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四百六十六章 河道
  白话文写的小报,真的是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非常适合赵匡胤这种文化水平。

  赵匡胤没两下,看完了,竖起大拇指给李冬儿点赞。

  “官家,这里有一百份,朝里每个人发一份够了吧。不够咱再印。您给羽长写的信,我怕有什么急事就先看了。也就这事我们能帮点忙。”

  李冬儿把捆成一卷的小报递给了赵德昭并说道。

  “嘿嘿,发,明儿早朝一人发一份,羞死那些个罗里吧嗦的。”

  用文人打文人的脸,最舒适不过了。

  “不过,这颜之推是谁?”

  赵匡胤不耻下问。

  “诗人,文学大家,育人大家,像圣人那样的思想大家。颜家子女成就很大,颜家六世孙有名的最多,颜氏三卿——颜真卿、颜杲卿、颜春卿。”

  谢嘉上答道。

  “哟,颜真卿我知道,颜体,清爽。”

  赵匡胤现在也不惭愧自己书读得少了,跟文人来往得多,越发觉得,读书这事,分人。

  有人读死书,有人死读书。真的学以致用的,极少。

  赵匡胤这话,谢嘉上只是一笑,也就不再接话,上前细细的看起了河图。

  “现如今治水治河仍以筑堤、堵口和开引河、减河为主。

  今年黄河已经发了好多次水了。

  朝中也就是修筑加固下游段大堤,决口就再修堤坝,又开凿新河引出河水,以削减黄河水势,堤坝才不至于再次冲垮。

  但始终河泥淤积,水位一高再高。没有良策。”

  赵德昭也上前给谢嘉上解说。

  “总有一二说法吧。”

  李冬儿问道。

  “漕司想引流,让河道北流。”

  赵德昭答道。

  “河道北流,自然是能解一时之急,可北边一带的农耕就废了。”

  赵匡胤也走到地图边用手划拉一片区域。

  “这边的农田水利、漕运河道皆受其影响。边境的粮食全是这里供应的,到时候就得从南往北运粮,抛费甚巨。

  另外北部为了设下的骑兵防线,池塘、湖泊,一旦河道改了,就几乎没有用了。

  我想往东边改。”

  说实话,这玩意,李冬儿不懂。

  黄河水泛滥好像延续了整个封建王朝,哪怕到了后世,也是一项一直在治理的工程。

  “我不懂,我听着,你们议。”

  李冬儿光棍的坐回了座位上,拿起桌子上的果子就吃。

  看过赵匡胤的信之后,谢嘉上是查过挺多书的,她就当听众就好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宋国整体地势东高、北低,硬要引水往东边高处走。必不长久。

  西汉末年的张式曾说过~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可各顺从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流行,水道自利。

  向北改道则顺水势而为,防洪防灾。

  向东改道则重防线,以河界敌,但却是逆高而上,难长久。

  这事很难两全。”

  谢嘉上也觉得棘手,没有两全其美。

  “嘉姐儿也没有好办法?”

  赵德昭问道。

  “还没有两全之策,我跟舅母一起看的信,后来就去翻书了,前人有很多经验。我还需要一点时间再考虑清楚。”

  赵匡胤说的这个谢嘉上是知道的,三关边上全是各种布置,燕云没拿下,这怎么着也不能动。就算燕云拿下,在幽州外面再布防线也需要时间,这一算起码十年,防线才能初成。

  这大水不知道要发多少次。

  疲于奔命的救灾一年到头的发生也不是好事。

  官家这个位置,一点点天灾人祸,就会放大到得位不正的高度。

  “慢慢想吧,也急不来。”

  赵匡胤见谢嘉上眉头紧锁,安慰道。他也没想过李冬儿跟谢嘉上到了就能解决这事,就是找人说说。

  他最近发现,这有时候一些事情,他跟赵德昭聊一聊,就算赵德昭并没有提出什么可行的成章建制的法子建议,他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新的想法。

  “治黄必先治沙,阻止黄河泥沙下行,方是治水之本。官家也许兴许从这方面着手?”

  李冬儿想起一句,后世治理黄河,好像有一个词叫蓄清刷黄。

  “种树,固林没停过。但还是架不住这泥沙。”

  赵匡胤以前听李冬儿说过养林之事后,种树一事没停过,可前人祸害得多了,他这兜底的,一边兜一边漏。

  “有个抽泥沙的就好了,源头那里天天抽。”

  李冬儿感慨,十分怀念电动抽水机。

  “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河水集中,不奔溢于两旁,泥沙是不是就冲开了?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李冬儿话音刚落,谢嘉上眼睛一亮,指着地图上连续点了好几个位置说道。

  “说得细一点!”

  赵匡胤半懂不懂。

  “就像舅母做的那个水枪,本来一大筒水,只通过最前面那个小口子出来,打在人身上就觉得痛。

  巡城司用得那个灭火的水龙也是一样的。

  河道大水流处,我们筑高堤坝,缩窄水流,水流速度快则挟沙能力强,挟沙能力强则河床不淤积,河床不淤泥积则无决口之灾!

  我愿称之为束水攻沙。”

  “妙!!绝妙!!”赵匡胤激动的点着地图,“徐州至淮安以东,徐州以上汴京以下,建高堤最合适不过了!!”

  “主堤岸完工以后,也不是永绝后患。

  河道源头处植树护林,禁砍伐,禁采石,保泥护土。

  主坝定期蓄水拦沙,堤坝附近,开荒种田,还可以引流灌溉。

  上中下游并重,防洪和灌溉兼顾。

  为了固定下游中水位河槽,在中游干支流要找合适的地方修建蓄洪水库。无论旱涝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想出了开头,谢嘉上的思绪就更清晰一些,把该注意的点也补充上。看書溂

  李冬儿把两个大拇指都给了谢嘉上。

  这效率,上中下,全齐了。

  “那,不用改道啦?”

  赵匡胤一时觉得自己像傻瓜,纠结了那么久的改道哪个方向的问题。

  “如果按这一套下来可以不用。不过,我们要是拿回了幽州,改道北边也不是不行,防线向北推,三关外,有黄河水灌溉,尽皆良田。”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