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四百九十七章 银行
  “我都快十六了,娘不觉得不太合适么!”

  五郎挣扎半天还是让李冬儿揉到脑袋成了鸡窝,还附送一记额头亲,翻着白眼说道。

  最开始的造纸实验作坊是李冬儿给做的,七郎用的纸浆跟现成的纸浆方子是卖了关羽长的人情去官衙那边专业纸坊要回来的。

  第一个股份合同签下来的时候,这些五郎都折合成了关家长辈的入股,按当时的规模来说占的比例还不小。

  后面几个股东陆续增资后,扩大经营,多开了印刷坊,报社的举措虽然稀释了关家的股份,但啥也不干,典型的娘亲的睡后收入啊!

  五郎真个是羡慕嫉妒恨。

  这就是娘跟他说过的原始资本积累,积累的足够的情况下,那就是躺平了都有钱滚滚而来。

  “哪怕你六十呢,嘿嘿!”

  李冬儿顺手戳了一下五郎的腰。

  “哈哈哈哈!渣娘,娘你是真的好渣啊!!”

  笑成一团又缩成一团的五郎满脸通红。

  “对哦,你十六了,有没有相中谁家小娘子?你四哥都成亲了。”

  十六岁,怕被人挠痒痒,又很傲娇的五郎也跟关羽长差不多高了,又一个待嫁小郎君,美美哒!

  李冬儿忍不住又掐了一把没什么肉的五郎的脸。

  “不成亲,要花钱,好多钱,我再挣挣。”

  坐直的五郎立刻正色说道。他上面几个哥哥都有主了,大嫂二嫂娃也有了,关家不愁无后,他可不想成亲,挣钱才是人间理想。

  “你怎么像你赵二叔。。。”

  李冬儿捂脸。

  “我这叫会过日子,要都像娘亲这样,咱们家原来连个明细账都没有。。。。”

  五郎鄙视,他接手的时候娘亲说得头头是道的,他还真被唬住了。

  真做了,做细了,做懂了,才知道娘原来就是弄了个本子,做了个当时不懂的他看着好像很高大上的符号做进销存。

  “嘿嘿,有儿子就行啦,有儿子什么都有啦!!”

  李冬儿坏笑。

  “不但渣,还懒。。。娘,咱们库房里的铜钱要不要去换成银票?”

  吐槽完李冬儿,五郎还是认命的说正事。

  银票通行之后,大部分村里的采购结算都是银票了,家里就存着早前的铜钱,满满的一库房的箱子,两年多没动过了。

  “存不存都行,木石村固若金汤,放着就放着呗。”

  银票司开得早,像什么伪币劣币之列的,在后蜀归宋之后,铁币或者小钱之类并没有涌进来,又有日本刮来的十几船白银打底,整个宋朝的经济体系很稳定。

  银票通存通兑,最小面额一贯,铜钱基本上也就是坊市一贯钱以内的现钱支付。

  李冬儿觉得这些早期的钱应该有收藏价值,毕竟现在流通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银票了。

  “银票司有新政,存钱有利钱!不收存兑金了。”

  五郎觉得这个很香,钱可以直接生钱了。

  “哟,怎么说?”

  李冬儿还真不知道发展到这个程度了。

  这不就是银行了么!

  “今年也就上个月,银票司外面贴了细则,三十贯以内,拿着户籍办一个存户,存户的本子跟户籍本子差不多,不收取任何存兑金。存进去的钱银平时就放在银票司一直不动的话,每半年就能领一次利钱,一直不动一直领。

  想取钱或者领利息的时候同时拿着户籍跟存户本子才能取,只有存户本子银票司就会告官视为偷盗。

  存户本子丢失了,凭户籍本可以补办,不过这个就要一点钱了。”

  “这,可真行,穷人家不怕丢钱了。”

  银行真的来了!!!李冬儿心里的巴掌拍的震天响。

  “越渣越聪明啊。卓老师那天才说过,通常坏人总是比好人聪明。”

  五郎感慨完接着往下说:

  “真就是为了防丢,说是因为下等户里的五等户,多数没房没地的,在城里讨生活,只能赁房子住。

  租赁坊鱼龙混杂的,白天都去上工,就时有入屋盗窃案。

  他们不舍得花那个存兑钱,辛辛苦苦做工攒的钱被偷个精光,官衙报上去之后上头拟的新政。

  到了这个月,连中等户,上等户,还有官户,女户也都一样可以了,就是免存兑金的钱数不一样,商户的没有。”br>
  “我回头问问,这个应该是沈义伦想得。妙啊!”

  李冬儿赞道。前面的是惠民,后面就是圈钱了,不像嘉姐儿的手笔,大宋朝牛人真多!

  三十贯,也就是一年下来一户五口的普通老百姓勤俭节约一些的可以存到的钱数。

  同样三十贯也是下下等户里五等户跟四等户的的界线。

  这是变相的在鼓励下等户积极存钱好扛住天灾人祸啊,太妙了。

  “不要太发散,现在说得是我们家去不去存钱!!”

  五郎敲桌子。

  “你好凶,温柔点!!我再问一个问题,就一小个?”

  李冬儿扁着嘴,跟五郎比了个小小小小的指头。

  “问吧。。。。”

  五郎望天。

  “上面的一二三四等户的利钱跟银钱是多少啊?”

  这个才是关键,太高了,人的钱都存起来了,怎么流通,怎么产生经济效益。

  “五等户三十贯,千二。四等户五十贯,三等户一百贯,二等户二百贯,一等户一千贯。二三四都是千一,一等户是万一。”

  【小科普:北宋初期到中期,普通百姓收入,后世的学者从各方面推算,按最低的役夫这种卖体力的职业来说。

  大致是一百文一天。

  五口之家,有两个能够挣到一百文的劳力,那么月收入就是六贯,不往细了算,按一文钱合现在一块钱来的话,贫苦家庭的月总收入就是六千块,买车买房不可能,但吃饱还是可以的。

  如果家中劳力多一点,脑子灵活一点,非壮劳力的家中老小,做点小买卖之类的,一个月十贯八贯是有的,除去吃喝住,一年存下几十贯钱大有可能。

  北宋中期,某年大雪,朝廷给的救济金是每人日二十文。这个数额其实也就是说,二十文在北宋中期能维持一个人活一天。】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