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将你印入了心底【完结番外】>第一百八十五章

  石忞到步侯府才知道步千雪她们已经去了市集, 便茶都没喝一口就告别姜丽等人又出门去了东市。

  马车快到东市时,临街两边已都是店铺,石忞便让车妇停了马车。

  因为姜丽也只知道她们是去买东西的, 具体买什么?去东市、西市?还是就在街上?却是一概不知的,只知道大概好像是去买些成亲要用的东西。

  面对这么笼统的回答, 石忞也没办法确定她们是在东市、西市, 还是街上, 索性便从离步侯府较近的东市开始找起,有铺子的也尽量别放过,这才改为步行。

  去年繁都府刚修缮过的青石板街道,平整干净,久违的阳光已经将它们晒干,熙熙攘攘的行人和马车走在上面洋溢着笑脸,两边的铺子鳞次栉比,有药铺,有当铺, 有首饰铺, 还有钱庄、酒楼、客栈等东、西市内没有或少有的铺子。

  附近来往行人见有马车停下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因为这里是繁都, 街上随便抓一个人可能都和某某勋贵或士族有关, 带护卫仆从出行的比比皆是,像面前这样的马车和四五个护卫的排场实在是太一般般了, 完全让人提不起好奇的兴趣。

  没一会, 马车上就下来了一位中年女人,穿着一套绸质赤色右衽,脸上带笑,看上去有些富气也让人觉得亲近, 看一眼也就是了,正准备收回目光,却看马车上又下来一位年轻女子,便收不回来了。

  明明只着一身朴素白色绸缎右衽,除了袖口和领口绣了些简单蓝色水纹外,再无其他花纹,腰带也是最常见的布腰带,挂在上面的荷包和玉佩也是很常见的那种。

  就这样一身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打扮,却掩盖不了主人的绝世容颜和一身贵气,一举一动都带着优雅和威严,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事实上大部分人也这么做了。

  一下就获得这么多人的关注,让第一次随石忞微服私访的当值将军瞬间高度戒备起来,手不离刀,眼观八方,耳听四路,只要一有异动,就能瞬杀图谋不轨者。

  石忞却是全不在意的,让车妇退回步侯府等候后,便带着路关初和乔装的四名内禁军继续往前走了。

  他们一走,其他人才不得不收回目光继续手里的活,或继续往前走,相伴而行的还小声谈论起来。

  繁都是真真正正的天子脚下,盛世容颜的女子、男子多的去了,就连那些说书的都没一个是丑的,可像今天这位素而贵的倒是少见,尤其是那双深邃明亮的眼睛让人过目不忘,也让人不敢再看第二次。

  繁都城作为古今华外第一大都城,光常住人口就有八十多万,再加上十几二十来万的流动人口,妥妥的古代版百万级人口大都市,要在这里毫无目的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仿若正方形的繁都城,分内城和外城,每边城墙都设有一个大城门、两个小城门,整个城东西长约20里,南北宽约18里。

  意思是光从东门走到西门都要一个半时辰,这还算是脚速走得快的那种,因为一般人的速度也就一盏茶(十分钟)大概走一里(500),那样就不止一个半时辰了。

  这也是石忞每次出宫不得不骑马或者坐马车的原因,更是大臣上早朝不得不早起的根本原因,哪怕石忞延迟了上朝的时间,住的远的还是一如既往的要早起。

  她曾问过来朝贡的各国使臣和留学生,众人皆言具未见过如繁都这般繁荣宏大的大城市,比一些小国的国都足足大了N倍。

  不过话说回来,国土相比都大了N倍,国都大N倍又算什么?而且华朝本就疆域宽广,加上人口众多,再加上华高祖高瞻远瞩和文化输出政策,不把国都建大点、建好点,怎么体现大国风貌?怎么吸引各国前来朝贡和派遣留学生?

  据历史记载,当初都城建成却人口稀少,华高祖为了让都城繁荣起来,便取了繁都之名,并下旨各地豪强、富商和附近百姓等迁入都城,一代代繁衍生息下来,才有了现在的繁都城。

  皇帝老祖宗们打了一手好牌,却苦了后面的皇帝,每次修缮繁都街道和日常清理垃圾、打扫都得花不少钱,以至于后来不得不分为两个县来治理,朝廷最穷的时候拿不出钱,就开始收卫生费,然后延到了现在,压力稍微轻了点。

  幸好这里没有白色垃圾,铁什么的又都是值钱的,谁也不会丢,大户人家丢的烂衣服旧衣服等,能再次利用的稍微打理一下就可以转手卖给穷人,而厕所垃圾又有专门的人收来倒卖给郊区的农民,倒让一些倒腾这些垃圾的人还发了家。

  他们能发家,当然也离不开朝廷的政策支持和近几年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这个根本原因。

  近几年,石忞除了整顿吏治、新政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大力发掘国内的铜矿、银矿和金矿,再加上贸易顺差各藩属国和西南官道等小国流入进来的黄金白银,大大丰富了华朝的黄金白银量。

  流通货币的增加,再加上皇商的打样和朝廷适当的政策支持,自然就促进了华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管理和商税收取等也就更加正规和详细。

  在繁都,哪怕只有一身力气,只要人够勤快,不怕苦,不怕累,解决温饱基本上没问题,因为给人挑水能赚钱,当仆从也能挣到钱,若有知识文化就更容易了。

  华朝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宗商品交易成为常态,尤其是边境集市和繁都等大城市,而携带大量现银交易即累赘又不安全。

