团,乱糟糟好似鸡窝,重重挂在身后,此时却如活物一般迅速展开,鸦黑色褪去,如雪洁白。雪白发丝之上连珠缀玉,大光相[1]在脑后浮现,发出刺目金芒!金辉撒落在佛子殊丽清绝的脸上,让人一时看不清他的模样。

  佛子赤身半披白莲衣,臂挽金钏,钏环又系白莲纱,长长延伸至四方,猎猎飘飞。大片大片皮肤裸露在灼热火海之中,却丝毫不受影响,密密麻麻的金色梵文自足尖、指尖处往躯干处攀爬,隐隐,闪着金光。

  那串原本残缺的佛珠从手中脱出,幻化成巨大光带,围绕在佛子周身流转。

  无暇之珠。

  佛子开眼,目中莲花光转。

  “师尊,弟子愿受百亿劫罚。再此之前,弟子想见东方天三灵共修·灵鹫帝君一面。有些事,弟子想与他说。”

  “汝从何处来,当往何处去。”座下莲华光转,摩诃迦叶无悲无喜,答曰,“缘有生灭,是当了结,汝去了却此业,一日后,回此处受你应受之罚劫。”

  “谢师尊。”

  ·

  不幸中的万幸,三灵在西天等待了没多久,在宝相莲花座旁那株尖叶莲上的露珠将落未落之时,迦叶尊者回来了。

  “迦叶!”灵鹫忙不迭上前几步,满目蕴着怒气,“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摩诃迦叶拈花一笑,只说了一个地方。

  “千佛境……?”灵鹫不明所以,但身后两侧的灵枢与灵修却心神一震,默默相视了一眼,神情复杂。

  “帝君此去,自有答案。无需劣者多说。”

  摩诃迦叶将一直把玩在手中的洁白尖叶睡莲送给了灵鹫,又道:“帝君且带此物前去,兴许,会想起些甚么。”

  这只睡莲通身洁白,连花杆、花蕊、莲房都是洁白的,没有任何其他颜色。

  东方天的诸神,贯爱把自己弄得花花绿绿的,灵鹫,也不例外。

  这一朵洁白尖叶莲擎在他臂弯间,被他衬得更加洁白了。

  灵鹫虽一头雾水,不明白迦叶为甚么要他去千佛境,但救珠心切,他也只能揣着满心的疑惑,化光而去。

  ·

  千佛境,此地广三千万六千八百由甸[2],无边无际的冰原,终年白雪皑皑,寒风猎猎,乃九天十地最苦寒之地。也是九天十地中最圣洁的地方。除了满目的白,没有任何别的颜色。

  所谓千佛境,湟湟西天,所有证道成佛的悟道者皆有玉制容像在此,此处佛像不知凡几。

  千佛境的最中心伫立着一座通天巨佛,佛由通身白玉铸成,趺坐于莲花座上,佛目低垂,大慈大悲。

  释迦牟尼。

  灵鹫来到了这里,一股奇怪的熟悉之感涌上脑海,不知为何,他记忆中从未涉足此地,可脚步却似乎有自己的意识,他走啊走啊,来到了这尊巨大的释迦牟尼玉佛像前。

  在佛陀玉像前,他愕然停住了脚步。

  “珠儿?”

  灵鹫大惊失色,只因他在佛像双手结的禅定印上,看见了一个熟悉的人影,站在佛陀掌心之上。

  他的白发和衣带在白雪里飘飞,他赤着脚半披着白莲衣,圣洁如斯。

  他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神情去表达自己内心的震惊,只下意识地飞身上去,要将他抱在怀里,看个分明,问他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为甚么他会变成这幅模样,为甚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不是在地狱里受刑么?

  却不想,佛子只是眸光一暗,目中白莲流转,顷刻间就见灵鹫锁在原地,动弹不得:“珠儿——!”

  佛陀掌中的雪白人影轻轻回答:“劣者怀珠,东方天来的仙友,还请自重一些。”

  “你怎么了!?”

  “帝君忘了诸多事。”看见他臂间擎的那多白莲,佛子轻轻笑,转身回看他,“看来——劣者要帮您回忆回忆。”

  “甚么……”话音未落,灵鹫堂堂东方始神之尊,竟被他臂间纱带卷起,刹那之间,落在了他身边!

  佛像巨大,结着禅定印的手上自然有很大空间,俨然像是一个人间宽敞的观景台。

  灵鹫错愕地看着他比做人时还要姣美的面容,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想要触碰他无暇的玉颊,可指尖尚未碰触到他一根毫毛,就被他扑倒在地!

