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被拐回家后,团宠妹妹成了白切黑>第244章 给唐鱼回信
  第二天下午,苏巧颜去了衙门驿署,今天,是她与唐予约定到驿署取元宝身契的日子。

  到了县驿署,驿卒正在打着嗑睡。

  苏巧颜轻咳了一声,驿卒不耐烦的起身,“叫什么名字?”

  苏巧颜赶紧答道:“叫苏巧颜,信应该是从京城寄过来的,寄信人名叫唐予。”

  “唐予?唐少爷?”驿卒立马来了精神,嘴里忙答应着:“有、有,前天就到了,苏姑娘若是再不来,小的就要给您送到家里去了……姑娘有回信的话尽管送到驿署来……”

  前倨后恭,这态度变得可够大的。

  苏巧颜果断否定:“没有回信。”

  驿卒颇为“遗憾”的“哦”了一声,随即找出一封信,递给了苏巧颜。

  出了驿署,坐进马车,苏巧颜拆开了红漆信封,从里面抽出两张纸,一张是信,一张应该是元宝的身契。

  打开身契,上面是交易信息,卖家是江北府官奴司;买家却是空白的。

  苏巧颜轻叱了一声,这个唐予可真够懒惰的,嘴上说元宝是给自己买的,却连“苏巧颜”的名字都没有加上去。

  苏巧颜收好身契,打开了信笺。

  是熟悉的唐予的字体。

  让苏巧颜意外的是,字体的整体结构差别不大,却给她的感觉与过去有所不同。

  怎么说呢?唐予过去的字,让苏巧颜有一种温润如玉之感,现在的字,却让苏巧颜感受到了凛凛刀锋之气。

  信的内容不多,只几句话:

  “妍妍:

  兹别一月有余,己抵京师,勿念。唯鼻齉之症发作,觅良医医治,乃身陷拐手遗症,急求江北药物:苍耳子,恳请助吾寻之,予在此叩谢。

  唐予。”

  大概意思是说,我已经安全到达京城了,别担心。只是鼻炎发作了,郎中说了,这是在拐子窝留下的后遗症,急需江北的一味药:苍耳子,你帮我找来,谢谢了。

  这还不算完,在信笺的下半部分,还有一幅简画,以及一行字。

  画为一幅草药简图,应该就是唐予所说的“苍耳子”。

  一行字则写的是:“注:‘齉’字音同“水囊”之“囊”,仄声,有不通气、呼吸困难之义。”

  苏巧颜:“……”

  苏巧颜被这个字轰得外焦里嫩。

  什么意思?唐予是心细如发想得周到,还是影射自己文化水平低?

  虽然,不看标注,自己真不认识这个字。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却极强。

  苏巧颜不由得嘟起了嘴,忍不住鼻子里“哼”了一声。

  苏巧颜对“苍耳”这个术名不熟悉,但一看图就对这种植物立刻熟悉了,田间地头的荒地上长得太多了,只是农家人不叫它“苍耳”,而是叫“老苍子”。

  气归气,回到家后,苏巧颜仍就吩咐小厮去采苍耳子。

  毕竟,唐予对自己帮助良多,下一步给高稚雅治腿的事,估计也得从他这里突破。

  小厮很给力,找了一大袋苍耳子,别说是给唐予治鼻子,就是给十头大象治鼻子也绰绰有余。

  苏巧颜眼珠转了转,觉得既然唐予“关切”自己不认识字,自己总得回报一下,于是让小厮打了大木箱,把所有采到的老苍子全都装了箱,并且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不多,只一行字:

  唐鱼(予):苍耳己鸡(寄),盼有猪(助)鼻齉之症。苏巧颜。”

  唐予不是笑她不认识字嘛,苏巧颜便遂了他的愿,故意写“予”“寄”“助”的谐音“鱼”“鸡”“猪”,并且是用卡通简笔画代替的。

  估计唐予再沉得住气,发现自己的名字变成了一条鱼,也会气得少吃一碗饭吧。

  苏巧颜脑海里甚至浮现了唐予错愕与窘迫的脸,想想苏巧颜就想哈哈大笑。

  .

