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想复仇亦想复国, 还请陛下为臣主持公道”宣常乐这句话倒是说的很顺畅,一点也不托拉卡壳。

  “若你所言属实,朕定会为你主持公道, 你就放宽心在此好好养伤吧, 待你身体养好了,具体再详谈,朕还要去正殿听政就先走了”

  “谢陛下关爱之心, 恭送陛下”直到这一刻宣常乐才深刻明白这个平易近人的人是掌握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她不会只听自己一面之词, 也不会贸然答应自己什么。

  早在决定报仇和复国的那一刻, 她就做好了出让利益的心里准备, 无论如何她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奸臣贼子鹊巢鸠占。

  一出北含殿, 石忞就立马让人去把郭凡秋叫到正殿外面候着, 一到就立即召见了郭凡秋, 让她尽快把康国近期的详细情报报上来,另外还让她派人去明道学院查一下常乐这个人, 事无巨细她都要。

  交代完以后才开始听政,今天的事情没有昨天留存几天的多, 不过半炷香就结束了, 便回了文书殿批阅奏疏和密信等, 一直忙到用午膳。

  下午石忞去了寝殿后面的彩羽殿,彩羽殿是藏书楼,虽然没有皇宫的书那么多那么齐全, 但也是每座行宫必备品, 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藏书,市面上有的这里都有, 市面上没有的,这里也有。

  找到自己想找的书以后她就拿着书去了印月圆,印月圆是静心宫的花园,在彩羽殿的后面,有凉亭、走廊和奇花异草,还有一栋两层小楼望月楼。

  园中的梅花已经快要凋零,正好她也没心情赏花,路过时也就多看了两眼,就直奔望月楼了。

  她买回来的全套农具和要用的东西已经按类别整齐的放在望月楼中,要路关初准备的桌子和工具等也都已备好,检查了一遍确定无误后就让路关初他们靠边了,免得碍手碍脚。

  首先她把所有的农具都细细观察了一遍,才把农家出身的路关初叫过来询问,然后把她说的农具名称和对应功能写在纸条上贴在对应的农具上。

  其实说是全套,实则也就六七样而已,耒耜不同样式的两把,曲辕梨,锄,斧,铲和镰各一样,岩磨和舂米这种给谷物脱壳的原始工具,她也各买了一样,之前买的时候还是散的,现在都已经被组装好了。

  都贴好纸条以后,石忞便开始在桌子前写写画画,不知道陛下要干嘛的路关初也安静的守在一边,不敢打扰。

  在现代的时候,虽然她爸妈都是工薪阶层,但是再往上祖辈都是务农的,爷爷奶奶和她那极品叔叔一家都是住在村子里,若非和爸妈一起,她一个人是绝对不会去爷爷奶奶家的。

  但是外婆家她却每年都会去,而且有时候还是她自己一个人去,少则呆一个星期,多则呆一个暑假,每天早上、下午不热的时候都和外公外婆一起干农活,除了没犁过田以外,其他的都干过。

  栽秧虽然只载过一次,而且横看不成行,纵看不成排,但毕竟也是下过田栽过秧,比起电视综艺里还要穿雨鞋裤之类的来说,她那还要真实点,因此还被蚂蟥咬过。

  挖土翻地就是常事了,基本上每天都有土要要翻,摘果子,打包谷,剥玉米,打猪菜,挑粪,放牛,捡鸡蛋,喂兔子,挑水,啥事都干过,为此没少被外公外婆夸奖,零花钱也得了不少。

  要不是国库紧张,她对农事都不太关注,一是政事太忙,二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里用的农具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到制定新的赋税制度考量税量时,她才知道这里的五谷每亩平均产量不到三百斤,比起外婆家亩产七八百斤来说,真的是有点少得可怜。

  在人力差不多,土地也差不多的情况下,影响产量的就是工具和种子了,她学的是机械,和农业种子之类的没有半文钱关系,自己肯定是没有任何办法了,只能让人从西南官道去其他国家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稻种或其他物种。

  去年底派出去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而且能不能找到好的稻种也是一个未知数,典型的远水救不了近火。正好的学的是机械,且有一定的现代农耕知识,便有了在工具上下功夫的想法。

  可在皇宫做这些的话,很难应付皇奶奶和母后,而且也怕引起其他的麻烦,所以一直没动手,来山庄住半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所以昨天她就迫不及待的上街去采买了。

  她不能弄出超过这个时代太多的农具,所以只有在知道底细的情况下加以改良,从而达到提高亩产的目的。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了这些昨天买来的农具,她才知道亩产量低是正常的,要是这样的农具都能弄出高产量,那才叫不正常。

  结合自己在现代时,在外婆家用过的农具和自己学过的东西,以及现在农具基础上,她设计了一款更轻便更实用更符合力学的曲犁,只要一根曲木一根直木和铁质犁头就能做好,也是她外公犁田用的那种犁。

  还设计了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锄头,铲子设计成圆头和方头两种,镰设计成更符合力学的镰刀,无论割草还是割稻谷、麦子等,都很实用,她在现代的时候用过。

  斧头也设计了两种更省力更合手的款式,就连锯子她也照搬设计了一款两个人用的,再大的木头都能锯断。

  幸好她现在的画功还可以,要不然画起来有些吃力,画完后,她还会在旁边写上工具的名称和功能用法。

  路关初从未见过陛下这么废寝忘食的样子,就算是批阅奏疏、接见大臣,也会时不时休息一二,可像今天这样一进望月楼就开始忙,忙到用膳都要再三提醒的情况,真的比较少见,她都有些担心若陛下长此以往,该如何?

