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花溪纪事【完结】>第5章 第 5 章

  花溪县,颜家。

  李管事边说边领着颜从安进门,向东园走去:“南院前几日老奴便派人洒扫过了,三娘子可还是要住在暖香阁?”

  颜家并未分家,故而除了两个外嫁的女儿,剩余四房都住在县城北的这间颜家大宅内。宅子分东、北、西三园,长房与三房住在东园,二房与四房住在西园,颜老太爷住在北园。虽然长房与三房都住在东园,但东园也分南北两院,长房住在北院,三房住在南院。

  南、北两院中间隔着一座不大的湖。湖是修建院子时挖的,引的宅子外河流的活水。湖的南、北两院各有一座小花园,湖上无桥,两院之间并不相通。北院与南院也有各自的院门,相互独立。

  颜从安自小便怕冷,暖香阁是颜广信夫妻在世时特意为女儿所建,暖香阁内特意铺设地龙,冬日里升上火也能如春日里那般温暖,颜从安在离开前便一直住在那处。

  想起过世的父母,颜从安有一瞬失神。她秀眉微敛,强压下心中忧思,淡淡道:“住暖香阁便可。”

  李管事心思通透,见她失神,便猜到她是想起了往事。他未再多言,安静地领着她向南院走去。

  李管事在颜家当了多年的管家,也算是见多识广,可看到搬入南院内的二十几个大箱子,还有那十几个仆从,也是暗暗吃惊。这颜家的三娘子在家中不受重视,可在陆侯爷这外祖眼中却视如珍宝。这二十几个大箱子与众多的仆从,并非只是送予外孙的财物,更是送给其余人的警示。

  待颜从安重新梳洗整理完毕后,就随着李管事去了北园拜见颜老太爷。

  颜从安来到北园的时候,老爷子正在桌案前查验账册。

  颜老太爷固守祖宗礼法,重嫡轻庶,一心想将家业传予嫡子。他膝下原本有两位嫡子,三房嫡次子颜广信德才兼备,为人沉稳,做事井井有条,亦颇善经商之道。不到十年的功夫,颜家产业便在颜广信手中扩大了一倍有余。

  奈何天妒英才,颜广信在而立之年不幸亡故。

  颜老太爷无奈之下,只得将希望寄托在长房嫡子颜广兴身上,可颜广兴为人平庸,不仅无半点经商的才能,反而有一身纨绔习性。他酷爱金石字画,可自身确又不精通,往往十买九被骗,却依旧是乐此不疲。

  儿子不成器,颜老太爷本欲寄希望予嫡长孙。可其子颜鸿杰比起颜广兴有过之而无不及,声色犬马,常年流连青楼不归家。唯有一点,比起其父颜广兴,多了些经商的才能。也正因此,他父子二人才未被颜老太爷厌弃,但却也不甚满意。

  颜从安二人来到门口,颜老太爷也未察觉。

  李管事上前一步,敲了敲大开的房门,开口提醒道:“阿郎,三娘子来了。”

  颜老太爷闻言,才缓缓从案前抬起头,看到颜从安后,微微舒了眉眼,招了招手让她进门。

  待颜从安走进,颜老太爷貌似关心道:“从安这几年在京都过得可还好?身子可是好全?”

  颜老太爷穿着一见素色大褂,头发盘起在脑后,梳着顶髻。这衣服修士的装扮,倒是真如楚无歌所说那般,信了道教。

  颜从安有些诧异,不曾想到像颜老太爷这般老谋深算、杀伐果断之人,等到晚年之时,竟也会求仙问道。

  她在京都养病三年,从未收到颜老太爷的半封家书,他方才话中的关心,又能有几分真心有几分假意?

  “从安身子已大好。从安不孝,劳阿翁挂心。”

  颜老太爷见她只是身子单薄了些,面色并无病态,欣慰道:“好了便好,如此,我倒也放心些。南院那边,李管事可已安排妥当?若是有哪处不足的,直接说予他,让他安排便可。”

  颜从安眉眼微展,淡淡笑着道:“从安知晓,有事定会与李管事说。”

  颜老太爷见她这乖顺的模样,难得起了些怜惜之情:“京都离花溪县千里之遥,从安一路舟车劳顿,想必也是疲乏。我也不多留你说话了,你早些回去歇息吧。”

  颜从安顺从的点点头:“从安这就先回了,阿翁也要注意身体,莫要太操劳。”

  一旁的李管事见颜从安要离开,快步上前引着她出门。

  二人还未转身,颜老太爷又突然开口吩咐李管事道:“告知其余三房,明日一同来北园用晚膳,替从安接风洗尘。”

  李管事回身躬身应道:“老奴这就去与各房说。”

