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三百二十三章 温仲舒
  三个才色艺俱佳的伎子的位置,当初盖贺楼跟布置的时候就预留了出来。

  分别在贺楼东南北三栋楼的西侧雅阁。雅阁里布置得跟世家公侯富贵人家小娘子的闺房似的。

  珠帘秀额,红床绣被,四壁挂山水名画,绿绸窗帘,古玩摆设,一应俱全。

  想要见到她们的客人,须有一定的身份,没身份起码还得持有贺楼的贵宾卡,也就是起码在贺楼消费了千贯以上。

  这几个伎子由掌事姑姑安排客人。姑姑将客人领至门外,由伎子隔着珠帘打量一番。

  如果不中意,可以闭门谢客,如果中意,才有机会登堂入室。

  一楼的酒阁填词、粉壁题诗、高谈阔论之类的雅事也是登门入室的渠道之一,端看伎子们的爱好,如果客人因为诗词言论被邀请上楼,那就是分文不取。

  贺楼还倒贴一波酒菜送上楼。

  于是短短一个月,贺楼就已经成了汴京首屈一指的文人雅士聚集盛地。

  “卖艺不卖身可不是就偷不着么!”

  关羽长不太理解这种心思,他自己反正媳妇就是好,就是合口味,就是舒坦。

  咿咿呀呀歌舞琵琶古琴再喝个一嘴渣渣的茶,欣赏不来。

  “管他们偷不偷的,话反正说前头了,她们要是愿意我们也不拦着,出门右拐再不是贺楼人而已。”

  李冬儿跟赵匡胤说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是纠结了一下的,后来像李师师这种都活成了原樊楼的传奇。

  只是她根上并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让人去做这个事情,总有一种逼良为倡的感觉。

  即使此倡不同彼娼。

  所以这事,她就说了个头,其他的让真正的本地土著去办,她埋头做个鸵鸟。

  原樊楼,可谓是北宋东京老中少三代青年的终极梦想。

  是一个超大型的产业链,衣食住行歌舞酒水娱乐通通齐活。

  现在贺楼绝对已经成了开封最大的酒楼。无论是规模大小、华丽程度就已经把其他酒楼比下去了。

  把艺伎补全了,则可称天下第一。

  等其他各色商业汇集过来,就是正儿八经的一条龙不夜天了。

  “三郎说,贺楼的日收是别人家好几倍多了。算他还有点良心,挣到钱了,这个月的钱总算是给了。”

  关羽长愤愤说道。

  “老爷,夫人,吕老师求见。胡老管家把他安排在倒座房了。老爷夫人见不见?”

  小喜子在屋外说道。

  李冬儿闻言看了看刻漏,好像还没到下课的时间。

  这是老师带头翘课?可学生也没回来啊。

  “去看看?”

  李冬儿问道。

  “好。”

  关羽长没意见。

  到了书房门口,胡老管家正侯着,李冬儿见天阴着,又看到门口搬出来刷洗干净备用的炭盆,也就顺嘴交代了一句。

  “胡伯,把烧出来的最好的碳送几车过去杜太后,把昭哥儿给杜太后的信也带上。”

  “是,夫人。”

  关羽长跟李冬儿双双进了屋子的时候,里面的吕蒙正已经站了起来拱手行礼。

  “关将军,关夫人。”

  “免礼,坐吧。”关羽长也懒得去纠正称呼了,吕蒙正在木石村这么久了,跟着将士们喊,改也改不过来。

  “关将军,关夫人,我有一位昔日同窗,从洛阳过来看我的。周爷爷在蒙学堂那边帮我代课。我能否请假一日。”

  坐定以后,吕蒙正不太好意思的跟李冬儿请假。

  “嗯,不错,昔日故交来访,不亦乐乎。安排好了代课之人即可。”

  李冬儿大方同意,吕蒙正来了木石村几乎也没怎么休息过,入了冬更是,大家没事,这学堂里大人小孩都去,要不是还有老内侍顶替一二,一个人撑不下来。

  “我还有一不情之请,我这同窗,文章诗词都是不错的,还略胜我一筹,只是我与他皆不第落榜。他家比我家情况好一些,但也好不了多少,咱们蒙学堂还请不请先生?”

  说完吕蒙正更不好意思了,他这老师的活得来确实心虚,李冬儿前后去过几次蒙学堂给学生上课,他都觉得受益匪浅,木石村的学童要是李冬儿来教,比他强多了。看書溂

  深入浅出,言必有据。

  他给李冬儿当学生还差不多。

  但,这会他还想把跟他差不多的同窗一起叫来当老师,羞愧得很。

  “跟你学识差不多?叫什么!”

  李冬儿有兴趣了,莫不是姓温的那位?

  “姓温,温仲舒,表字秉阳。也是洛阳人,与我曾一同在利涉书院进学。对我很好。他家也是家境贫寒,但却时常接济于我。”

  吕蒙正略低了头,声音略带鼻音,缓缓说道。

  李冬儿心道,果然。奏是这个姓温的。

  吕蒙正后世有名,他的周边人物,也会被带一波知名度。

  温仲舒不仅是吕蒙正同窗,两个人还是同年中举,吕蒙正是状元,温仲舒是探花,然后还同朝为官。

  温仲舒仕途大起大落,吕蒙正也差不多,但他大落之时是吕蒙正捞回来的,吕蒙正大落之时他却因政见不同而落井下石。

  在这点上备受主流文官鄙薄。

  除此之外,政事实物方面倒是没有什么出什么纰漏。

  “学堂自然是还要继续请先生的。他也想来么?”

  李冬儿问道。

  “我还没问过他,先前我弃学过来教书,他并不赞同,怕我耽误了学业,这回他是特意来看我,还带了钱过来,他家情况略好了一些,就想借钱给我,让我回去跟他一起读书。”

  吕蒙正鼻音越发的严重。在木石村呆了这段时间,他几乎都要忘记那些困苦的日子了。

  在过来木石村之前的那个盛夏,他跟温仲舒在岸边阴凉处读书,看瓜农卖瓜,一文钱一个,但两个人只能望瓜止渴。

  最后瓜农收摊,装车时,有一只瓜掉地上了,瓜农没有发现。

  他们俩捡了一人分了一半,也不过几口,确是再美不过的人间美味。

  他对不起温仲舒,日子过好了也没想着回去看看温仲舒。

  反而是人家坐了大半天驴车特意来寻他,怕他荒废了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