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将你印入了心底【完结番外】>第一百七十四章

  石忞不想见符尧, 宣常乐却是时时关注着她的消息,得知她已到繁都后,就多次派人打听,知道她被关到宗人府以后, 连夜就要去宗人府。

  追随她的人见她怒气冲冲, 眼神狠厉的要去见符尧, 生怕她做出什么无法挽回的事,直接以身为墙,门也堵了,死劝道:“此地非我康国,还请殿下三思而后行”。

  宣常乐几经突围不得, 泄气般叹了口气,缓了缓道:“你们放心,虽然我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但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此去, 只是有事想问她而已”。

  听她这样说,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但任以时辰已晚为由劝谏, 毕竟再重要的问题也不着急这一个晚上, 劝她明早再去。

  宣常乐最后还是没去成,第二天一早又进了宫,直到中午快离开时,才向石忞请示想去见一见符尧, 难得她主动开口,石忞叮嘱了几句便准了。

  因此一出宫,宣常乐就直奔宗人府而去, 在宫门外等候她的几位臣下也跟着一起去了。因为有陛下的手谕,一路畅行无阻,她也终于如愿以偿的见到了符尧。

  见到符尧的那一刻,宣常乐是震惊的,符尧仪容整洁,衣服光鲜,除了脸色有些憔悴不好外,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囚犯,而关押符尧的地方也不是牢房,而是一间陈设尚可的房间,不仅有床、被褥、桌子、柜子,还有热的茶水和书看,除了没自由,其他的可能应有尽有,宣常乐气极反笑。

  不仅宣常乐生气,跟随她而来的人也都在门外低声议论纷纷,大部分人都有些不满,觉得陛下对符尧格外开恩。

  虽然符尧抓了云处安又迅速拨乱康国算是大功一件,但她杀了康国所有王室成员,导致康国民不聊生也是不争的事实,就算她主动投降来朝拜也改变不了她逆臣的身份,因此都觉得关押符尧的待遇过高。

  宣常乐大笑,符尧像没听见一样,巍然不动的坐在桌前喝茶,一副云淡风轻,也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你若能料到今日,可后悔?”宣常乐调整好情绪,自顾自坐到符尧对面方才开口问道。

  她虽然年少,但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她都经历了不少,性子自然比以往沉稳不少,心里虽然气极,但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让人看不出表情,这是她跟在陛下身边学到的,不要轻易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

  她也想起了出宫前陛下的叮嘱——让一个阶下之囚死太容易了,难得是让对方生不如死,在忏悔中度过漫长的一生,这才是对对方最大的惩罚。

  所以她不气了,这才发现桌子上放的书籍都是《道德经》等道教类书籍和一些劝人向善的书,看上去很新,像最近印发的,因为陛下的活字印刷术和今年皇商新研发的白纸,白纸不仅成本低,质量也不错,所以颇受欢迎。

  不用人工誊抄,纸张还比以前便宜,因此大大降低了书本的制作成本,导致近半年,繁都城内的所有书店基本都书满为患,大减价了好几次,她就曾趁机买了不少,所以记得特别清楚。

  符尧拿起茶杯一饮而尽,“这就不劳你操心了,有来我这的时间,不如多进宫巴结你的金主才是正事”,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她实在是提不起什么说话的兴趣,她自己废去王号降为庶民,主动来繁都投降可不是因为怕了面前这个小孩,言语中自然多了几分藐视和讥讽。

  “乱臣贼子,人性之恶,莫过如斯而”宣常乐说完袖子一甩转身离开,对方就差在脸上写着五个字——不懈和你谈,那还谈什么?什么想问的都不想问了,只想快点离开。

  早在来之前她就已经猜到了最坏的结果——什么都问不到,所以也没什么可惜的。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对方不仅羞辱她,还一幅爱答不理的样子,早知如此她就不会来了,是她太托大了。

  寄人篱下越久,宣常乐就越明白察言观色的重要性和人情冷暖,陛下虽然从不给她脸色看,可终究不能时时刻刻顾着她,朝堂上的大臣和勋贵表面对她很尊敬,但心里诋毁瞧不起的绝不在少数。

  也幸好是在本朝,若在前朝,别说这些勋贵士族,就是一般百姓都自持甚高瞧不起他们这些番外之人,觉得他们这些番外之人、胡人都是些不开化的野蛮人,不配与他们为伍。

  宣常乐甩袖离开,回去的路上气了一路,最后决定参符尧一本,对方怎么羞辱她都没关系,但怎么能把陛下比作金主呢?简直就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嘛!太气了!

  石忞设家宴后的第二天,礼亲王府、赵侯府和文侯府就有了动作,开始自我盘查仆从和财产,因为勋贵在繁都不得置办田产,所以他们主要排查的是老家曾经封地的田产、仆从。

  礼亲王石延的封地虽然被收了,但在封地的王府却被石忞特别恩准作为额外赏赐保留下来,虽然他们一家只偶尔去住过几次,但那边田产、侍卫和奴仆也都是应有尽有,一直由王府属官在那边管理,她也只知道个大概数,所以有必要亲自派人去查一查。

  赵侯和文侯原籍都不在繁都,以前王爵以下皆按原籍封,按爵位高低封不同的县数或乡镇数。所以赵文两家在老家都置办得有大量田产、房屋和仆从,多多少少都有些越制,但因为之前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如今陛下都亲自提点了,他们不得不再次重视起来。

  其实早在陛下遣散宫侍后,繁都的勋贵士族就跟风整顿了一下自己的府中,但多的只是做做样子,所以都是削减遣散在繁都府中的用度和仆从,老家的却从没动过,反倒年复一年积累。

  就算是《串告令》实施的那段时间,地方上朝中有人做官的也没怎么被告发,被告发的也多是没大背景的大地主、商人和官吏等。

  陛下的手段,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对自己都下得了狠手,宫侍说遣散部分就遣散部分,宫内开销说削减就削减,武宗和先帝在位时的家宴,那个规模不比现在的大,不比现在的奢华?

