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艰辛而苦涩>第15章 三姑放弃深造的机会重归故里
  三姑跟张凤是约好了的,一旦这里的学业结束,就双双去北京报考燕京女子大学,只要不被拒之门外,她们就一直念下去,为此,她们早在两年前就做了许多准备。然而,一旦具体实施时,却遭到了孙氏的竭力反对:看書喇

  一个女孩子家念那么多的书干啥!够了,跟俺回去,娘撒摸着给你说门子好亲事。

  三姑捎信给义父和杨彬雅,寻求他们对自己的帮助。起初,他们都赞成她继续学习,刘在来信中说:只要三姑愿意,上到什么时候都可以。杨彬雅甚至给她指路,将来还可到美国或欧洲去留学。然他们都抵挡不住孙氏的淫威,她拿定了主意,谁说也不行。

  过了没多久,义父又来信以恳求的口吻说:既然你娘不许,就顺应了她的意志吧。再说了,你岁数也不小了(那年才十七岁),该找婆家了,不然为父总为你担着一份心……

  三姑攥着这封信整整哭了一宿,眼睛都哭肿了。张凤见了很是为三姑鸣不平:

  真个嘴是两张皮,咋说咋有理,一开始还说支持你上学深造,这么快就又改变主意了!

  三姑摇了摇头:你不知道,我爹在外边啥事都说了算,就是在家做不了我娘的主。

  为啥?

  他觉得欠我娘的情太多了,尤其是跟我先生成了亲后就更觉得理亏和对不起她了,所以她说啥听啥。

  噢,原来是这样啊!既然如此,你谁的话也不要听,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好了,明天咱就买火车票去北京。

  这样做好吗?

  有什么不好的!难道你还愿意整天守着那老刁婆子咋的?

  说心里话,我连一分钟也不愿呆在她身边。

  这不就结了嘛!不赶快走还留在这做啥?

  那我以后的生活费从哪来呀?

  先从我爹那儿拿,他有的是钱!我不信你义父打这就不管你了。

  三姑的脸色变得明朗了起来:那就这么办?

  对,就这么办!

  然而当三姑的目光再次回到义父的那封信上时,神色就又慢慢地变得阴晦下来,最后摇了摇头,说:

  这么做我觉得太对不起我爹爹了。

  张凤听了这话很气恼:既是这样你就守在那老刁婆身边好了!

  说罢,一转身气嘟嘟地走了。三姑到底没有拗过孙氏,极不情愿地结束了学业,随她一起返回了黑河小镇。她性情的软弱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体现。

  孙氏裹携着三姑又“杀”回了黑河镇。她与刘振庸虽没正式办理过离婚手续,但她削发为尼遁入佛门,就等于从此结束了她与刘振庸之间的婚姻关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她此次归来,既不是以前妻的身份,也不是以同乡熟人的身份,而是以三姑养母的身份回到这个家来的,所以没人能以任何理由来阻止她的这一行动,这也正是她聪明之处。

  她的归来势必要打乱刘振庸和杨彬雅的正常生活,这是他们所不愿意见到的,但又不能不违心地去接受。孙氏提出还要回到居住过多年的老屋里去,刘和杨为了求得眼清心静,便立刻答应了下来,另择新居携儿带女地搬了出去。孙氏要求刘振庸必须保证她与三姑的生活经济来源,刘没有任何异议,全盘接受了下来。

  孙氏娘家的兄弟姊妹们见孙氏又回来了,高兴得发疯,一扫过去的沮丧和不满都活跃了起来。他们见孙氏跟三姑两人带着家佣住在那么大的豪宅里,都削尖脑袋想挤进来住,孙氏心里也愿意,但怕授人话柄,影响她以后的打算,就全都将他们拒之了门外,只许他们隔三差五地来看看,住两天,却不许他们举家搬来。她嫉恨三姑与刘振庸一家人的亲情,原想阻止他们有更多的来往,但后来发现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意识到这样对她以后计划有百利而无一弊,所以也就顺其自然不再去干涉了。

