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异能>地下秘藏>第七卷 枯沙之海 第四十九章最后一个军医
  我一下子觉得毛骨悚然。

  这顺序显然不对啊!之前那些墓碑,别管是1972年1月还是2月的,肯定都是先有人死了,然后才有人给立了墓碑,这个顺序放在任何一个墓碑加工作坊都不可能改变的,怎么会有一块4月就立了碑,5月才死的人出现?

  除非这个人被预知了死亡,立碑人在4月份已经知道曾尧下个月必死无疑了,才会未雨绸缪,给他把后事先办好。

  立碑人计划下个月杀了他?

  太奇怪了,这件事太奇怪了。我把每一块刻完的石碑都翻了一遍,只有这一块是立碑时间在死亡时间之前。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事情虽然诡异但总得有个合理的推测:

  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并非沙漠村落,而是曾经的部队扎营地,从那个断了的国旗杆和大箱子中的军用物资箱能够证明这一点。防风墙后长眠的烈士跟没有来得及用上墓碑的烈士们,生前是同一支部队的战友,他们因为某些任务,在前后两个月内相继牺牲了。

  1993年,又有另外一些知道内幕的军人进入沙漠,他们给牺牲的烈士刻了墓碑,一部分已经在防风墙后安葬完毕了,一部分还没来得及刻完,这些没有派上用场的墓碑,原先应当属于那块马蹄形三面环山的群葬地!

  群葬地距离这儿不远,里面的尸骨穿着化肥裤子,手中攥着红五星,原先就生活在此处。把尸体都集中到别处埋葬,是为了有效避免巨蜥之类的食腐动物钻到生活区来。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墓碑都没有运到群葬地去,从剩余没刻完的石碑来看,应当是处理这些后事的人离开了。并且再也没人接续上这项工作。

  我盯着曾尧的墓碑,想起我们在刚离开热娜驿站没多远的地方,曾发现过一辆沉到地下的老式军车,从死去的驾驶员身上翻出来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把青铜钥匙,信封上写着【曾医生亲启】。

  林枫的日记里提起过十五师有个军医叫【小曾】,那个装着青铜钥匙的信封八成就是要送到他那里。

  眼前,最奇怪的这块墓碑上写着【曾尧烈士】,如果不是巧合,【曾尧】就是【小曾】,也就是从昆仑进入沙漠的第十五师军医——曾医生!

  曾尧的死亡日期最晚,那他应当见证了其他人的死亡。

  可这个最后一个军医又被提前预知了死亡。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尸体在哪儿?立碑人是谁?立碑人在哪儿?

  我扭头仔细在四下里盯了一圈,这个小小的墓碑加工作坊里连个像样的柜子、物资箱都没有,到处是灰尘。

  【曾医生亲启】的信封里,那把没能送达的青铜钥匙究竟是要开启什么东西?那东西是被立碑人带走了,还是藏在了什么地方?

  “别找了,这儿什么线索都没。”玛伊莎伸手拉住了我,“我早翻弄过了,全是石碑刻下来的渣子,没留下其他东西,小心把粉尘吸到肺里去。”

  我点点头,用手扇了扇一活动就在空气中飞舞而起的石碑粉末。玛伊莎的状态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她虽然眼睛是红的,但神色倒有些如释重负,跟我说话时还难得的笑了一下,比起之前那副倔强老太婆的嘴脸要慈祥多了。

  毕竟谁也没指望她父亲能在沙漠中生存30年还活蹦乱跳的,她此趟进入沙漠不过是给步入老年的自己一个交代罢了,能有个墓碑,而不是顶着杀人犯的罪名曝尸荒野,已经是个天大的安慰了。

  我看了眼她怀里周兆林的墓碑,也是1993年4月立的碑,不过是死在同一个月。

  这是唯一一块正常的墓碑。

  十五师的人要么早早的死了,很晚才立碑,要么人还没死,碑先立好。

  人的尸体存放时间有限,正常来说是死亡后就要立刻联系买墓地、刻墓碑,在尸体没有严重腐烂前的3-5天里出殡下葬。这样的“正常情况”放在十五师竟成了不正常了。

  不过周兆林是因为参与了第十五师的任务才被认定为杀人犯的,而他进入沙漠后又死在了十五师的遗址,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当年杀人案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更何况周兆林的弟弟周兆丰也是十五师的人。

  只是昨晚引着两个女人到这里来的人影没法儿科学解释,毕竟这里人已经全死光了,我们暂且只能封建迷信一下,就当做周兆林的魂在等着女儿吧。

  玛伊莎就这么一直抱着墓碑也不是办法,我和熊皮巫女安慰了她几句,帮忙一起把周兆林的碑搬到外面去,挨着升国旗的杆子靠着。

  他的尸体不知道是在群葬地还是别的地方,十好几年过去,兴许已经被巨蜥翻出来吃掉了,就让他在此地安息好了。

  很难想象当年风华正茂的第十五师军医们从昆仑出来,抱着“实验成功了”的喜悦之情,投身沙漠以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曲折,又是怎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先后死了两批战士,最后彻底湮灭在历史之中的。

  我们仨轮流拜了拜,赶紧又得回去,外面的太阳毒辣得很,只一会儿就让人头晕眼花的。我们要想回去原先的井边,还得等到太阳落下山才行。

  熊皮巫女从车上带了些食物回到大箱子房间,我们打算养精蓄锐,傍晚再行动。

  大箱子设计得很巧妙,框架全部用了榫卯结构,即使在沙丘下产生了晃动,也不容易倒塌开裂。房间里还留有一些物资箱,熊皮巫女已经拆开了一部分,里面有已经变得硬邦邦的棉被、煮饭用的锅子等生活用品,还有一箱纸张极脆的书籍。

  这儿也没有那把青铜钥匙有可能打开的柜子或者箱子,物资箱压根儿就没有锁眼。我把目光投向那些书籍,翻开一看,书上密密麻麻写上了好些标注,看起来出自某个学霸之手,但基本都是俄文,我啥也看不懂,只能从个别配图上的花花草草和果实种子植物推测,这些是植物学科的书本。

  学植物学的高材生,却跑到沙漠里来刻苦钻研,是不是有点浪费了?这里遍地都是黄沙,哪里有动植物呢,这种专家应该被派到生物多样化的热带雨林去才对。

  我突然想念起会俄语的二毛子来了,如果她没死在北极,说不定也会追随小王爷进入沙漠,这会儿我们四个女人凑在一起,听她用一口说相声似的天津腔叽里呱啦的念书上的名词,想来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可惜啊可惜,天妒红颜。我叹了口气合上俄文书,接着又往箱子下面随意翻弄了两下,居然摸到两个封皮未损坏的档案袋!

  我心说有戏,一下子来了精神,绕开封口绳,把里头的东西倒了出来——

  两个档案袋中各有一沓用棉绳装订在一起的纸张,其中一份保存还算完整,另一份破损得比较厉害,需要细心把折角处理一下。

  熊皮巫女一看有发现,很有眼色的把照明灯移了过来,我先拿起破损的一份对着光扫了一眼,发现居然是一份调查报告,中文的!

  我小心铺平边角,从头看起。内容才刚看到一半,我的背后就不知不觉出了一层冷汗,这正是一份针对我们所在地的调查报告,是后来的人在调查第十五师扎营地的一场意外爆炸!

  仔细想想外面那些坍塌的砖瓦、裂开的石墙、断开的升旗杆,光凭着自然风化和偶尔的沙尘暴,还不足以造成这样强大的破坏力,原来这儿还曾经经历过一次规模较大的爆炸,是爆炸彻底摧毁了这个十五师扎营的地方!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