  正月末的最后一天,有人要租铺子,苏巧颜带着租客去苏长茂和苏长茁的闲置铺子看看。

  看完铺子回家,路过祥云布庄时,发现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好些人。

  苏巧颜狐疑的问元宝道:“元宝,祥云布庄又扯什么幺蛾子了?”

  元宝懵逼的摇了摇头,拉着苏巧颜就往人群里挤,边在前面“开路”边说道:“咱进里头看看不就知道了。”br>
  元宝身子壮,又敢冲敢挤,二人很快挤到了人群最前头。

  一个小厮手里掐了几个红布包,对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娃问道:“会背吗?会背的话给钱买糖吃。”

  小男娃兴奋的点了点头:“会,我会!”

  小男娃先是紧张的搓了搓手,随即脆声声的背道:“祥云坊,布匹丝绸最上乘,书生穿了能登科,娇娘穿了觅夫郎……”

  小男娃背完了,小厮真的给了他一只小红布包,小男娃迫不及待的打开,倒出三个铜板来。

  这三个铜板,对大人来讲不算什么,对小孩儿来讲,能换两颗饴糖吃,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小厮开始寻摸下一个目标,一眼就瞧见了苏巧颜,看着粉雕玉琢的小姑娘,一下就相中了。

  小厮走了过来,像人牙子拐孩子似的,一脸诱惑:“小姑娘,背一段吧,给你钱买糖吃。”

  苏巧挑了挑眉头,果断摇头:“我不背……”

  小厮正要耐下性子劝一劝,从祥云布庄里走出一个少年,边走边说道:“大民,大伯要把有瑕疵的料子搬出来低价卖了,你去搬吧,这里交给我。”

  听到声音,苏巧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缩到了元宝身后。

  这个少年,太熟悉了,是苏巧颜养父陈宝奎的侄子-----陈大栓。

  陈大栓现在应该十二岁了,想当年,招猫逗狗、追鸡赶鸭的招人烦,也没少欺负苏巧颜。

  他出现在这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陈宝奎来了,并接掌了祥云布庄。

  趁陈大栓跟小厮低头吩咐的那么一会儿,苏巧颜拉着元宝就往人群外挤。

  元宝再次发挥优势,把人向两边推搡着往外挤。

  这一推搡间,陈大栓和小厮同时抬头,幸好元宝开路开得快,让他们只来得及看见苏巧颜的背影。

  陈大栓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这个小姑娘,看着背影怎么有几分眼熟呢?

  在元宝开路的情况下,苏巧颜很快挤出了人群。

  由于用力过猛的惯性,元宝与一个拿担子的少年撞在了一起。

  元宝站直身子,连连道谦。

  而苏巧颜呢,在抬头的瞬间,又如堕冰窟,呆滞当场。

  拿扁担的少年,是陈宝奎的另一个侄子----陈大柱。

  陈大柱也怔了下,随即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像不认识功巧颜一样往人群里挤去。

  苏巧颜的心稍微安定了些,立马爬上马车走了。

  陈大柱挤回到铺子前,陈大栓问陈大柱道:“大柱哥,那黄毛丫头的背影我看着咋有些眼熟呢?还跑得那样急,不会这么巧是那个小贱人吧?”

  陈大柱目光闪烁,随即故意讽刺道:“你呀你,眼睛瘸了咋的,瞅谁都长得像招娣!七八岁的小姑娘,背影不都那么娇小,你还能看出虎背熊腰来?!”

  陈大栓仍旧不解道:“那她跑啥啊,背童谣可给三个大子儿呢!”

  陈大柱轻叱一声道:“大栓,你睁开眼睛好好看看,人家穿的是绣花的细棉布裙,坐的是高头大马车,能在乎咱这三个大子?”

  说得很有道理,陈大栓终于不再狐疑了。

  .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