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三十九章 出路
  正说着话呢,关八郎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习惯性的抱住李冬儿的大腿。

  他的高度看地上的陶砖正正好,就抬头好奇的问道:

  “娘亲,这是做什么的啊?”

  关八郎红扑扑的脸上全是汗,扎起来的头发也湿的透透的,李冬儿掀了衣摆摸了一把,后背也全都是汗水。

  也不知道在外面玩了多久!怕是完全没有午睡,偷摸着就跑出来玩儿了。

  “这是陶砖,猪舍里用的!哥哥们呢?”李冬儿不动声色,答了八郎的问题又问。

  “四哥去了河边摸鱼,五哥也去了,六哥跟七哥说要摸野鸭蛋,也在河边!”

  “那你怎么跑回来了?哥哥们没跟着你吗?”

  “五哥说我是笨蛋,捞不到鱼,我就来跟顾叔借个竹筐,这捞鱼才快!哥哥们才是笨蛋,就站水里捞!”

  关八郎完全不知道风雨欲来,得意洋洋的跟自家娘亲显摆自己的小聪明。

  “哦,家规第五条是啥?”李冬儿拿自己的袖子给关八郎擦了擦了擦脸上跟身上的汗,冷不丁就来了一句。

  “关家家规第五条:六岁以下不得单独行动!!”关八郎条件反射的背了出来。背完就立刻反应了过来,转身想跑!

  关羽长比他动作快多了,李冬儿家规问题一出,就伸长了猿臂等着。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了八郎的后衣襟。

  “我错了!”关八郎一被抓住即刻举起双手做投降状。一张脸苦兮兮的看着李冬儿又问道:

  “四张大字?”

  “与河边捞鱼并罚,八张!”李冬儿一点也没手软。

  养儿子从来就不是个省心的事,从小只要能走,就是撒手没!

  无论哪个儿子,养到能跑能跳,只要一放手,就像脱缰的野马,瞬间不见了人影。

  生生把细声细气的她逼成了河东狮吼!立个人设不容易,破人设也就是生个把娃的功夫。

  吼了十几年,她也没脾气了。

  一切按家规来吧。

  “爹爹~”关八郎被关羽长拎在手里,喊出了荡气回肠含糖量极高的一声,一下子就把关羽长的肠子都要化掉了。

  关羽长看了一眼李冬儿,有心想帮儿子说个情:

  “那个,媳妇儿,八郎小。。。”

  “嗯?!”李冬儿眼眉一抬,回看关羽长一眼。

  “越小越该有规矩!!媳妇罚得对!!!”李冬儿眼神一到,关羽长打了一个哆嗦,马上改口!

  顾工头跟张大树一个不留神看了关家的内务,恨不得把身子缩到最小。

  女主子大发雌威什么的来得太突然!除了装透明别无他法。

  李冬儿反正是破罐子破摔,该交代的都交代了,看他俩战战兢兢的就挥挥手,带着扛着关八郎的关羽长往家里去了。

  顾张二人躬身目送他们一家三口离开。

  一直到这两口子拐了个弯看不到人了,张大树才松了口气对顾工头说道:

  “夫人真是这个!!”他竖起了大拇指跟顾工头示意。

  “以后你就知道了,夫人可真不是一般的娘子。”

  顾工头呆木石村久了,跟李冬儿打交道不少,不说别的,就光李冬儿对于房舍营造方面透露出来的一星半点,就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普通妇人,会种田不出奇,会生娃更不出奇,会营造的,几乎没有。

  夫人让他自己琢磨的那个铅笔,木匠用了两块木头中间挖了条形的凹槽,加上楔子,现在人手一只,好用得不行。

  夫人还教了个法子,画出来的线,写出来的字,用馒头一擦就掉。

  现在一张纸可以用好几次。再也不会因为画错了纸就废了。

  把笔尖削得极细还可以写出比蝇头小楷还小的字。

  不费笔墨,不费纸砚,就这一项不但给他们省了功夫,还省了笔墨纸砚的抛费。

  这些还都是小事,还有更惊人的。他在木石村呆得久了,李冬儿也没当他外人,有些事基本没掩饰。将军夫人可真是很将军啊。

  “你家这窑打算怎么办?”顾工头不想透露太多,转了话头问道。

  “我家是想过来的,本也就是我能做主的事,这窑在哪里不是烧啊?就是家里的老师傅那里不知道怎么说。人离乡贱,不愿意换地方。”

  张大树对于投靠关家是早就想好的,只看李冬儿收不收。

  但李冬儿说了连窑都搬了的话,就还是得回去问问他们的意思。

  “关家待人不薄,你看我就知道了。”

  顾工头撇了撇嘴,张家那群老窑工他略知一二。

  “你的手艺不比他们差,愿意来就来,不愿意的是他们没福气!”

  整个张家,顾工头原本最熟悉的是张大树的哥哥张大山。

  交情好得可以穿一条裤子。

  原来家中掌事也是张大山。

  张大山手艺一般更善交际,张大树手艺好掌窑。

  两兄弟管人的管人,管事的管事,日子过得不错。

  结果张大山病死了,张大树也不是长袖善舞的,原来留下的一些香火情谊在这两三年里消耗得差不多。

  老窑工看着没活做,久而久之对张大树就没什么好脸色。

  张大树一个老实巴交的,跑不了门路,好不容易有一两张订单这钱就都拿去安抚老窑工了。

  眼见着一天比一天难以支撑。张家老小,还有张大山留下的孤儿寡妇的在吃食上都有一顿没一顿的。

  顾工头有心拉一把,李冬儿一说要烧窑就找了张大树。

  官窑私窑的另说,就张家现在接到的单子都是别人不要的,单子又小又琐碎,手艺再好,开一次窑没量,根本养不活一家人。

  “我媳妇的哥哥不是在京城吗,说关家三个大儿都在禁中宿卫,都是实职!”

  顾工头并肩跟张大树抬着一筐陶管往猪舍那边走,瞅了瞅边上无人,压低了声音说道。

  “啊?”张大树一声低呼,“我家那边好多军中的人遣回乡了!”

  “原我也不适合说这个,咱干这个不能背地里聊主家!只是让你心里有个底,关家圣眷正隆,我言尽于此。你回去好好琢磨一下。该烧的东西赶紧烧了来,就等着你的陶管呢!”

  顾工头不再多言,该帮的帮了,就看张大树了。

  “多谢顾哥了!三天,不,两天半我就能再送一批来!”

  张大树不善言辞,也是个知好歹的,只是说出来的感谢话干巴巴的。

  顾工头摇摇头,拍了拍张大树肩膀再无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