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小科普:晋王下课
  晋王下课。

  所以特意点评一下这位仁兄。

  北宋的乱象,其实从根上来说,瓜认为都是赵光义接手后开始的。

  最主要的就是造成两个职业~文人跟僧侣的高光时刻,以及武将的衰落凋零。

  其他的种种有兴趣大家可以搜着看。

  第一个,说说文强武弱里的文人,是真强还是扩招后的泛滥,良莠不齐。

  还是用数据来说:

  赵光义登基第一年,主持的第一次进士科考试就录取了109个进士。不止如此,其他诸科考试还取了207人。又派人去细查贡籍,将已经参加过15次科举,却仍未取中的184人全部“赐出身”。

  于是当年走马上任的大官小官全部加一起将近500人。

  比宋太祖在位17年所录取的人数总和还多一倍有余。

  赵匡胤在位17年,才一共取了188位进士。

  这也是科举制度诞生四百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次。

  光录取也就罢了,赵光义录取的这一届起授官职是各州通判,相当于副知州。比赵匡胤时期高出好几个品级。

  其后面的升官更像坐火箭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举例说明的话,吕蒙正,这位赵光义初期的进士状元,很快就爬到了相宰的位置,赵匡胤时期,同样的进士状元,熬十几年才刚刚爬上中层。

  赵匡胤对文人的好,大家都知道,但如“之乎者也,助得甚事!”这样怼文人的话也是记录在宋史里的。

  他的好始终在一个范围内,释兵权只为巩固位置而不是重文轻武。

  第二件,大兴佛事后的僧侣乱象。

  世宗柴荣毁佛,让僧人还俗种地,增加中原人口。

  955年,他毁掉3336所寺院,还俗6万多人。

  赵匡胤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毁佛没有好下场【此处可以搜三武毁佛】,停止了世宗的疯狂举动,但也没有兴佛,只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重修佛寺,做些引进外资的佛事文化交流。

  后继的赵光义因为心虚也好,其他目的也好,大兴佛事。

  后面的赵恒就更不用说了,特别的发扬光大。

  从水浒传大家也可以看到,犯了法,只要皈依我佛,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所以,空门里面的僧侣的构成,可谓鱼龙混杂。

  后期佛教盛行,土地兼并一事,佛教跟团结在佛教下面的教众是贡献了非常大的能量的。

  第三件,武将不武。

  赵光义在位期间,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一次都没成功,还把赵匡胤留下的老底子——老兵,老将,大部分都坑在里面。

  但这位仁兄不信邪。

  自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阵图——《平戎万全阵》。

  在辽军来攻的时候下,他也怕再输,就不自己上阵丢脸,将阵图发给前线的将领,让宋将照图布阵,和辽军决战。

  详细的不说,中军三阵共配备车4320乘、士卒110040人。

  三路军主将相继接受战图,并根据其策略进军。

  初期在这庞大的十几万人的阵法推动下辽军溃败,北伐诸路皆捷。

  问题就是,阵图的推进每一步,都要由飞骑上京报告坐镇京中的赵光义,得到批复,各路全部到位才进行下一步。

  先不说赵光义的指挥对不对吧,飞骑上京再带回来赵光义的指挥这个时间就够前线战局变化万千了。

  武将不武,全部成了工具人。

  后面的很多武将,不是不为,而是必须躺平才不会惹祸上身。

  没有躺平的比如狄青,下场有目共睹。

  余下的请自行想象吧。

  【插播题外话:高光期僧侣】

  【宋初,赵匡胤的这一届。当个和尚其实是很多要求的。】

  第一、获父母同意且须有其他子女侍奉。

  第二、不是逃犯,逃兵。

  第三、要考试,要熟练背诵经书,如华严经等,这才能拿到度牒。看書喇

  第四、拿到度牒,还要经过官员验明身份,取得戒牒,才是最终最合法的僧人。

  度牒——相当于特殊身份证。记载僧尼的原籍、俗名、年龄、寺院、师父名字、师承关系。僧尼死后或者中途还俗,度牒必须上缴。

  戒牒——相当于工作证。受戒结束后,由传戒寺院发给,是出家受戒者的证明书

  【虽然有以上的种种关卡,但宋朝同时一条挺坑的规定,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具象】

  犯罪的人如剃度出家,皈依佛门,则视作重新做人,既往不咎。

  所以演义里鲁达拿到了度牒成了鲁智深,花和尚流传千古。

  而没有度牒的武松,他也能去庙里打杂,当个行者。行者也可从师受戒。

  【度牒的泛滥】

  度牒一开始不是随便就发的,限数量很严格。

  和尚不用纳赋,不用服役,而且青壮年带给国家的人口红利,劳动力红利,一旦成了和尚,就流失了。

  但因为赵光义大兴佛事,这个导向让整个宋国的走向偏移。

  豪绅之家争购空名度牒,一是随上层信仰,二是寄名僧籍,福利多多。

  随着豪绅下场,有点钱权的官吏并投机者也开始参与抢购,主要是为了炒买炒卖,从中渔利。

  后期的川蜀地区,一张度牒的官价是一千贯。(对比价格,唐时为一百贯。)

  按一文等于一块钱来算,百万级的一张身份证明。

  民间黑市的价格最高涨到了一千六百贯。

  在这里,种花家的山寨之魂释放了,假度牒比真度牒还多。

  北宋的度牒只是纸做的,特别容易仿冒,到了南宋假度牒泛滥损害了朝廷利益,才开始用绢制,质地和官诰(官员任命书)相似,因为工艺复杂,假度牒才退出了市场。

  【说僧侣再看两条赵匡胤跟赵光义在位期间的诏令】

  赵匡胤:道士不得畜养妻孥,已有家者,遣出外居止。

  赵光义:诸僧道辄娶妻,并嫁之者,各以奸论,加一等,僧道送五百里编管。

  【除此之外,关于僧侣的一些后来民间记载】

  宋代《鸡肋编》——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于僧。

  从上面三条记载,反着推,赵匡胤在任时有道士娶妻,到了赵光义时期和尚道士都娶妻了,再后面,和尚娶妻都成了常态。

  僧道娶妻,有专业名称——梵嫂。

  士人爱恋道姑,秦观“挑之不得”诗一首:超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

  岭南——典雇妻妾,岭南民有逋赋者,县吏或为代输,或于兼并之家假贷,则皆纳其妻女为质。

  两浙——贴夫,小民之家不能供妇人其费,皆纵其私通,谓之贴夫,公然出入。贴夫主要对象之一~僧人。

  苏州——盛行男娼。

  福建——流行引伴为妻,管顾,逃叛。

  有宋一朝,终上,败之始,由光义而起。

  不过,历史这事,后人瓜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