  昨晚家宴上又故意说了那些话,典型的就是提点他们接下来会有大动作,他们要是再不明白,这朝堂也不用再待下去了,俗话说的好‘听人劝吃饱饭’,什么对家族利益好,他们就做什么、选什么。

  他们这么一动作,顿时成了繁都上层阶级的风向标,也都开始各自清理各自的家底,该抛售抛售,该遣散遣散,到让今年的冬天格外热闹起来。

  就连闻风陛下可能要实行胥吏制度的胥吏们也都焦躁起来,虽然他们很安于现在的灰色收入,但对地位实在是太不满了,如果陛下提高他们的地位,就算给的俸禄低点,他们也能接受,虽然因为丈量土地和《串告令》他们损失了不少财产,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相比于钱,他们更需要的是提高现在的阶级地位。

  因为现在朝廷上的大臣大部分都是石忞从各地提拔上来的能臣干吏,所以大部分都还算清廉能干,极其有钱的也只是个别少数,可这只限在繁都的资产,要说在老家的,再穷的都有大院子、良田若干。

  毕竟受之前奢靡的风气影响,大部分人千里当官都是为了一个钱字,因为法律规定官员告老还乡只能回原籍,所以只要一有钱他们就一定会想发设法把钱弄回老家,或者直接在任职的地方低价买田,卸任时再高价卖出,以此大赚一笔。

  当官的因此屡试不爽,告老还乡都带着大量现银,几乎不愁吃穿用度,但当地的百姓就惨了,不想卖被逼着卖,不想买被逼着买,苦不堪言。

  石忞也是借文之远的案子,让暗言去查了一下才知道现在居然还有这种操作,亏她还体谅那些官员,生怕他们退休了日子不好过或者饿死,特给予一半俸禄以示恩典,如今看来,真是自作多情啊。

  宣常乐参符尧的奏疏,没两天就呈到了石忞面前,石忞这才抽时间在永安殿见了见符尧。

  符尧态度端正,认错极其积极诚恳,还表态任凭石忞处置,绝无怨言,一改之前见宣常乐时爱答不理的样子,十分恭敬有礼,让人挑不出错。

  一番交谈后,石忞算是看出来了,符尧审时度势的聪明劲绝对名列前茅,还能说会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麻溜得很,个人能力更是不用多说,竟让她起了爱才之心。

  符尧虽有大过,也有功,而且还主动投诚,亲来请罪朝拜,石忞就算想杀她给宣常乐报仇,也得掂量一二,毕竟若真杀了,那以后谁还敢主动投降华朝?

  不敢投降就只能誓死抵抗,本来只用花一点代价就能搞定的事,就不得不花十倍甚至百倍的力气去解决,得不偿失啊,毕竟任何人都不能保证以后不再打仗。

  虽起了爱才之心,但真正要用还是得费一番心思,尤其是符尧这种曾经背叛过主子的,要不是她请罪时心口如一,石忞绝不会有一丝用她的想法。

  因为自己能不能活全看陛下决策,所以符尧从头到尾都很恭顺,并几次表忠心,一再解释当初背主也是被奸人蛊惑鬼迷心窍才做下那等错事,边说边痛哭流涕,感人颇深啊。

  无论符尧当初有什么苦衷,都不能抹杀她屠杀康国王室背叛主子的事实。杀,不行,不杀,也不行,石忞得好好想想,便叮嘱她在宗人府好好反省,多看看书安心等着,就让她回宗人府了。

  步朗生病后,步侯府先后请了太医院的御医和繁都城内有名的大夫,药也喝了不少,但日子一天天过去,病情就是不见好转,人也越来越憔悴,这可把姜丽他们急坏了,没办法,只能进宫求见步千雪。

  宫侍来通报的时候,石忞和步千雪正在长安宫测绘室,难得今天下午有空,石忞便来了长安宫继续研究之前试验失败的实验,为下次成功打好基础。

  本来要去见太后的步千雪得知石忞来了长安宫后,就立马改了道,跟了过来,生怕她再做什么不顾安危的事。

  一想到石忞之前信誓旦旦的答应过她,如今才过了多久?步千雪心里是又气又急,数落的话都到了喉咙。但真到长安宫后,话又全部咽了回去,因为石忞只是在测绘室写写画画,并未做那些危险的事。

  听说娘来了,步千雪眉开眼笑道:“速传”,“是”通报宫侍领命离开,“卢晏,你带人去把正殿收拾一下,再让御膳房送些点心和柿子、柑橘过来”,“是,微臣这就去办”卢晏行礼离开。

  “你要是想回家,一会就和娘一起回去,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宫中一切有我”坐在书桌前奋笔疾画的石忞头也不抬的开口道,虽然步千雪没说,但她的心思,她清楚得很。

  步朗生病没两天,步侯府的内应就被大理观御承等人几经周折终于抓住了,和步千雪想的一样,正是府中新招的一名侍卫,事发后的第三天才以奔丧的名义请假回家,实则行逃走之事,多亏了暗言的暗中透漏消息,才终于把人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