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明末:我的后花园>第304章 支离破碎的囧境
  “咳……”

  田生兰干咳一声,调整了一下嗓子,这才开始说自己的想法。

  “咱们晋商的支柱产业是什么,相信大家都明白吧?”

  “那就是食盐、日升昌、还有贸易,尤其是与蒙古人和后金建奴的贸易”。

  “这些才是我们晋商能立足的根本”。

  “但是,现在的情况你们也都看到了,食盐方面,现在京城已经没了我们的立足之地,将来言氏商铺要是向外扩张,我们的生存空间又会减少一分”。

  “而日升昌的情况也差不多,以大明钱庄的特性,他们向其他地方扩展起来更容易”。

  “那就是他们的这些钱票能自由流通,只需要在几个大城开设分号,就能将钱币推广开来”。

  “甚至,只要大明钱庄愿意让一点点利益出来,就会有其他地方的商人,愿意给他们进行兑换业务”。

  “毕竟,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手里还能掌握一批闲钱,何乐而不为呢?”

  田生兰说到这,脸色也阴沉了几分,“到了那时,我们的日升昌就可以关门歇业了,咱们三大支柱已去其二”。

  “另外的一项贸易产业,现在也因为后金建奴上次在辽东的大溃败,在与咱们的贸易上减少了很多”。

  “原因你们也清楚,那就是这位言庄主向皇太极勒索了五百万两银子,与五十万两黄金”。

  “他们一下损失了这么多财富,自然也拿不出来多少银子与咱们贸易了”。

  “以后,我们也就剩下与北方的蒙古人贸易,三大支柱产业,现在可都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囧境”。

  “我要说的就这些,有疑异可以再提”。

  田生兰说完,又拿起了茶盏。

  “生兰,这么说,你是同意让大明钱庄入伙日升昌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让他们入伙的后果,万一对方反客为主,将咱们赶出来怎么办?”

  王登库一脸漆黑的说道。

  反正他是不赞成融资扩股的,尤其是,他们八家合起来都只占两成股份,这才是他不能接受的根源。

  “不错,咱们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大明钱庄真要是过河拆桥,咱们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是啊,虽说让大明钱庄他们入伙日升昌,咱们能就此腾飞,可也要防备他们一手,我看最好是以协议文书的形式将之确定下来”。

  有了王登库带头,之前一直都没怎么说话的梁嘉宾、与翟堂也都跟着说出了他们的担心。

  “恩,老翟说的不错,除非他们大明钱庄能白纸黑字的写下来,否则,我坚决不同意对方入伙日升昌”。

  王登库听到翟堂的话,也忙跟着补充了一句。

  范永斗见众人的表情基本一致,心里也轻松了不少,之前他们可是大多都抵制大明钱庄入伙的。

  现在却是都自动转变了态度,也就省去了自己很多游说的力气。

  “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吗?”

  “只要大明钱庄未来不动咱们的那二成股份,就愿意让他们入伙日升昌?”

  对于范永斗的问话,有表情木然默认的,也有表情兴备溢于言表点头认同的,就是没有出声反对的。

  毕竟,让大明钱庄入伙日升昌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利益也是异常巨大的。

  他们八家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晋商在整个大明也是数一数二的商帮,脑子当然分得清利益得失。

  “既然大家都统一了意见,那我们就一起去大明钱庄找言庄主面谈吧”。

  范永斗见此,也拍板敲定了下来。

  ...................

  “环儿姑娘……”

  “环儿姑娘……”

  “环儿姑娘,你旁边这位是东家的夫人吗?”

  这天,张嫣跟着丫鬟环儿第一次踏出了大门。

  刚来到庄里的大道上,大道两旁的人家就有不少妇人向着环儿打招呼。

  只是她们能认识天天都会露面的环儿,却不认识张嫣。

  张嫣自从来到这里后,也从没出过主宅大门,认识她的人很少。

  也就家里的那几个佣人伙计。

  “是的,刘婶,阎大娘,这是我们家小姐,也是你们东家的夫人,圆圆夫人也叫我家小姐作姐姐的”。

  环儿如今来了这么久,宫里那居高临下的态度没了,但是,一心还是在维护着张嫣。

  就差直接明说,自家小姐就是大夫人了。

  刘婶与阎大娘听到是东家夫人,都忙从家里走了出来给张嫣问好。

  “夫人好!”

  “夫人好!”

  刘婶是刘满仓的母亲,而阎大娘又是阎应元的母亲,两人对言无悔的感激那是刻进骨子里的。

  因此,对待张嫣的态度那是格外的好。

  “阎大娘,刘婶,你们不用这么客气,大家都是一个庄子的人,说是一家人也不为过,你们这样多礼就见外了”。

  张嫣满是和善的微笑,也让刘婶与阎大娘在张嫣走远后都还在议论。

  “东家真是有福啊,没想到除了天仙似的圆圆夫人外,现在又来了一个美得不似人的夫人”。

  “东家是天底下最大的善人,也只有他才配有这样似仙子般的夫人,以后就是再多几个那也很正常”。

  “阎大娘你说的不错,我家满仓要不是遇上东家,哪能有给他那死鬼老爹报仇的一天啊”。

  “哎,是啊,要不是遇上东家,我这把老身子骨也早没了不说,还可能要连累我家元儿”。

  “谁说不是呢,咱们庄上在东家没来之前,那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哪能像现在这样不愁吃喝,还能住上大楼房,也不怕再刮风下雨了,上次我家满仓去辽东打鞑子,东家还给他们都发了两千两银子的赏钱”。

  刘婶说到自己儿子,那是满脸的幸福与满足。

  “刘家嫂子,我看你也该早点给你家满仓找个媳妇儿了,只有有了孙子,才能将你们老刘家的香火传下去”。

  “哎,现在说亲的倒是有不少,就是没找到合适的姑娘……”

  刘婶说起儿子的婚事,也稍显苦恼。

  毕竟,言无悔手下的这庄人,现在都算是富户了,不少城里的媒婆都往庄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