  幸好她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该处理政事的时候,陛下还是会处理,该见的大臣也都会见,就是再忙也会来望月楼呆一会。

  住在平秀殿的步千雪比起忙碌的石忞来说,就十分休闲了,天气好就和唐禄去外面或者就在西宁宫的园子里转转,天气不好就在殿里看书玩叶子戏,她和半月,还有唐禄和她的随从刚好凑一桌。

  唐禄比她运气还倒霉,她抽的日子就已经够晚了,唐禄还抽到她后面,真的是让她安慰不少,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明天她伴驾的日子。

  虽然每天无大事的情况下,她们都会和陛下一起用午膳和晚膳,但毕竟只是远远看着,甚少交流,又怎会有单独伴驾来的方便。

  这六七天来,陛下除了两天晚上临时有事没有和她们一起用餐以外,其他的都是按规矩来,运气比较好抽到前面的丰水、丁寿和卜鑫铭,已经伴驾过一日,据自来熟唐禄打探来的消息,陛下对她们都比较冷淡,反响甚合她的心意。

  要是石忞听到估计得喊冤了,她只是太忙,没时间搭理她们而已,但话还是有说两句的嘛,怎么就成了冷淡?

  感情这一块,她是真的怕了,不敢再轻易打开心房,可能半年后任然没喜欢上谁的几率比较大。

  “你说什么?”正在写记事本的石忞突然抬头问道,吓了路关初一跳,如果她没记错,现在离她之前汇报,最少也过了一盏茶的时间,“陛下,今日伴驾的是步千雪,已在外等候,您看…”。

  “让她进来,传早膳吧”最后一个字母写完,她才把新制的鹅毛笔放下,写字母果然还是用鹅毛笔好写啊,毛笔果然更适合写汉字。

  “是,陛下”路关初领命离开,下去安排了。

  在外面等了好一会的步千雪还以为陛下今天早上可能不会见自己了,其他已经伴驾过的人都是估摸着听政结束的时间,然后在正殿外等候,可她不想傻傻等着,机会也从来都不是等来的。

  所以早早就花心思打听清楚了,陛下用膳时间基本上很规律,她就是估摸着陛下用早膳的时间过来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不会打扰到陛下。

  谢过路关初以后,步千雪整理了一下仪容仪表才坚定的走了进去,一进去就看到陛下坐在书桌前看书,“恭请陛下圣安”。

  “起来吧,坐,用过早饭了吗?要是没用,一会和我一起用膳”两人本就相识,她不会也没必要刻意装作不认识,说话也自然而然随意很多。

  “谢陛下,微臣已经用过了,陛下平常喜欢看什么类的书啊?”今天是步千雪第一次在宫殿这种地方见陛下,原本有一点紧张,但穿着常服且话语亲和的陛下,看上去就像第一次遇到的文心那样,也就不紧张了。

  石忞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起身拿着书走到了步千雪面前,把自己正在看的书递了过去,“你要是喜欢,可以拿去看看,记得看完还回来即可”。

  “那微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步千雪接过书本,瞬间被上面的书名吸引了,《康国野史杂谈》,让她有点意外,康国的正史她倒是看过了,野史却是真的没看过,没想到陛下居然喜欢看这类书。

  “康国物产丰富,尤其是渔业………”野史虽然没看过,但看过正史也是差不多的嘛,步千雪开了个头,两人便聊起了康国的现状。

  路关初在偏殿安排好早膳就立马过来请陛下过去用膳,一进来就看到陛下和步大人正聊的开心,虽然她不太想打扰,可一会饭菜凉了就不好了,“陛下,早膳已经备好了”。

  “朕知道了”她话不算多,可步千雪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不知不觉竟聊了那么多,“千雪陪朕再用点早膳吧”不知不觉心里想的竟然说了出来。

  在皇宫还时不时有真心疼爱自己的皇奶奶和母后陪着吃饭,可到这里后虽然陪着吃饭的人多了,但真心待自己的没几个,步千雪算是唯一一个真心喜欢她本人的,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吧。

  “微臣乐意之至”步千雪高兴的就差表现在脸上了,即使她不饿,但只要陛下开口,她哪怕吃不了多少,也不会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