  颜从安又俯身行了一礼,才跟着李管事退出颜老太爷的书房。

  颜家各房的院中都另设伙房,平日里并不在一处用膳,只有逢年过节或是家中大事,才会在颜老太爷的北园一同用膳。

  颜老太爷虽然说的是接风宴,但颜从安知晓,明日的家宴,定是宴无好宴。

  昨日在破庙睡了一宿,颜从安早就有些疲乏,用过晚膳后,就早早的歇下了。

  翌日。

  颜从安洗漱完毕,来到膳堂还未坐定,门外便风风火火跑进来一人。来人正值豆蔻年华,她身穿鹅黄色襦裙,明眸皓齿,面若桃花,眉宇间还带着稚气。

  这人是颜从安的堂妹,颜家五娘子,颜从乐。

  颜府一共有五位小郎君,却只有她与颜从乐两位小娘子。

  颜从乐是四房颜广义的庶女,芳龄一十四,母亲苏氏原是颜广义娘家表妹,与颜广义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可苏家只是农户,颜老太爷自是看不上这样的亲家,他替颜广义与花溪县悦来货栈的女儿定了亲事。可颜广义依旧对苏氏念念不忘,在成亲后的第三年,如愿的纳了苏氏为妾。

  颜广义的正妻沈氏,对颜从乐虽不苛责但也并不喜爱,因此颜从乐与自己的亲哥哥颜鸿远的关系也不算亲近,反而自小颜从乐便爱粘着颜从安,姐妹两人虽差了五岁,但小时候经常在一处,感情倒也算深厚。

  当年颜从安病重,去京都前看过不少大夫,皆说是药石无医。

  颜从乐本以为她家三姐安这一去京都,再无归日,自三姐走后郁郁寡欢了许久。如今又见到活生生的颜从安,自是十分开心。

  颜从乐大步跨进屋门,提着裙角小跑着到了颜从安面前。她先是上下仔细的打量了一番颜从安,面上漾开了笑颜,伸手拉着颜从安的衣袖,轻轻摇晃,眼角有些微微泛红:“三姐,三姐,真是你回来了?”

  颜从安在病中时,颜从乐日日都会过来陪她,同她讲一些外面的趣事。颜从安病了一年多,病情一直不见好转,颜从乐没少在她的床前掉金豆子。爹娘死后,颜家上下十几口人,除了远嫁的亲姑姑颜如玉,也只有这颜从乐这个堂妹是真心待她,盼着她能康复如初。

  颜从安见她这般高兴,亦是心中欢喜。瞧见她额角沁着细细的汗珠,便猜测这丫头定是听了消息一路从西园跑来。

  她先是理了理颜从乐鬓角的碎发,又拿出绢帕替她拭去汗珠,柔声问道:“这么早就过来,可用过早膳?”

  多年不见,颜从乐见三姐依旧如往常那般关心自己,更是开心,嘿嘿笑道:“听到你回来的消息,一时高兴便跑了过来,还未用过饭。”

  颜从安拍了拍她的手,引她到桌边坐下:“那便一起用膳吧。”

  说罢,又对一旁的玉珠吩咐道:“玉珠,给六娘子备一副碗筷。”

  二人用过早膳,颜从乐便忍不住好奇问起了颜从安身体可是无碍?在京都过的如何?颜从安事无巨细,一一耐心回答。

  问完了颜从安的近况,颜从乐又跟颜从安讲这三年颜家发生的几件大事。

  颜老太爷让嫡长孙颜鸿杰做了汇茗茶庄商铺的管事,让四房颜广义父子做了汇茗茶庄茶山的管事。二房颜广德依旧不受重视,长子颜鸿博今年开春的时候病逝了,留下一儿一女。颜家大姑依旧三五不时的来打秋风。

  中间还提及颜老太爷最近准备在北园建了一座道观,说是经青龙观的高人指点,那道观不仅能提升颜家的气运,还能助他早日修仙得道。

  小姑娘叽叽喳喳,一顿早膳用的好不热闹。

  颜从乐本想拉着颜从安出门,带颜从安看看她不在的三年,花溪县有何变化。

  颜从安推脱说今日还有很多杂事要处理,不便出门。不过明日要去庙中替父母烧香,颜从乐若是想,可以一同前去。

  颜从乐见着院中来来往往忙碌的仆役,便也未再坚持出门,只是依旧在颜从安院中坐了大半日,等二人用过了午膳,苏姨娘那边派人来寻,颜从乐才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回了西园。

  可走了不消片刻,又特意跑回来嘱咐颜从安,明日要同她一起去庙中烧香,可别忘了这事,将她落下。

  颜从安应了她明日定等她来了一起走,颜从乐才肯作罢,美滋滋的提着小裙摆向西园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