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四百五十六章 授课
  “嘿嘿!这才哪到哪儿啊,我娘的人间理想是让全天下的人吃饱饭,穿暖衣!”

  当然,前提是自家先过好的情况下。五郎心里最后一句。

  “想得好远。。。我祖上做官的长辈,都没这觉悟。”

  谢雅庭一点没想过关可人居然有这么样一个有大情怀的嫂子。

  “以后你会懂的。”

  以后你也一样,只要在木石村住的久,接触李冬儿接触得多。

  五郎默默的给谢雅庭点蜡。

  李冬儿其实也不说什么悲天悯人的话,但不知不觉的,每个人都会被李冬儿带得更知道人间疾苦,并立志为此而努力。

  吕蒙正就是一个。温仲舒来得晚,稍微差点。还有一个赵德昭。

  谢雅庭,快了,只要娘亲一直在村里,他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把谢雅庭送走,五郎走到自己的书桌前打算再看一会书。

  随着年岁渐长,又精研算术,他看娘亲的很多做法,即使像是不经意,却吻合了算之一道。

  像一盘棋子,走一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对方怎么走,自己怎么接。

  九为尽,他娘起码算到了八。

  嘉姐姐这个聪慧有点脱出了预料,导致后面有了被太后看上做皇子妃的事,但娘亲立刻把昭哥儿留下了扳正。

  他在边上看着,教赵德昭跟教他们几兄弟不一样。

  他经常被娘亲打击,做账差劲啦,死钻钱眼啦,天马行空啦,有什么错漏的,李冬儿当场就会指出来。那是娘知道他心智坚挺。

  赵德昭做任何事,娘都是鼓励,引导,直到赵德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站到人前。

  娘亲真的是个太聪明的娘亲了。吕老师说的因材施教,娘亲没有明说,却是贯彻到底。看書喇

  在抱大腿方面,他更觉得娘亲的抱腿技术已经登峰造极。

  很久以前娘说过一句,当你对别人有足够大的利用价值,自然会有人维护你的利益。

  所以,大腿都是送上门来的。

  娘亲神来一笔让爹爹辞官离京,带着厚厚的赏赐回木石村过舒心的小日子,又杀了一记回马枪,种出占城稻,搞了一个贺楼,让官家不得不重视关家,也把关家摆到了跟官家平等的位置,还是视同兄嫂的通家之好,并与朝廷无关的关系。

  这里面还有一点想不通的是,娘亲为什么要回马枪,按着娘亲初始的规划,明明就是偏安一隅。

  只能说,这个可能就是娘亲唯一的死穴了,稻子,种出高产的稻子,让大家吃饱饭,借助官家的力量才能普及。

  有大爱的娘亲。

  也是自己最爱的娘亲,小时候,把他抱在怀里给他手脚捂暖和的娘亲。

  想着想着五郎就趴在书桌上睡了过去。

  眼睛快合不上的时候,突然想到,咦,四哥去哪儿了,半夜不在家,难不成终于开窍了?

  三哥还没着落呢,要不然娘亲再去一次京城说不定能挖个三嫂出来。

  还有,小灰。吃奶要吃到什么时候啊,奶好贵!不然去买两头奶牛算了。

  ~~梦里继续算账的分界线~~

  “竹竿授粉:裁适当长短的短竹竿,跟我们的这些格子田一样大小就行。“

  一大早,李冬儿就到了田间跟老柴头领着的一堆小子还有四郎一起。

  ”左右一手一根,双列为父本,单列是母本,你们要记住这些名词,以后一直用到。”

  四郎做示范,按李冬儿的指挥拿着两根竹竿就拉开了架势。在父本间同时两边压倒摇田里还没有长出稻穗的稻子。

  “摇花口诀:轻推,重摇,慢回手,一人一天可以授粉两到三亩。”

  站在田边的小子们,都很认真的听李冬儿的讲解,有的还在仔细的观察,两只手模仿着四郎的动作。

  “你们的小本子跟笔,可以像春生他们几个这样,拿绳子系上连起来挂在腰间,才不至于占住了手干不了其他的事情。”

  十几个老柴头带出来的农业生,都不是文盲,简单的字都在蒙学堂学习考试过了才选了进来,脑子灵活的有一半。就这种本子的随身携带法,跟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基本也就能分出来了。

  “是,夫人。”

  “绳子拉花授粉:这个是专门编的粗绳子,绳子两头站人,以十字垂直与父本行方向前行,绳子带动父本授粉。春生,来,跟四郎搭个手。”

  李冬儿把两个人安排在两侧,也一样把整个过程示范给众人看。

  “要点:动作要快,要稳,上下左右波动要控制住,两人一天可以授粉十五亩。”

  “夫人,这个快好多?”

  老柴头说道。

  “大片连绵的适合,我们这样的小格子,用竹竿更方便一点。”

  李冬儿答道,又对着一众小子说:

  “懂了没,大家都试试,出稻花的时候,我不一定在木石村,就先教你们在这田里试试,无论记性好坏,都拿纸笔记下来,不会的字,大家互相教一下,去书院请教老师也可以。”

  “是,夫人。”

  众人齐声应下,就分了组开始实操。

  李冬儿顺着就坐到了田埂边看小郎君们手忙脚乱的操作。

  重回校园的感觉啊,幻如隔世,也真的是隔世。

  等每个人都试过,看着有模有样了,大家就移师原来的蒙学堂。

  书院盖到了山上,这山下就是村里的老内侍给将士还有下人教认字的地方。五郎那边对识字人的需求多多益善,书局开了起来,报纸也多样化了,每天校对的工作堆积如山。

  不需要高深的学识,能把常用的上千个字记得滚瓜烂熟,阴文阳文都能辨认出来就行。

  两间教室内侍占了一间,另外一间就是李冬儿教学的地方。

  “水稻,有很多品种,我暂时分成早熟,晚熟来说。

  我们这次种下的母本,都是晚熟稻。而咱们原来种的占城稻是早熟稻。

  早熟稻播种到收割大约是在六十天到一百天之内,而晚熟稻从播种到收割约为一百五十天左右。”

  李冬儿把需要划重点的时间都写到了黑板上。

  下面就有人举手了。

  “你说。”李冬儿示意。

  “夫人,我祖父是大北边以前逃难过来的,说北边的稻子一年就一季,从泡种到育苗到收割要两百天。”

  【哇,瓜进步了,今天没有小科普,三章!!!写出来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