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八十五章 新世界
  亲完了蔡嘉上。

  李冬儿接着往下说:

  “损耗是必然的,肯定要算进本钱里面,但要怎么样才能把本钱降低呢。就是刚刚嘉姐儿说的这个。另外,既然开了酒楼,那必然是希望挣得越多越好。”

  “所以我们要把有可能损耗的东西用起来降低本钱,才能多挣几个钱。”

  “鱼头鱼尾做成鱼头豆腐汤就很不错!

  “鱼内脏也可以做成干锅鱼杂!”

  “配着其他的东西,酒楼里的每一样食材,我们还可以做很多别的菜。”

  “这就要好好想想我们酒楼的菜单要怎么拟,采买备菜的时候要怎么备了。”

  “七郎可以把我们今天说的记下来,回头每个人列一个菜单,自己想吃的,一个酒楼里能卖的,大家再凑一凑,这酒楼的大菜单就出来了。”

  买跟卖,大家都懂。

  但没有一个人像李冬儿这样清楚明白得把整个说出来的。

  普通人家卖一个鸡蛋拿一文钱就觉得赚到了。包括关家儿郎们,没有做过,就觉得只要卖得比本钱高,就是挣钱。

  这一天晚上,大家都像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后罩房里。

  “娘,我喜欢舅母!”躺在被窝里准备睡觉的蔡嘉上,躺在关可人边上说了一句。“不止一点。”

  “嗯,娘也喜欢嫂嫂!”关可人拢了拢蔡嘉上的头发笑着低低声的回了一句。

  主屋里。

  “媳妇儿,你怎么就这么厉害呢!!!”哄睡了九寿的关羽长喘着大气做大事还不忘夸奖媳妇。

  “多看书!亲!!”

  “我还是看画本吧,这种大事就交给你了。今儿赵兄弟给了一本,试试呗,媳妇,那个姿势看着真带劲!”

  “。。。。”

  耳房里。

  夭寿咯,九寿明儿还有早餐么。

  奶娘无语问苍天并疑问着。

  九寿这有一顿没一顿的怎么就能比自家儿子大一圈呢。

  厢房里。

  “四哥四哥,你想吃什么,想了多少个菜了?”八郎非要钻到四郎的被窝里一起睡,又不老实睡觉,翻来覆去的。

  “再不躺好就自己睡去,这么热的天,你当我喜欢跟火炉睡么!”四郎怒了。

  “秋天了,我给你暖脚!!”八郎老实躺好谄媚的抱住了四郎。

  “我想了五个!”七郎在旁边没睡着也来了一句。

  “是什么?”八郎问。

  “不告诉你,自己想去!”傲娇七郎才不剧透呢。看書喇

  “猪肉可以做好多啊,娘亲说猪肠子猪肺猪肝猪心都能吃!还很好吃!”六郎侧了身子跟七郎说道,一脸向往。

  “Σ_(꒪ཀ꒪」∠)呕,多恶心!!”

  “我的猪一点也不恶心,干净着呢!!”六郎不干了,起来扑到七郎身上一顿乱锤。

  宿舍里。

  “娘,我们能留下来么?”

  后排的三人间跟多人间都还没有盖好。胡老管家暂时给宋娘子母子安置下来的是一间前排的二人宿舍。

  母子三人并排躺在炕床上,关扪闷闷的问道。

  “娘也不知道。”宋珑看不出李冬儿的意思。

  “堂伯家看起来很富足。”关怆也睡不着。

  “嗯,官家给封了辅国大将军,后来自己辞了才回乡的。官家的封赐向来不小气。”关羽飞的抚慰金也不少,只是到不到他们手里而已。

  “可惜爹爹。。。”

  “你爹本就不应该去,只是你祖父一心想着重振门楣,生生把你爹一肩不能提,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逼去了军中。现在连你们也不放过!”

  宋珑说得咬牙切齿,满框的眼泪强忍着才没有掉下来。

  “如果这里不行,我去吧,留哥哥在家。”关怆掂了袖角帮宋珑擦了滴下来的泪水,低声说道。

  “要去也是我去!你在家!”关扪坐了起来,“我好歹比你有力气点!”

  “哥!你有力气才能帮娘干活啊,这军中现在也没战事,不过就是厢军。没什么危险!”

  “去挖河,去筑堤,你以为就不死人么,就你这小身板,两下就交代了!”关扪禁不住提高了嗓门。

  “别争了,你们都是娘的好儿郎,谁去都不行,先睡吧,要是这里不行,我们就往南边去。”

  宋珑不想再听下去了。苦日子反正也过过,依附着儿郎祖家,不过就是饿不死,该干活还干活,去哪里的不是过。

  只是拿自己的儿子去填坑是绝对不行的。

  自家男人死了,老人们消停了一阵,结果关羽长得封大将军的事一出,他们的心思又起,北地西汉后唐,在他们看来都是机会。

  没有三两三,还天天想着上梁山。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孤勇之气。

  他们当年把关羽长家分了出去,现下的都是报应啊报应。

  母子三人各含心思辗转着睡去。

  翌日。

  “荔枝,东西都带齐了没?”

  “带齐了。”

  一大早起来,整个关家就动了起来,这天是全家一起去山里给关老爷子上坟的日子。

  近几年,他们都没有回来,每个清明都是托的关羽长的同僚给拜祭的。

  现在全家搬回了,连着关可人也归家了。

  关老太太脑子清楚的时候就念叨了几次要看看老爷子。

  李冬儿自然要安排上,按她的想法,直接上山就完了。

  可胡老管家死活不干。

  祭祀在这会是头等大事,正日子像清明,端午之类的那就没啥讲究,顶多看个时辰。

  不年不节的就必须看好了日子时辰再去。

  李冬儿无奈之下就由得胡老管家安排。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胡老管家几天前就开始筹备,色色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元宝,檀香蜡烛,贡品,四个家中的小子,每个人都是两担,手笔特别大。

  胡老管家还细心的现使人做了两台竹子软轿,按着这数量,一台给关老太太,一台给关可人。

  一点不多,也一点都不浪费。

  “咱家人真多啊!老头子,我可算对得起你了。”

  关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在最前面,往回看就见长长的一串,喜滋滋的感叹了一句。

  “冬儿,十七个!十七个!回头你得给我说说,后面都是谁,我咋瞅着面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