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三十一章 官家母子
  关一天去宣旨的时候,官家也到了杜太后这边。

  官家向来侍母至孝,登基前登基后,晨昏定省一次不落。

  近来杜太后微恙,他来得更频繁一些。

  赶上杜太后精神好的时候还能坐着聊会天。

  “我儿今日有何喜事?”杜太后一见赵匡胤就知道他今天的心情不错,神情轻松,嘴角带笑。

  ”哈哈,没,这朝上不就那么些事么?”

  赵匡胤被杜太后问得一愣。

  “你嘴角含笑。”杜太后顺手拿了手边的小镜子递给赵匡胤,“自己照照!”

  这两母子贵为天下之主,但一贯相处,还是旧时的模样。

  连同杜太后住的地方,没有什么金碧辉煌的装饰,就像当年他们的宅邸,朴素得很。

  杜太后穿的衣服也是半新不旧的。

  每次赵匡胤在朝上跟一干臣子斗智斗勇甚至唇枪舌战只有回到自己老娘这边才像找到了主心骨。

  见多了儿子脸如锅底或是被朝中文臣气得跳脚,杜太后心疼得紧。

  这会儿子会笑了,她心情也松快许多。

  赵匡胤拿了镜子一照,还真发现自己眉目带笑,一晒跟杜太后说道:

  “唉,这当了官家也着实不是件美事,见天的不是这出事就是那出事,样样都要儿子操心。国库也不丰盈,捉襟见肘!还真是许久没笑了,这自己看着都有点陌生了。”

  赵匡胤一时没忍住秃噜了出口,抬眼见自己娘亲皱起了眉头,立刻转了个话题。

  “我今儿个跟关家大儿聊天来着,就想起他娘亲那会做的帽子跟鞋子!”

  “瓜皮帽?绑带靴?”杜太后被儿子一提也想起来了,不禁露出一丝笑意。“关舞娘?”

  “哈哈哈哈!”赵匡胤发出一阵畅快的笑声,“娘也记得啊?”

  “那谁能忘记啊,我记得是李氏冬儿吧。”杜太后露出怀念的表情又说:

  “第二年全军都用上了,那一年我备的冻伤药都没用上!那些个军士的婆娘个子矮的还自己弄了高底鞋穿呢!齐刷刷的大高个!”

  “就是,贺氏也弄了一双,把上面的绑带绑到了膝盖,说整个冬天是又暖和又高。把裙子放长几寸人家也看不到她穿了什么,不冻腿膝盖也不疼,实惠得不行。”

  “可惜了,贺氏。。。如若贺氏还在,你也不用天天只能跟娘这里絮叨了,也有个知心人儿陪着你!”

  杜太后话音刚落,就被旁边的老仆阿秀扯了扯袖子,立刻知道自己失言了。

  “话说,关家大儿找你做什么?”杜太后不动声色的换了话题。

  关羽长跟自家儿子感情自然是不错的,关家的儿郎就差一点了,不可能是赵匡胤找人家聊天。

  那就是小一辈的找赵匡胤有事。

  “嘿嘿,他拿占城国的稻种过来给我看,说是那个稻种好,不择地,耐旱耐涝。”

  “那个小滑头,先让人送了一袋给他,转手就拿回去给他娘了。怕是他娘跟他说过想要寻稻种的事!”

  赵匡胤笑着就说道。

  “关家人有赤子之心啊!”

  杜太后倒是没想到这一出,这些个军里的人,凡找上门来,都是替儿郎要个一官半职的撑门面。

  关家一家倒是早早就收拾了归乡,三个儿子被赵匡胤安在禁卫里,这事她也知道。

  还留意过一二,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别人都没有。就关家三儿郎留京了。

  一路看来,三个儿郎,不争不抢,踏踏实实的,哪怕分去做最不讨好的门卫,也一句都没跟赵匡胤抱怨过。

  这第一次找官家就为了一点儿稻种。

  “嗯,关家人踏实!我给李氏划了百亩良田,到时候看能种出什么样的来!要是真的高产就是我宋国之福!”

  “我看真行,冬儿种地没话说,那年苦夏,她送的嫩黄瓜!那个叫脆甜!”

  两母子就着当年李冬儿做的送的各种吃食展开了你一句我一句的回忆,说起一样就让人去后厨做,最后这饭桌上林林总总的摆了几十样东西。

  “喝!居然吃了人家这么多顿饭啊!”

  上完了最后一道,赵匡胤都震惊了。

  他感觉也就是吃过几顿,居然这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啊。

  这还不包括不是时令的东西。

  而且那会什么都缺,军里粮草都凑不齐,军饷也是时有时无的。

  李冬儿就这么不声不响的整治了那么多菜给他们吃。

  还从来都是笑脸迎人,一点也没有难色!

  “这李氏,真真儿就是娘亲说的能人!”

  “真是难为了人家媳妇了,你们还拉着那么多兄弟去吃!”杜太后也很感慨。

  送到她这边的吃食毕竟是少数,李冬儿不是那种长袖善舞的,也不经常在她面前出现。

  赵匡胤那几个兄弟才是大头,十个大男人的饭量可想而知。

  “嗯,等稻子种出来了再看看怎么封赏李氏。”

  赵匡胤颇有些惭愧。这么好的兄弟被他放回老家去了。

  “是该好好封赏,妻贤夫祸少!关将军有福气!”看書喇

  两母子又絮叨了一些陈年往事,赵匡胤才出了杜太后的宫室回书房。

  这当年的吃食,也不知道是烹饪的问题,还是食材的问题,吃起来总没有当年那么好吃。

  再者,只有两个人用膳,气氛也赶不上当年在关家的感觉。

  一屋子都是人,李冬儿把饭菜端上来就默默的退下了,但饭桌上的酒盅她总会适时的出现添满。

  冬天凉了的菜会再热了送上来。

  夏天还有清爽的乌梅汤解暑。

  关家的几个儿郎就坐边上听他们大人吹嘘武力战功。

  喝多了自有解酒汤送过来。

  那会他就特别喜欢在关家呆着。

  他自家知自家事,当年赵老爹实是贫困潦倒,避雪自家娘亲杜宅屋檐下。

  被外公看中招为居舍之婿。居舍之婿与入舍婿说穿了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

  都是入赘,本来自己几兄弟应该有一个跟杜太后的姓,只是战乱纷起,这事就延后了,再后来自己登基称帝。

  杜家再没有提起这事,不了了之。

  但儿时还是有些许记忆的,入赘的男人的子女,寄人篱下。被杜家的小孩欺负了也不敢说什么,杜太后很难,帮谁都不是。

  就算成年了,任谁也不能欺负他了,他也只有在关家觉得最放松,最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