  熟悉又陌生的人,冰冷的手指来到了他腰畔,解开了他的衣襟——

  灵鹫大惊,一把握住他的手:“珠儿——这里是千佛境!你不能……”

  佛子眸中没有情,也没有欲。

  佛子薄唇轻启,灵鹫惊愕发现他口中竟散发出刺目白芒,一颗圆滚滚的白玉珠从口中慢悠悠飞出,悬在灵鹫大敞的胸膛上,晃晃悠悠飞了两圈,倏而,直直撞进了灵鹫的胸膛之中,消失不见——

  灵鹫倏然间痛得浑身颤抖,双拳死死握紧,失声低吼,左右挣扎,目眦欲裂。早已忘却了的往事,也如潮水拍浪般奔腾入脑。

  眼前模糊一片,他已看不清皑皑一片雪白之中,珠儿的脸。

  他想起来了,他不是第一次来这里。

  十万年以前,三灵共修合体覆灭恶鬼道,灵鹫帝君身受重伤,神魂将灭。

  东方天众神无能为力,他为求活命,决意前往西方天找寻一线生机。

  他拖着将灭的躯体千里跋涉来到西天,找到佛陀,佛陀说,千佛境有一物,可救他一命。

  他依言来到千佛境,在佛陀巨大的白玉像前,看见佛陀结着禅定印的手心里,捧着一颗无暇白玉珠。

  佛陀掌心上的玉珠,原为佛陀涅盘后留下的佛骨舍利,然而千佛境所有佛像均由玉制成,这颗手心里的佛骨舍利,自然也是玉了。

  玉珠本无识无心,但因捧在佛陀手中渡过了极为漫长的时光,它拥有了六识,拥有了智慧。

  它在佛陀的手上,日复一日地看着眼前洁白的雪原。

  佛陀洁白的玉制手指捧着它,洁白飞雪片片落在它身上,它以为世界就只有这样一种颜色。

  直到有一天,玉珠听见一向寂静的雪原里传来甚么动静,它睁开了眼,亿万年漫长的时光,它在雪地里,看见了一个花花绿绿的身影。

  玉珠惊讶于这世间居然还有别的颜色,真是花里胡哨,奇奇怪怪,吵眼睛。

  那人身形踉跄,臂挽一株洁白的尖叶莲,也是托这株尖叶莲的福,他没有冻毙于极寒的风雪里。他顶着风雪,脚步却朝它而来。

  “?”玉珠虽有神识,却到底是颗圆溜溜的珠子,没有长脚,跑不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他带走,离开它呆了亿万年的千佛境。

  它来到了外面的世界,才愕然发现,外面的世界是这样丰富多彩,温暖如斯。

  尝过了温暖的滋味,见识过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没有人会再想回到那个一片冰冷,满目只有白的世界。即便它只是颗珠子也不例外。

  它救了灵鹫的命,但它到底只是颗圆溜溜的珠子,连人都不是,勉强算是个东西。借了佛陀的东西,病好了,自然要还回去。

  珠子不干,哪有使唤完就把人,不,把珠子又扔回去的道理?

  珠子不想再回那个满目只有冰雪的世界里。

  它静静躺在灵鹫手上,被他捧着去往西天,感谢佛陀,之后就要将它放回千佛境中,然而他手一滑,珠子滚了。骨碌骨碌,擦着佛陀坐下莲花座,滚到了佛陀身旁侍奉的弟子脚边。

  摩诃迦叶,佛陀的弟子之一。

  它本来想滚到佛陀座下来着,没成想边上有个台阶,刹不住身子,所以才滚到迦叶尊者身边。想再滚回去,可一颗圆溜溜的珠子,哪里能爬台阶呢?

  “这……”灵鹫帝君还觉得是自己手滑呢,但佛陀有大智慧,一眼看出这颗珠子已修出智慧心,不适合再回那个地方了。

  便让灵鹫离开,将这颗珠子,给了弟子迦叶,随他修行。

  也成。

  只要不回那个地方,去谁那儿都行。

  珠子就这样留在了摩诃迦叶尊者座下,日日听他宣讲佛理,沐着无边佛荫,百年千年万年,玉珠化成了人形。

  光溜溜地出现在师尊面前。

  他身无暇,心无暇,因曾是千佛境佛陀手中的佛骨舍利,迦叶因此为他取名——“怀珠”。

  怀珠就着人形,也正式成为迦叶坐下弟子,又这么日日枯坐听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生无聊。

  他再也没有见过那道在冰天雪地里带走他的,那个花里胡哨吵眼睛的东方神。

  师尊说,他闭关了。

  “师尊,弟子还能再见他么?”

  “为何要再见他?”

