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二百七十二章 议事
  杜太后把早上李冬儿说的几件事跟赵匡胤大致说了一下。

  两母子午觉也不睡了。

  直接就议起了事。

  女子十八岁方许婚嫁这事基本毫无争议的定了下来。

  别人家后宅里的事赵匡胤不清楚。

  前头贺氏两个小孩夭折,杜太后也有,王皇后更是。

  都不用看别人了,自家三个女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反观李冬儿十八才开始生,生一个是一个,后面也规律得很,两年一个,全都稳稳的。

  十五岁及笄婚嫁本也就是沿旧时大家习惯,现是宋时,稍微改动一二也不为过。

  如今厚嫁之风又兴,京里的家中主母育有小娘子的,多出几年可以攒多些嫁妆一般也是愿意的。

  更有身体方面的理由。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闺女或是儿媳妇生一个死一个,这都是大伤元气的事。

  原来大家也不是没觉察,但大环境下小娘子十二三议亲,这过程走到十五也就差不多,就不得不跟着俗成定例走。

  但凡娘家给力,拖到十八再成亲的,大有人在。

  现在明文下去,也是一项德政。

  赵匡胤跟杜太后两三下就把这事说定了。

  接着就是育婴堂。

  育婴堂也不难,生下来不愿意养的,就直接签一份弃养文书,赠予育婴堂就完事了。

  要是连把婴儿送到育婴堂都不愿意,直接还是不举子或杀婴者,一旦发现,刑罚加重,徒三年。

  育婴堂的经费,由杜太后牵头,也不怕筹不到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并且事关国计民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看書喇

  就是细则方面还是要斟酌一二。

  朝廷养到多大,怎么个养法,以后做什么,筹集来的钱要怎么用,多了怕中饱私囊,少了怕克扣虐待,这都是需要详细考虑的问题。

  说完育婴堂,就到了人丁税。

  这才是赵匡胤真正觉得为难的问题。

  收少了,朝廷的一项大收入就地缩水。

  收多了,都不生了,或直接把孩子往育婴堂一送,对于朝廷税收来说,毫无益处。

  而且,家里人口维持在三五口之家,也就意味着没有人力开荒,能耕种的土地持续荒废,田赋税也不会有什么增长。

  同时,不用纳赋的世家大族,却可以毫无限制壮大家族。

  他们有的是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买卖开荒耕耘。

  不用一两代,大片大片的荒地良田不就归了世家大族么。

  于郭嘉财政毫无进益。

  赵匡胤不禁打了个冷战。

  真是细思极恐,那他还当个屁皇帝啊。

  地都让大家瓜分了,他一分钱都捞不到,遭灾了还得他管,那还不如现在收拾了东西回来霸着田地了。

  现在下面人的一些小动作,他也略知一二。

  把小农户的田收到举子名下,朝廷要一亩一斗税,他只要一亩半斗。

  他们一个少交半斗,一个多了半斗米,而朝廷直接每一亩损失了一斗。

  也不能怪小农户,他要换个位置去做小农户,他也得这么干。就算一户人家五亩地,省出来二斗半,谁不干啊!

  而收田的举子,辛辛苦苦读书十几载。

  寒门举子举全族人之力供养,填进去的钱银不在少数,一朝榜上有名,不思回馈,那就没法做人。

  世家子弟更不用说,人情世故,回报世家,也是应有之义。

  这就是一个圈,跳不出去的圈。

  所以,这根源还真就是这税收不合理的缘故。

  最近让朝廷里那些文人在编的晚唐五代史,呈上来后,他看了个开头,说的就是晚唐世家大族各地节度使侵占土地,导致民不聊生,才有瓦岗军揭竿而起,盛唐灰飞烟灭。

  赵匡胤一个脑袋两个大,只能看着杜太后说道:

  “人丁税这事待议,我得好好想想,李氏可真是给我出了老大一个难题。”

  “不止是人丁税,我们路上遇到的那个乡农,支移这样的事,可实在是劳民伤财。

  我觉得你该找些信得过的人,总一总,到底有多少我们都不知道的。

  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你这苦哈哈的省钱,想法子,不过是为了省点民力,让大家日子好过一点,下面一句话的事,味道就全变了。

  回过头来,骂的还是你这官家。

  你慢慢想,别急,越急越容易出岔子。”

  杜太后宽慰儿子道。

  “嗯,慢慢想,总能想出来,李氏还说了什么?”

  赵匡胤把人丁税一事暂时抛开又问道。

  “哦,对,蝗灾,还有就是杜家田。”

  杜太后把李冬儿的担心跟提议也跟赵匡胤说了。

  赵匡胤按住自己的太阳穴,使劲的揉了揉说道: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蝗灾宋国境内已经是有过了,就在赵匡胤下了育马法不久,规模不算大,而且是秋收完毕后。

  只当地损失了一些瓜果蔬菜。

  但这事有一就有二,还真不能不防。

  “娘,你那边就按着李氏说的办吧。左右也不是难事,杜家时常靠着您的赏赐过日子,久了就废了。再者,也不至于让他们自己劳作,不过是下人佃户。

  蝗灾这事,也不知发在何处,幸是各地已有官建粮仓,一有苗头就地扑杀,后面开仓赈灾就是了。”

  “何不开了家禽蓄养免赋?”杜太后反问。“鸡鸭鹅不精着养,即使家中幼儿也能看管照顾,并不费事。”

  赵匡胤扶额,这就又回到了税收的事。

  “六畜赋税古已有之,如饲养六畜不收税,那大家都养去了,谁来种地呢?六畜吃什么,也得吃粮食啊?”

  “哦,这倒是,一时没想起来。”杜太后一点就懂。“那这个真就只能再议了。”

  赵匡胤也无奈。

  谁能想到做个官家还要管这么多事啊,以前觉得当个皇帝再威风不过了,真当了,这滋味,真是百味俱齐。

  “回头不如让冬儿问问嘉姐儿有什么想法。”

  杜太后把话头转回了自己的念想。

  “小娘子,太小了。也太聪明了。娘,你怎么就想起配昭哥儿了?”

  杜太后不提赵匡胤差点就忘了这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