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玄幻奇幻>大安伏妖录>第339章 周谦益进言
  离开皇宫之后,叶三年立刻就去找到李顺。

  “定远侯,您来了。”李顺看到来人是叶三年,倒也没觉得意外,他估摸着叶三年收到消息之后,肯定会来找他。

  “陛下那边......”叶三年话还没说完。

  李顺就说道:“来,定远侯快上座。”说着话就把叶三年安排到了上首。

  “定远侯啊,这事儿我也是才接到圣旨,陛下封我为征北将军,那个送圣旨的公公,还特意嘱托我,说陛下希望我到时候关照一下丁苟旦,一定保他拿下功绩。”

  说这话的时候李顺也觉得有些好笑,似乎这行军打仗在皇帝的眼里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只是这话他不能说出口,只好无奈地叹息了一声:“您说这事儿...唉!”

  叶三年也觉得有些离谱,要说真到了战场上,形势可谓是瞬息万变,别说能否顾得了别人,恐怕就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把握。

  如今陛下特意叮嘱李顺要关照丁苟旦,这不是平白给他增添不少压力吗!

  这么搞下去,恐怕李顺即便不会被敌人杀死,也会被自己人拖累死。

  当然作为臣子,有些话是不可以说出口的,叶三年也只能宽慰道:“既然陛下这么说,那李将军就在保证陛下和自己的安危的情况下,尽量关照一下丁苟旦吧。

  毕竟他是先锋,先锋如果出师不利,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士气。

  不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陛下的安危必须放在首位,我想这一点将军应该很清楚吧。”

  “这是自然。”李顺回道,“不过我还是有些地方不太明白,陛下为什么会让一个不知兵的太监担任先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为什么没有让定远侯担任此职?”

  “陛下让我留守京城。”叶三年解释道。

  李顺对此也表示理解,毕竟叶三年可是国舅爷,把京城的安危交到他手中,陛下自然会放心。

  但李顺又问道:“既然定远侯要留守京城,可是欧阳青衿勇武非常,为何不让他担任先锋?”

  “先锋一职非比寻常,虽然我们了解欧阳的能力,但是陛下也有自己的考虑,这些都不是咱们应该多想的,将军只要做好该做的即可。”

  “是。”李顺也觉得自己说的话有些多了,急忙作揖。

  “太傅走了之后,这新兵营就交到你的手中,这说明陛下和太傅对你的信任,表面上来看此战似乎并无凶险,但战场上刀剑无眼,将军一定要保证陛下的安危。”

  “请定远侯放心,只要我李顺有一息尚存,就绝不会让陛下遭遇任何危险。”李顺保证道。看書溂

  “不对!就算你战死了,也得想办法留有后手让陛下安然还朝。”叶三年面色严肃,郑重地说道。

  “是!”李顺这时更加认真地回道。

  “辛苦了。”叶三年拍了拍李顺的肩膀,“等将军归来时,本侯亲自在教坊司设宴款待将军!”

  “哈哈哈哈......”

  自从赵湛离开之后,叶三年就负责起守夜人衙门的事务。

  这段时间,叶三年动员了衙门里所有的人,加强对京城的搜查,坚决打击隐藏在京城中的妖族。

  没想到还真的起到了一些效果。

  竟然抓了两个妖族的探子,他们伪装成商户在东市做买卖,平时倒也没什么破绽,但是保不齐他们想吃人肉,结果就在他们准备下手的时候,被偶遇的守夜人发现了,于是抓住他们俩。

  这俩人在京城里已经十年了,搭建的人脉关系非常广,给妖族传递了很多重要的消息。

  不过这一次经过封苟的严刑拷问之后,竟然也从他们嘴里撬出来一些奇怪的消息。

  妖族那边传话,让他们俩趁这段时间多和“一斗米”教的人联系。

  之所以说这个信息奇怪,是因为“一斗米”教的势力已经被破坏地几近消亡,他们剩下的那些人只敢躲在暗处,根本就上不了台面,就凭那些人恐怕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所以妖族和他们联系做什么?

  这就是第二个奇怪的地方,因为无论封苟再怎么对他们用刑,那两个妖物就只是一口咬定,具体做什么事情妖族那边并未通知,只是说让他们俩想办法和“一斗米”教联系。

  不过很遗憾,因为“一斗米”教式微,他们现在并不敢太过冒头,所以这两个妖物目前还没有联系上任何人。

  否则的话,守夜人可以趁机把剩下的“一斗米”余孽也给一锅端了。

  “我觉得他们应该就是想趁着陛下御驾亲征的这段时间,闹出点事情。”封苟说道。

  “很有这个可能,不过就怕妖族不只留了这两个棋子,既然他们被安排了这个计划,那么其他的暗子应该也在做相同的事情。

  还是继续想办法从他们嘴里撬出来更多的消息吧。”叶三年提议道。

  “是!大人!”

  ......

  “陛下可知人族气运之事?”周谦益问道。

  “倒是有所耳闻,只是这事儿说什么的都有,未必可信。”李元庆很奇怪周谦益为什么会突然提起这件事。

  周谦益说道:“人族气运确有其事,当初人王铸九鼎,将人族气运封存其中,并且落于九州,以保天下太平。”

  李元庆皱了皱眉问道:“周大人何故谈及此事?”

  “如今北境三州动荡,臣想着或许是九鼎不安所致,不如陛下召人寻回九鼎,以安天下。”

  “寻回九鼎?”李元庆心想这天下之人谁又何曾见过九鼎,如何寻回?即便是寻回又怎么辨别真假。

  当然这话作为一个君主是不好当面质疑臣子的。

  于是李元庆委婉地问道:“九鼎遗落多年,只怕无人识得。”

  周谦益微微一笑:“陛下有此担忧也是寻常,不过我东林书院中藏有一鼎,此鼎便是传闻中的九鼎之一,徐州之鼎!”

  “哦?竟有此事?”李元庆心中有些惊讶,但同时也有些不满,心想你们东林书院既然有此宝物,为何不早早奉上!

  周谦益或许担心李元庆多想,便解释道:“陛下,此鼎乃是从天而降,当时并没有人知晓此鼎的来路。

  只是这几日臣翻阅旧历,竟然发现此鼎和书中所描述的九鼎极为相似,仔细辨别,竟还真的发现一些端倪。

  而且又联想到此鼎来历非凡,所以臣以为这便是九鼎之一,只是这鼎似乎藏着别的秘密,因为臣暂时并未发现此鼎有何异常之处,或许只有天资聪颖之人才能发现吧......”

  他们谁都想不到,徐州之鼎其实早就被叶三年所得,东林书院的鼎只是徒有外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