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一百九十四章 兼职墙
  “希望今儿个能成几对,也不枉我们张罗了一通。”

  再喝一口奶茶,让那丝滑的液体从喉咙慢慢的滑进肚子里,李冬儿舒舒服服的往后面一靠感叹的说道。

  上一次的内部配对,成的人太少。

  家里的小丫头片子多,年龄都不太合适。

  这会除了一些特别有志气的想做个姨娘,通房之类的,一般小娘子择偶标准都是年龄相当。

  将士们岁数大的,比胡老管家还大点,小的也跟关羽长相当。

  谁也不想找个大叔。

  内部消化是有点难了。

  虽然大叔们都算有点身家。

  军里遣出来的时候,多多少少的按品级,赵匡胤还是给了些钱,不多,买房置地娶媳妇肯定是不够。

  但都来了木石村,吃穿住李冬儿都包了,还有医疗保障。

  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李冬儿还按着大家干活轻重给支付工钱。

  每个人身上一两贯还是有的。

  为了给大家创收,也为了不要有什么闲置的劳动力。

  胡老管家还在宿舍门口的院墙上专门留了一个位置,挂了一堆竹牌子。

  列明白近期哪个地方临时需要人。

  去地里除草,去各个工坊里帮忙,去镇里跑腿,去山里给蘑菇浇水,去割猪草,挖野菜,捉蜜蜂,等等。

  竹牌子上会简单的写清楚工钱多少,要多长时间。

  能接的拿了牌子就去干活,干完活,出活的地方给牌子按个指纹,记录下来。

  牌子就存起来,逢初一十五的去五郎那边结算工钱。

  大家手里的钱只会一天比一天多,勤快一些的人,把时间错开,干几份活,收入相当可观。

  就算关家不给张罗,估摸着再过一年半载,这村里的汉子凭着兜里的硬通货,就能成七里八乡的抢手货了。

  李冬儿着实叹为观止,胡老管家自己琢磨出来的这面墙,令人拍案叫绝。

  这就是后世的大学里的兼职招聘墙啊!

  而因为这面墙,还催生了一个新鲜行当,读牌人。

  基本目前被关扪跟关怆包圆了,每天一大早就站到墙边,有不识字的将士过去找兼职,就把牌子全部帮人家念一遍,还会协助人家找合适的活。

  最后要是将士接了活,就给一文钱读牌钱。

  这事没被大家反感的点在于,这两兄弟也很仗义,没接到合适的活不收钱,有在边上蹭着听,接了活的,两兄弟也不计较。

  胡老管家过来跟李冬儿说这事的时候还问了一句,要不要适当的给两兄弟一点儿补贴。

  李冬儿想了想,没有放声,她想看看这两兄弟的心性,他们自己的父亲死在了军中,对同是军中退下来的人有怜悯之意,有这份心很好。

  收入肯定不高,还没有他们去顾工头那里打杂来得挣钱,但他们能坚持下去才是可以培养的人。

  心性品行,比学问重要多了。

  另外,宿舍里的小娘子那边自从开始做套码的衣裳,有点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不用李冬儿说,也不用荔枝张罗,自发的请求开一个制衣坊。

  公中的两套衣服对于将士们来说,自然是不够的,时不时的破了烂了,不会针线的求到小娘子那边。

  做多了,宋氏跟夏姑姑就张罗了起来,缝缝补补的,跟荔枝买了成匹的粗布,对村里的人销售套码的衣服。

  发展到最后,推了宋氏跟夏姑姑做主事人。

  这是村里第一个自负盈亏的作坊。

  需要的东西由关家安排采购,作坊付钱买下,后面的关家就不用再管了。

  宋氏跟夏姑姑还联合跟关家签了一份租赁文书。

  关家不用再每个月给月钱了,换成提供作坊使用权。

  这也给李冬儿提供了一波灵感。

  所有的作坊都一样操作,有手艺的开了作坊,自己招揽人手,够五个人,就可以开,官家的月钱抵了作坊的使用权。

  由关家统一采购各种原材料,原价提供给各个作坊。

  作坊的产出大部分供给木石村自用,这个价格随市场价格波动,要卖到村外去,自己张罗,盈亏自负。

  作坊都是关家垫资修缮,包括所有的器材,后期损坏就由承接作坊的五个人承担。

  租赁文书全部签的五年,五年后,看发展情况再议。

  李冬儿打算看情况,要是这些作坊运转良好,这些人能够存下钱来,就直接议价卖断。

  “再怎么着也成个几对吧。”

  关羽长比较乐观。

  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将士,岁数是大了点,也有伤残,但来相亲也不是适婚龄的小娘子。

  讲真,也就是自家媳妇想做的事,就有那么一股子八匹马也拉不回来的劲。

  这附近的媒婆,一气全请了过来,说明了,只要有娘子愿意来,两百个汉子任挑。成不成的一个娘子就给媒婆二百文。

  十几个媒婆为了这份钱也是拼了,十几天就给搞了差不多九十个,分布在木石村附近五十里内各村各乡里。

  这边二百多,那边九十,也不可能拉了二百号人在各个村子里打转相看啊。

  让娘子们过来,人家也不干,没有未定亲就上到男方家里去给相的道理。

  最后还是决定在木石村跟夹马营中间找个地方,开阔的路边盖了一个简单的木头棚子,暂时作为相亲地。

  节前盖好了,小娘子那边联系好,恰好就是中秋节,成是锦上添花,不成,村里也要过节跟办先前定下的几单亲事。

  经过十几天,这男男女女的,宿舍门口抬头不见,低头见,又有几对成了。

  头一个看对眼的姑姑起了个好头,后面成的几对都是姑姑。

  今晚就有五对要成亲的。

  “今晚有五对,今天要是都能成也就一半,早上不是还差点又打起来了么!”

  李冬儿人在家中坐,村中事尽知。没媳妇,火力都猛。

  有时候离得关宅有段距离的大运动场上的声音都能传到正屋里来。

  “行不行的,我们尽力了就好,乡下,老光棍可不老少,也是咱们家名声在外的,才能张罗了这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