  长到十七岁的三姑,真的成了个大姑娘了!她高挑俊俏,举止大方,端庄有礼,知识渊博,思路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刘振庸不但喜欢,还为之感到自豪,他不论去哪里,总要带上她,在对人介绍时,也总要说:这是老夫的爱女。在业务上,他尝试着让她办了几桩事,竟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愈发让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是啊,是啊,俺这些年花在她身上的心血没白费!他当着杨彬雅的面说。

  杨并不嫉妒,她也跟他一样喜欢三姑,待她既像母亲又像朋友,尽管三姑一直称呼她先生而不叫她娘。

  在三姑参与经营的这年冬天,有一宗价值近百万的货在过江时被苏联边防给扣留了,许昌和当地政府官员去协调多次都没放行,眼瞅偌大的一笔钱财要付之东流,刘振庸也有点坐不住金銮殿了,拍着溜光铮亮的脑门儿在屋当央打转。三姑上前抱住他的胳膊说:

  爹,你别急,让我去试试看。

  你?

  嗯。

  行吗?

  行不行先试试吧,或许能行。

  刘振庸思忖了一下,点点头:好吧,你去就你去!还让谁陪你一同去吗?

  就让许昌叔吧。

  好,让他去。你要多加小心,他们人野蛮得狠,宁肯货不要也别把自己牵连进去。

  放心吧,爹!

  刘振庸依旧不放心,送出门他还在后边悄悄地嘱咐许昌说:俺可把人交给你了,她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俺可不答应你!

  是,老爷。许昌连连点头说。

  临上雪撬前,三姑让许昌搬了两打上好的伏特加带上,她自己也换了装。因为熟,一路上所见到的哨兵并未太盘查,再加上三姑总是笑脸跟他们搭讪,每人送他们一瓶伏特加,他们愈发殷勤得很。到了营部,见到他们的支队长,并不谈商务,先跟他们唠家常(因为他们之间过去常有接触,所以见面并不生疏),三姑身穿貂皮大衣,头上围着大披肩,脚上蹬一双高筒软皮靴,手揣海龙暖皮筒,青一色的俄罗斯柯拉细微(Красивый)漂亮的女人的打扮,并操着一口十分纯正流利的俄语。她的靓丽、活泼、才智及干练,令支队长和他的副官们为之倾倒,都不由自主地围了上来跟她攀谈。这时,三姑不失时机地令许昌将伏特加搬上来,陪他们一起畅饮,几杯下肚,这些边防军的军官们就更加随和了,三姑便把话题转向了那批货,说这批货将会给这里的人们生活上带来多少好处;说此次交易做成会使两岸的民间交易愈益发展;说……总之,三姑的一席话说得他们心里很舒服,而且都愿意帮忙为她做些好事。其实,这批货的过境并没有什么太违规的地方,他们只不过是想从中捞点好处罢了,当三姑说这笔生意做成之后,给他们边防支队的每位战士送一支钢笔,外加一双高筒毡靴时,他们立刻答应放行,并派人将这批货一直押送到海参崴。

  这原本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事,没想到会被三姑办得这么漂亮利落,再加上被许昌一顿渲染,刘振庸高兴的不得了。

  这下俺们刘家可有接班的了,打这以后俺可猫在家里歇口气了。

  他一转身对许说:许昌啊,以后柜上的事你就跟她商量吧,不用找俺了。

  是。许昌恭恭敬敬地朝刘振庸和三姑鞠了一躬。

  三姑很快就融入了那个家庭,跟弟弟妹妹们处得很融洽,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有说不尽的天伦之乐,由此她越发地不愿回孙氏那个家去了。刘振庸当然愿意让她留在自己身边了,可是碍着前妻的淫威,他还是违心地说:

  回去吧,闺女,别叫你娘挑你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