  “他带我离开的千佛境。”

  “莫要执着外物,怀珠,你资质上乘,当潜心悟道成佛。”

  “弟子不想成佛。”

  日日聆听佛法,枯坐参禅,真的很无聊。成了佛又怎样呢?还得像师尊一样,和自己的弟子一起枯坐。

  他不愿成佛,师尊又不许他离开讲经台,不过他再也不是曾经圆溜溜的珠子,放在蒲团里就溜不走。他长了腿,长了胆子,想去哪里,脚底抹油就溜走了。

  他去了东方天,置身在一片艳丽的云霞中,才发觉世界原来这样大,这样艳丽多彩。

  这里有谈笑风生的东方神,他们云绮霞裾,多姿多彩。生活十分丰富。比只会参禅说经的无聊的西方天有趣多了。

  然而他还没有溜达多久,还没问那个花里胡哨的东方始神在何处,身子就一轻,再一晃眼,眼前一片缤纷的艳丽就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师尊严肃的法相。

  “怀珠,你可知错?”

  “弟子无错。”

  然后,他就被罚禁闭了。

  大乘佛殿。

  将他贪玩出逃而落下未学的经文默念三万六千遍,禁令方才解除。

  本经,名为《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3]。

  摩诃迦叶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弟子会在大乘佛殿……自媾。

  白莲衣大敞,雪丝散乱,快活得扭如白蛆。其声不堪入耳。

  半睁半合的迷离眸中黑气逸散,已有魔化之相——

  欲界第六天之主魔王波旬[4],专扰佛弟子修行,故此魔为极恶,他又出现了。

  波旬会化成佛弟子心中欲念的模样,出现在佛弟子意识之中,娆乱其心,使其堕落。

  怀珠满心满眼只有那花里胡哨的东方神,言笑晏晏地,引他一步步堕入恶潭。

  明珠本无暇,出了千佛境,会变的。

  欲魔一旦侵入洁白之心,食髓知味,要再彻底拔除,谈何容易?何况怀珠本就不愿成佛。

  已经尝过极乐的肉身,就像尝过毒的瘾君子,戒不掉的。

  三次五次十次,怀珠原本澄明的心,已被孽欲啃啮得千疮百孔。

  “弟子——不愿成佛!师尊休要逼我!”

  迦叶知道,魔波旬已然得逞,夺走了弟子的一颗澄明佛心。

  无可奈何,迦叶只能长叹口气:“怀珠,你来——”

  迦叶语重心长地与他讲了“欲”的利害,还告诉他,若不趁早摆脱,将会堕入极恶道,沦为魔的奴隶。

  怀珠却不以为意,回问道:“恶欲有何错?自在有何错?魔又有何错?”

  迦叶耐心地将一切利害都与这颗天真无暇,不染泥淖的小珠子说明,还与他说了昔日佛陀在成佛前,与魔王波旬大战,佛陀是如何战胜恶欲,守住佛心的故事。

  可不论他如何劝导,已尝过极乐的小珠子都不肯听了。

  他始终相信欲望无错,自在无错。

  他曾去过东方天一窥外面的世界,东方天诸神可以自由自在地谈笑风生,畅吃畅饮,不需要遵守那么多烦人规条。

  为此,怀珠大闹西方天,莲花眸中,魔气也越发明显。

  迦叶无法,只得与他说:“怀珠,为师苦口婆心亦劝导不了你了。人间欲望交织,缤纷艳丽,你可愿意下界体验一番?也许,你会有新的感悟。”

  “人间……?”

  人间二字,对于一个天真无暇的小珠子来说,诱惑力是非常大的。

  “弟子愿意!”

  迦叶趺坐在莲花之上,语气冷了:“你要想好了。若届时从人间回来,你的想法一旦有变,会自然坠入阿鼻,受烈火焚身五千年之苦。”

  “弟子愿意。”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明珠落凡尘,辗转一生,受尽了欲望之苦。

  人有欲望,于是邪恶蔓生。高位者欲望的魔爪伸向苦命之人,就是灭顶的灾祸。

  有权势的人有色欲,所以必然有苦命之人沦为奴隶,珠碧如是,云舟如是,锦画如是,谢寻亦如是。

  这些痛苦,珠碧一一尝尽了。

  他悟了一切,阿鼻地狱门开,送他入地狱的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他自己。

  作者有话说:

  [1]大光相:佛道两教神仙脑袋后会发光的圆圈圈;

  [2]由甸:佛家的长度单位,一由甸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

  [3]《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可以理解为佛家讲嘿嘿嘿的书;

  [4]波旬:佛教中的大恶魔,专门打扰修行弟子,扰乱他们的神智,让他们无法成佛,沦为欲望的奴隶。

  珠珠你怎么打小就烧烧的Σ( ̄ロ ̄lll)

  能理解不?珠珠就是喜欢嘿嘿嘿,所以迦叶干脆让他下去,嘿个够。

  前一章末尾关于迦叶问珠珠的话,修改了一下,不是问垢净了,记得倒回去看看_(:з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