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二百一十八章 好苗
  “我好想看看吕蒙正家的娘子啊!!”

  荔枝的念想很歪,抛绣球找郎君,这都是什么人啊,心好大,简直太让人敬仰了。

  “同想!”

  关羽长默默的举起了自己的手。

  他也很好奇,富户人家怎么就搞了个绣球招亲。这小娘子要是来了木石村,不用多久,荔枝就能把前因后果扒出来了。

  荔枝妹子棒棒哒!

  “所以,为了看看他家娘子什么样的,把他留下?”

  李冬儿提议。

  “行,他娘刘氏也挺有意思,跟义母有得一拼。”

  关羽长默默的又举了一次手。

  关老太太脱离宗族,也是勇字放胸口。一点没去麻烦娘家。

  不过,也是娘家没什么人了。

  他娘现在几乎不出门了,来个老太太能多个说话的。

  “也留不了多久,这事跟官家一说,还得折腾一番呢。”

  李冬儿希望吕蒙正是一普通书生念想彻底破碎。

  吕蒙正默出来的题跟答卷她吃完饭就看了。

  省试的科目有四个科目必考的:诗赋,经义,论,策。

  时人说:科考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诗赋,考查应试者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能力。

  经义,考查对经典义理的理解与阐释。

  论,考查应试者的学识与见解。

  策,考查解决时务的识见与才干。

  诗赋在民间经过唐代的蓬勃发展,大家的基础打得很牢,却不太受朝廷的待见,因为赵匡胤需要干活的人。

  所以经义与策论的占的比分更重一些。

  试经义、试论、试策都以议论文为主,目的当然是为了测试考生对于经典、史事、时务的见解。

  吕蒙正四科都答得中规中矩。李冬儿对其他人的水平不太了解。

  但这可是后世有记载的宋初名相啊。

  一个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怎么也不可能太差,居然没考上!

  宋初,普通人里读书人真不算多,赵匡胤的朝廷里沿用了很多世宗时候的人,这些世家大族的怕是把住了选材的通道,不在他们阵营里的,考得再好,也被刷了下来。

  白白的让她捡了个便宜。

  就是不太记得吕蒙正最后考过是什么时候。宋初名相,是赵匡胤的初还是赵光义的初。

  她估摸着应该是赵光义的。

  赵匡胤她能记住的就赵普这个狗腿子,赵匡胤死后,赵普还辅佐了赵光义,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就她自己的接触是个能屈能伸的俊杰型人物。

  已经在赵匡胤那里挂上了名号的人她用不上,像吕蒙正这样,完美人选。

  更不用提这种把赵光义的人提前拉到自己的阵营的感觉,倍爽!!

  “能留多久留多久呗,就咱们这样的人家还能留不住人!说完啦,我走啦!”

  讲完故事,荔枝把果盘上最后一块蜜瓜条也塞进了嘴里,就起身走人。

  “记得刷牙!!大晚上的,吃一盘子甜食!回头又得闹牙疼!”

  李冬儿扯住她喊了一句。

  “姐。。。你可真是,我都多大了!!”荔枝扶额。

  亲妈属性上身的李冬儿也想哭,终究是活成了妈妈的样子,得改!!

  关羽长在一边偷笑。

  “还笑!还不是你们父子九个,生生把我磨得这么啰嗦,你也去刷牙,不要以为我没看见,你刚刚也吃了!”

  关羽长灰溜溜的去刷牙,等回来又被李冬儿安排了一份活。

  “再写一封信吧,把吕蒙正默出来的东西寄回去给官家。他会明白的。还有这考试的时间,太仓促了,住得近还行,南边一些的考生,光路上耗着了,怎么读书。”

  “好。”

  关羽长简单应下。

  两口子收拾一下就睡下了。

  第二天,安排在李冬儿行程上的是巡视稻田。

  从收到关一天送来的占城稻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有一个月有多了。

  第一波种下的也快满一个月了。也就这第一波最合时节,李冬儿要去看看生长的情况。

  稻子这种生物,短短的一生中,有着两种彼此联系,而又不相同的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与生殖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萌发起,到水稻幼穗开始分化的一段时期,又可分为秧苗期和分蘖期两个大阶段。

  生殖生长阶段是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新种子形成,主要是长茎、长穗、开花、灌浆、结实,形成产品器官的阶段。又同样分成长穗期和结实期两个大阶段。

  秧苗期是早就过了,为了快一点,用的是李冬儿后世的室内竹盘育秧法。

  这会正常应该到了第一波稻子的分蘖期。

  只是这个时期受气候品种影响,还要去现场看看分蘖的情况。

  “可真干净啊!”到了地头,李冬儿感叹了一句。

  “是,夫人,将士们很勤快!”

  老柴头挺直了胸膛自豪的说道。

  家里的小子们很勤快,划分到哪一块地都伺候得非常周到。

  家里的汉子,也都是好的,只要有手有脚的,哪怕缺半拉胳膊的,半拉腿,只要能动,有空就在田里转悠,见草就拔,苗歪了就扶,无论是直播的还是水田里,几乎都没有什么杂草,排列的整整齐齐的。

  这会带李冬儿看得是第一块育了秧苗种下去的上等田。

  是最重点伺候的一块。

  田里一根杂草都没,稻种很给力,叶片多,多数在五片以上,叶子结实,绿油油的没有黄点,根也扎得很牢。

  一颗颗稻子直挺挺的竖在稻田里,每次老柴头来,都有种想哭的冲动。

  好苗子啊,这亩产肯定很好!

  “还没有拔节的吧!”

  “没,都妥妥的!这稻种是真好,给肥的特别好,不给肥的,也不差,就是看起来瘦一些!可惜了,要是都给足肥,也能多点收成!”

  “这个不好说,要试试才知道,肥也不是每家都有,都要试出最合适的来。”

  “是,夫人。”

  “前面种的这批给肥按之前说的来,不同的试验田多试几种,有的前期多给肥,有的中期多给肥,有的不给,等收割的时候好做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