  在石忞的提议一下,各部商议后便于去年成立了大华帝国钱庄,隶属于户部,但可以直达天听,还印发了特殊的纸质版银票。

  当之无愧的第一代纸币,为了杜绝利益熏心者造假,扰乱货币市场损害朝廷利益和威信,在制造银票上,户部和工部也是下了一番苦心。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一年了,也没有发生过假银票相关案子。

  整个华朝,只有大华帝国钱庄拥有银票刊印权力,并兼有管理天下各大钱庄的职责,其余钱庄要想获得银票必须按一定比率将现银存入帝国钱庄,银票兑现也得花点兑现费。

  有了便于携带的银票,不仅勋贵大臣领俸禄方便,商人贸易更方便,而且安全系数也提高不少,像石忞现在微服出宫荷包里都只带二两现银了。

  袖子里却装了十两银子的银票,重量减少不少,钱却更多了,要多轻松就有多轻松,想买啥就买啥,可遗憾的是,想给买的人目前没在身边。

  石忞觉得光靠她一个人找,只怕从东市找到西市都不一定找得到,还浪费大把时间,当即便遣了3人兵分三路先行去东市寻找,并约定无论找到否,一刻钟后都必须在东市门口集合。

  以他们的身手和眼力劲,一刻钟足够了。当值将领却肯定是要留下的。

  路关初见当值将领留下,也松了口气,陛下叫人的时候她就猜到了一二,生怕陛下把人全派了出去,到时候光剩她们两人,她心里没底啊。

  人都派出去了,石忞也不能干等着,便带着路关初两人走马观花似的逛店铺找人,店铺老板们一看他们气质穿着打扮,眼睛顿时一亮,都热情的很。

  他们可不管你长得好不好看,只看你是不是有钱人,但凡看上去有钱的,他们都热情的很。

  石忞本来就是找人,自然还是只找人,买东西什么的尚不在她考虑范围内,导致他们每次都是被迎着进去,最后却都是空手外加被老板“哼”一声送出来的。

  第一次路关初身都转了,正准备怼几句,却被石忞制止了,虽说买卖自愿原则,可人家讲的那么慷慨既然,他们却什么都不买,人家不高兴也是正常的嘛,不必介意。

  显然石忞找人的运气不是特别好,一路找到东市门口都没见到步千雪她们的影子,等派去的三人回来也是摇了摇头,一行人便又往西市找去。

  一路边走边找,一直快到西市了,都没见到步千雪等人,按姜丽所言,步千雪虽然做了些乔装,但带的人也不少,找起来应该不难才是。

  结果她太想当然了,步千雪昨天刚回府,估计也没想到她今天会来,真是失策啊。

  到西市后,石忞还是按在东市的法子来找,但已没了进铺子找人的兴趣,便就近找了家茶楼歇歇脚,把路关初派了出去,只留了当值将军在身边。

  时间一点点过去,派去的人却了无音讯,茶楼的人却渐渐多了起来,但现在既不是饭点又不是说书的时候,石忞有些疑惑起来,直到一楼大堂中间的台子挂出牌子后,她才知道快到说书的时间了。

  之前进来的时候她有些心不在焉,也没有好好看茶楼门口的牌子,不然也不用现在才知道了。

  看牌子,一会说的是传记——《至死不渝》,好像是繁都近几月最畅销的传记,没有之一,也没有书可与之匹敌,她的书房也有一本,只是还没来得及看,也不知道今天说到那段了。

  来酒楼的人越来越多,喧哗之声也越来越大,突然却安静了一会,石忞坐在二楼的包间里,正对中间说书的台子,背对入口,看不见谁来了。

  直到越来越近的声音,“谁坐了本世子的包间?”趾高气扬又有点熟悉的女声传来。

  “这...小的也不知道啊,但他们先到的,旁边一间是空的,要不世子邸下...换一下”这是茶楼掌柜惶恐又弱弱的声音。

  “换?那是不可能的,赶紧让他们腾出来,要不然本世子就只能自己动手了”语气要多理直气壮就有多理直气壮。

  “那小的去试试”茶楼掌柜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一行脚步声也适时停在了门外。

  刚刚石忞三人进来的时候掌柜的正好在门口,本来想让店小二去招呼的,可一看清后就自己迎了上去,先不说那年纪偏大比较富态的人,光带刀护卫不怒而威的凶狠样子就让他不寒而栗,走在最前面的年纪最小也最贵气也最好看,却像那天边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即。

  以他多年看人的眼光,这位主子肯定不是一般人,下意识便把他们带到了位置最好的包间,也是眼前这位世子长期要的包间。

  但他没想到世子今天会来,不然他也不会把人带到这个包间,多想没用,掌柜的只得提起气敲了敲门。

  “进来”站在石忞身后不远处的乔装将军得到陛下的手势示意后开口道。

  掌柜进了包间自动忽略发声的护卫,实际是不敢看,对着石忞行抱拳礼道:“在下给少主行礼了,此来也是受人所托,有人想以今日为您买单作为条件与您换这个包间,不知可否?”。

  小的、在下都是地位较低者或晚辈的谦称,可用于一般场合,也可用于正式场合,老板这样行礼是把石忞从心里当上位者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