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书
  跟赵匡胤碰过头了,大事说完,李冬儿就着手准备回木石村。

  关家最新一代的关怀小朋友长势良好。

  李冬儿观察了一阵,关怀就是个正常的小孩,她的大力基因好像没有什么隔代遗传,她可以放心的让关一天跟秦婉儿自己抚养。

  谢嘉上的珍宝船跟珍香坊开张后很顺利,汴京城里天天都有新的酒楼开张,新的商铺更不用说,几大巨头保驾护航,没有什么风波,不张扬,但却是稳稳地。

  七郎拉着全家人参股做的造纸坊,也成功的在汴京站稳了脚跟,虽然说不上数一数二,但也是独一无二,草纸这玩意,还没有人做。

  关三人的报纸,经过谢嘉上的提点。

  分成了两个系列。

  不正经小报与正经小报。

  不正经小报~主要就是连载,各种各样的连载~穷书生进京赶考,路遇卖身葬父小娘子,一见倾心,倾囊相赠,小娘子感恩戴德,书生身无分文却只得夜宿破庙,夜半突然官差来到,直接把穷书生捉到了衙门。然后就是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正经的小报~也是各种各样的连载,连载往年解试,省试的文章,诗词,但凡录中的,历届的,前朝的,出名的,甚至还有狗屁不通的。还连载历任主考官或者朝中官员的轶事,诗词,文章。

  原本是想用不正经小报的收入来弥补正经小报这边的亏空,但经过这两年营运下来,两份报纸都稳定增长的同时,正经小报开始赶超不正经小报了。

  由此可见读书人越来越多了。

  木雕活字的印刷日渐成熟,起码李冬儿看不出版面的问题了。

  据说布步步那位雕版大匠亲戚提了很多可行性极高的改进。

  李冬儿把京城的这些事过了一遍没什么纰漏,就悠闲着等儿子五郎来接了。

  这天谢嘉上从宫中回来,表情难得的有点雀跃:

  “舅母,你猜,今天发生什么了。”

  “猜不出来。”

  李冬儿给谢嘉上擦了擦额角的汗,一个没什么情绪起伏的小闺女,今天,会笑,会让人玩猜猜,这心里,酸酸楚楚的。

  “官家不是说了免役法的事么,好些人反对,今天又议这事,有一位我的同僚,也是翰林的讲读,上了一封百人联名的血书!”

  谢嘉上脸都泛红了。

  “啊!这么激烈啊。反对?”

  血书都出来了,文臣这么有刚啊。

  “不是,是赞成!”

  这倒是出乎李冬儿意料。

  “这人是乾德二年的探花。名叫王石山。

  官家当朝问询来着,王石山就讲了一个故事,特别巧的是,就是我跟舅母说过的那话本,衙前押送酒曲,破家败产,最后自己也吐血而亡那个。

  话本里的人就是王石山的同窗,家中只有二子,家里有点余财,于是供同窗读书,也不知道怎么的,被划成了中等户,这衙前书就派到他家,他是个孝子,父亲伤病,他退了书院去跑差役,原以为也就是破财挡灾,苦点累点,结果却是全家都坑里头了。这同窗死后,王石山去给收的尸,还收养了同窗的弟弟。

  官家说了免役法之事后,他就找了所有能找的人,联名血书恳求官家早日实施免役法。”

  谢嘉上喝了口水,才跟李冬儿说了长长的一段。实没有想到她还能看到自己看过的话本的作者,话本里并没有太多之乎者也,就是小白文,但其中写出来心酸跟没有道出来的猫腻让人身临其境。

  她一直以为是个不中举的读书人写的,想不到居然是个探花。

  每次去翰林院,还都能看到王石山,一点没看出来之余,只觉得这人郁气在心,非长命之兆。

  “倒是个仗义的。这事要是不成,整个朝里不会有人待见他,就算成了,也是。。。”

  这种世道,做好人,其实挺难,除非底子硬,李冬儿赞了一句,也在心里叹息了一句。

  “嗯,官家震怒,当场就让人去调过往的记录来看,如有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必究。还放了狠话,这免疫法势在必行!干涉阻挠者,杀无赦!”

  除了王石山震了谢嘉上一把,今天赵匡胤龙威震慑力也是杠杠滴。

  “官家真的好官家啊!我以前总觉得官家是个有点不着调有点威严还算聪明的大叔。”

  谢嘉上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君威。

  她的职位,翰林侍讲学士是不用上朝的,但赵匡胤夹带私货,只要她去,就让她在议事大殿边上的小隔间听听朝政,赵德昭则在朝上。

  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赵匡胤暴怒,那么结实敦厚的龙椅把手都被赵匡胤掌击给拍偏了。

  就是后来手掌肿了,傲娇的让关羽长去给他擦药这事掉了马甲。。。。

  “咦,那个王石山不是翰林院的么,也去上朝了?”

  李冬儿想一想好像不合理,翰林不上朝,莫不是官家安排跟他一唱一和的人,上回不就跟晋王玩了一把么。

  “翰林学士兼着礼部侍郎的位置,他去上朝,王石山跟着去了。”看書喇

  谢嘉上答道。

  “坑了他上官一把?”

  李冬儿接着问。

  “应该是,王石山一站出来,血书一上,我听到礼部侍郎呵斥他来着。”

  谢嘉上也挺同情,这事一做,翰林里,如果幸运,就是做冷板凳的命了。

  “前途堪忧。。。这个人记下吧,以后别埋没了。”

  赵匡胤借题发挥,把免役法强行实施了,老臣们退了一步,王石山这个勇士,赵匡胤也不能再进一步要捞,这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

  只能等赵德昭上上位了,再看情况做事。

  “是,舅母,我已经记下来了。”

  谢嘉上点头。

  “你舅舅呢,没跟你一起回来?”

  “官家让舅舅给他揉药酒,拍得太用力,手肿了。。。。”

  “哈哈哈哈哈哈!”

  李冬儿大笑。

  此刻宫里的关羽长则是一边闷笑一边给赵匡胤揉药酒:

  “让你装,没我媳妇那力气,你怎么拍得烂。那可是银杏木。”

  【小科普:

  早期银杏木是高档家具木材,西汉未央宫的梁柱就是银杏木,北宋皇帝龙椅用的是银杏木,元朝官员上朝手持的笏,也是银杏木。

  故宫那把清朝皇帝用的龙椅是在明代制作的。外框是紫檀木,板心是桦木,还用了金丝楠木。】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