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十二章 吃肉自由的愿景
  李冬儿初穿来那会就觉得古代的平民生活跟后世电视里拍的贫困山区差不离。

  油星少见,顿顿糙米杂粮野菜。看書喇

  他们家在关羽长刚刚入军那会,粮食全靠自己种,一天里有一顿能够吃点猪油。一个月能吃一两顿带肉的菜。

  这也是大部分平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无论什么年代,吃肉自由都是中上阶级才有。

  现在他家也算是踏入自由的阶层,就是账目拢起来一算,数目相当惊人。

  家中光是主子就是九个。

  其他仆役随从加起来十来个人。

  光每天的粮食起码都要消耗十几斤。

  目前家里没有任何产出,一切都是外购。马车一个时辰就能在木石村跟夹马营镇之间跑个来回。

  宋朝初定,物价不高但也不低。到镇里采买,一贯钱能买九百来斤杂粮。全是精米白面最多四百来斤。

  肉类价高,羊肉一贯钱十来斤。猪肉虽贱些但养猪的人少,一贯钱一百来斤。

  现在全家光吃食一项,不算那些油盐酱醋胡椒【注】的贵价调料,省着用一个月也得支出两到三贯。

  仆役随从每个月的月钱,全家人一年四季的衣服钱。自家老人儿郎的零花钱。

  李冬儿拿着账本算了半天,越算越觉得触目惊心。

  怪不得以前看红楼梦总说经济账不经算。钟鼎世家们都需要拆东墙补西墙,凤辣子都得去放个高利贷。

  她家就这么不到三十号人,一个月的支出至少十贯。折银价就是十两银子。

  所以像红楼梦那样,一个庞大的家族,一年几千两银子一点也不出奇。

  “老爷!”李冬儿放了笔叫了一声。

  “有!”关羽长本是半挨着床榻看自家小闺女睡姿,一听媳妇喊老爷条件反射的大声应了一嗓子。

  震得熟睡的九寿抖了两抖。他赶紧举手规律的拍起了九寿的被子。

  看着闺女重新安稳入睡才回头看李冬儿。

  “别叫老爷,害怕!”关羽长豪无心里负担的跟媳妇要求。但凡媳妇一称呼他为老爷准没好事。

  “安顿好该想法子挣钱了!”李冬儿正色道。

  还有八个儿子的没有娶媳妇,将来九寿嫁人的嫁妆。县主没有十里红妆怎么出门子啊。

  “媳妇说怎么挣就怎么挣。出发前你不是还在写什么计划书?”

  “那我就都安排了,你可别嫌费钱!”

  李冬儿一贯丑话说在前头,她是准备大干一场的。

  “钱有什么,该花就花。媳妇儿说啥就是啥,本来就是土里刨食,这会不打仗了,咱还是一样过活。就是家里人多点而已。”

  关羽长无所谓,他家一向也是女人当家。

  从他知道的他奶那辈起,掌家的都是女人。

  男人管干活,女人管钱。各得其所。

  家族一代代的传下来,每一代都比上一代人多,到了他这辈,他娘就生了他跟他姐。

  人丁骤然单薄。

  可幸运的是他娶了李冬儿,两年一个娃。十几年下来一个庞大的家族就出来了。

  儿子越多,掌家越发得是女人。

  不精打细算,怎么养得起八个儿子。

  他自问自己是没那本事。

  “那就这么说定了,今天就算了,明儿你带着儿郎们去镇里定小猪崽。要二十头,别的我还没想好,先养着猪吧。小鸡也来二十只。”

  “小喜子,去叫四郎过来一趟。把胡管家也请过来。”

  “是,夫人!”正屋外面侯着的小喜子应声。关老夫人暂时离不开荔枝,她就跟荔枝换了个在李冬儿身边伺候。

  “为什么养猪,猪肉不好吃。”关羽长是看过李冬儿的计划表的。当时忘记了问,这会重新提起就问道。

  “猪肉不好吃那是不会养,等我养出来你就知道了。”李冬儿馋猪肉不是一天半天了。

  一开始是没条件吃不起肉,再后来是终于吃到了才发现这会的猪肉真的就跟她上大学时课本所说,猪味腥臊。

  有心自己养一头,可随军没那个条件。

  再后来进了京,屁大点地方,住全家十几口人。更没条件。

  现在总算尘埃落定,她对猪肉的渴望就升到了顶点。

  “不都是那么养的么,以前夫子还说,猪性脏,肉不洁!”

  “偏见而已!给猪一个干净的环境,就一点儿不脏啦。再说猪吃什么,不还是由我们喂的,何来不洁一说。”李冬儿大致从面上跟自家男人说了一下。

  真正的原因涉及到猪的阉割养殖科学。只能略去不说。

  猪这种牲畜,繁殖期内公猪食欲下降,长肉缓慢,雄激素分泌过多脂肪消耗快,瘦肉多脂肪少,而且因为活动量大,肌肉组织中产生过多酸性物质,吃起来就有腥臊气,口感粗糙。

  而且公猪性情刚猛,容易攻击饲养人。

  在猪的饲养史上,其实应该是元朝以后才开始将公猪进行阉割,去其野性,再大规模圈养。

  这会官家喜好羊肉,带得整个京城乃至整个上层全部以吃羊肉为主流。

  一斤上等羊羔肉最贵居然卖到了九百文。便宜的时候也得要五百文。

  猪肉价格低,一两银子就能买一头猪,但这会的猪都瘦,百来斤也就到头了,算起来也要八九十文一斤猪肉。

  普通老百姓还是吃不起。

  李冬儿没别的想法,作为一个农科院优秀毕业生,读书的时候曾经看过孟子的一句话。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她真心希望如孟子所说,国泰民安,大家有田有地有桑,都穿上保暖的衣服,年老了照样能吃上肉。

  说到底这就是个水磨功夫,猪的育种,很关键。

  现在他们地处河南,估摸着买回来的猪就是淮南黑皮猪。

  后世的对淮南猪的评价是性情温顺,耐寒耐热,粗饲,抗病性能好。属于优等品种。

  现在的淮南猪还是原始土猪,肯定没有后世培育过的好,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养好了头一波就可以去别的地方再买些来配种。快的话一年两代,慢的话两年三代,有个三五年,这优种猪就养出来了。

  淮南猪的粪便也是一等有机肥料,时机成熟了,把地里的粮食产量再提上去。

  这就是一个农科院毕业的人的愿景啊。

  【注一】:北宋初期盐价40文一斤左右,后期降到15文左右。以此类推吧。凡调料香料,价格都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