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一百六十九章 家有千金 行止由心
  最初来求子的可能是有钱人跟中等人家居多。

  到了后面,心思活络的人家,真正中下人家,即使没有生育方面的困扰,也会为了每年的小娘子保育金来药铺打秋风。

  所以保育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就本身这事原来的出发点,李冬儿要的就是这些心思活络的,不举子的穷人家不要再把孩子生下来又弄死。

  头一年三百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婴儿母乳喂养,爹娘不用添钱或者稍微添一点,这婴儿就活下来了。

  第二年,衣裳鞋子吃食等,加到五百文。

  养到五六岁一年拿一贯多,这就完全有余钱改善家里的生活了。

  另外过了五六岁也能帮忙干活了,是家里的劳动力了。又有超过一贯的保育金后面撑住,但凡有点良心又会算账的爹娘,都能好好的把女儿养大。

  八岁的这个年限是李冬儿卡的。

  她所知道的历史轨迹,即使没有她的占城稻,北宋建朝十年左右就经济腾飞了。

  到时候,小娘子才是摇钱树,分分钟以后这养育金该改成给生小郎君的人。

  休养生息的国内政策催发了商业繁荣,间接的也促使娱乐业发展的很快。

  这个在他们离京之前汴梁就已经有了初始的苗头了。

  但凡家里还富裕的官宦人家,达官贵人,并穷得只剩钱的富商大贾,家里都养着招待客人跟自己观赏的娱乐班子。

  娱乐班子有大有小,豪气一点的,班子里应俱全,唱曲的歌伎、跳舞的舞伎、演剧的优伶、说书的先生,杂耍的艺人等等

  基本上这些娱乐的班子,九成的人都是小娘子。

  汴梁里的公共娱乐场所瓦舍勾栏之类的,也需要大量的女技人。

  生活贫困的家庭,生了女儿,养个几年就送去学艺,挣回来的钱就够一家人生活得很好了。

  她这慈善投资,估摸着也就是八年左右。

  这会也没什么童工的限制,八岁的小娘子学好了技艺,收入不菲,也不需要她的养育金了。

  “那就这样咯,一时也想不起还有其他什么,遇事再补吧。”

  李冬儿把划得乱七八糟的章程重新眷抄了两份。

  一份就递给了荣老大夫。

  “是,夫人,家有千金,行止由心,老朽今儿也是开了眼界了。”

  难得荣老大夫当面表扬了李冬儿一把,李冬儿倒有点不习惯了。

  嘴巴毒起来几乎见血封喉的人改行点赞了实在违和!

  “嘿嘿,您就直说呗,有钱任性!”李冬儿还是喜欢后世的话,带劲!

  “任,性,二字用得妙啊!”荣老大夫给李冬儿又点了个赞,前面的有钱大俗,任性大雅,合起来清新脱俗。

  “得,您今儿估摸着看我顺眼,快夸得我找不到北了。差点忘记了,我小姑子说要学针灸,您让荣小大夫带一带,教一教?”

  收拾笔墨准备结束这场漫长的讨论的时候,李冬儿才想起关可人说的事,既荣老大夫在,就一并问了,也不用关羽长特意去说。

  “杂豆饭荔枝小娘子么?那感情好!正好多点时间相处,万一想嫁了呢?”

  荣老大夫跟李冬儿讨论了这半天,脑子里嗡嗡的,一听这句又来了精神。

  “呃,不是,是小姑,荔枝是大的。我家荔枝说一辈子不嫁人!”

  “关将军的亲妹子么?不常出来吧,我好像没见过。年轻人说话说太满,”荣老大夫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问道,又评价了一辈子论。

  “嗯,是的,一母同胞。绣花不错,手也稳,就想问问您收不收这徒弟,学成了,以后宿舍里的姑姑还有小娘子也方便些。”李冬儿不想跟他继续聊荔枝了。就弃了有关荔枝的话题。

  “夫人觉得行,那就让她来吧,先跟我身边几天,我看看是不是这块料子,这保育社的事,张罗起来,这个月我也不过木石村了,铺子里也正好缺可以跟妇人打交道的。”

  “不跟荣小大夫学么?要住夹马营?”李冬儿诧异,刚刚不是还说让荣小大夫教,这一听不是荔枝,立刻就改口了。

  “你家关将军那长相,想必妹妹也差不到哪里去,不行不行,还是荔枝小娘子这款好。再说,我这也是刚刚想起,保育社弄起来,总得有个女人在吧,做事方便一些。”

  荣老大夫撇嘴,自家儿子自家知道。

  这养在关宅里的这位关将军的妹子,每次儿子去扎针都能见着,关老太太不太接受单独跟陌生人接触。

  都是关可人从中周旋。

  天天见,也没见儿子提起一次,但荔枝小娘子却是时不时的会提起。荔枝小娘子去看她的同乡,荔枝小娘子还会爬树。

  诸如此类。

  都是不经意间漏出来的一两句话。看書喇

  在荣老大夫这里看来却已经很明显了。

  他作为儿子他爹,能做的,就是助攻。

  他把关可人收了做徒弟带去夹马营,关老太太身边的熟悉人不就得补上么,除了荔枝小娘子,还能有谁!

  荣老大夫默默的给自己一键三连疯狂点赞了一把,就这么一问一答的功夫,他就暗戳戳的完成了助攻第一波,完美!

  “住不住都成,我家有空房间,家里就两个小的,没外人。这两地来回跑,就得起早贪黑的。”

  为了防止露馅,荣老大夫又补了几句。

  “我问问我家小姑吧,原想着就木石村里学一学,要是去夹马营,就有点麻烦了。”

  李冬儿也不确定,关可人愿不愿意踏出关家这个舒适区。

  小科普:

  关于女艺人在北宋时的收入:

  《宋稗类钞》宋孝宗时期的屈姓歌伎,自幼父母双亡,被舅舅送进南京的新瓦(宋朝南京最大的娱乐场所)当学徒,跟随师傅学习音乐和舞蹈,十年后学成技艺,能自己谱曲,经她改编的传统舞曲《柘枝舞》极受欢迎,一天能演七八场,剧院老板给她分成,平均每天能挣二十多贯。【这是日收啊,日收!!】

  《东京梦华录》里列举了一份北宋末年开封娱乐业的演员名单,七十二名当红艺人中,一半是女的,例如表演歌舞的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王京奴、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