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女将军靠文武双全火爆娱乐圈>第59章 识货与豪气
  在第三件藏品出来时,苏另绰的眼眸抬起,这是一块唐朝时期的砚台,上面雕龙刻凤,据说是某位皇帝赏给某位太子太傅的珍品。

  拍卖师介绍道,“紫凌徐公砚在唐宋时期就及负盛名,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米芾等人都用诗文介绍且夸赞过它。徐公砚自然古朴,清新淡雅,质嫩理细,扣之如磬,扪之如玉,下墨如挫,发墨如油,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起拍价两千万。”

  话一出口,全场哗然,似乎没有想到一块砚台的价值会这么高,绕是苏另绰,也愣了一下,倒不是他掏不起这个钱,而是没有想到一块砚台的起拍价竟然跟第一件“花瓶”的成交价一样。

  下意识得,他看了一眼叶清圆。

  叶清圆一直盯着上方的砚台,没有出声,也没有注意到苏另绰的视线。

  “叶小姐,你觉得这块砚台怎么样?”

  叶清圆回神,侧头看了一眼,光线在她的侧脸上打下一片光晕,纯正的红色口脂像是朱砂灼烫了苏另绰的心口。

  他的神色晦漠不清,在不甚明亮的光晕下更加显得深沉,不可捉摸。

  叶清圆回头,盯着上面的砚台,缓缓开口,“值得举牌。”

  苏另绰诧异地挑了挑眉,拿起了手中的牌子。

  拍卖师笑得开心,但没有出声。

  后方又有人举起了牌子,“两千两百万。”

  听声音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

  拍卖师嘴角的笑意咧得更大了,“两千两百万一次,两千两百万两次。”

  苏另绰神色不变地又举起了牌子,“三千万。”

  跟他竞争的人似乎是没有想到苏另绰会如此加价,到这个程度,不都是一百万一百万的来,哪儿有人一次性就加了近一千万的,这块砚台的起拍价才两千万!

  “三千万一次,三千万两次,三千万三次。”拍卖师的声音变得兴奋,“恭喜十九号先生拍得紫凌徐公砚,”

  纵使如此,苏另绰的神色不变,叶清圆偏头微微凑近他,缓缓说道,“你就不怕我看走眼了?”

  话虽如此,但是没有一丝丝的心虚,语气含着一丝调侃与玩味。

  “那又如何!”三千万而已,他还不看在眼里,给她挥霍了又如何!

  苏另绰的话没有说完,叶清圆却听懂了,她红唇微勾,笑了笑,勾人的紧,“不会让你赔钱的。”

  “嗯。”苏另绰轻轻应道,也不知道相信了没有。

  叶清圆稍微往后坐了坐,对苏另绰的态度也没有放在心上,她翩跹的睫毛微垂,在下眼睑投下一片暗影,看不清神色。

  她自小跟笔墨纸砚打交道,用过的砚台数不胜数,有皇家赏赐的,也有父亲等长辈在外搜寻来的好货,也有闺中姐妹互送把玩的…·

  辨别砚台的好坏实在是手到擒来,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她想起前几天看到过的一个典籍,曾说,徐公砚石产于山东沂南县青驼镇辖区的砚石沟。

  是该镇独有的矿产资源,属玄武层,储量丰富,其石质坚硬,密度极高。

  徐公石早在唐宋时就享有盛名。

  据传唐代徐晦赴京赶考,途经此地,偶然拾得形色可爱的石片,试磨成砚。

  在京会考时适逢天寒,砚墨结冰,考生均受影响,惟有徐晦砚墨如油,书写流利,一举考中进士,官一直做到礼部尚书。

  休官后缅怀奇砚,定居于此地,被誉为徐公,村名遂改为徐公店,砚石名为徐公石。

  接下来的藏品苏另绰都兴趣不高,多数看两眼就收回了视线。

  直到宋代的蜜花色珠纹发钗出现,他的视线才在拍卖台上多停留了几秒。

  这个藏品拍卖师没有介绍,而是采用大屏幕放映,三百六十度全景展示,起拍价五千万。

  越到后面,藏品的价值越高,这支发钗的做工精细,许多手艺在现代早已失传,极具收藏价值。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支发钗是多位皇后戴过的,有聚福避祸,福泽后世的说法。

  几十年前在南方的一场拍卖会上出现过,最后被一位国外的商人买走珍藏,接着杳无音讯,今日又出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竞争者也非常多,冲着“聚福避祸,福泽后世”,这些人也不想放过它。

  几轮下来,一支发钗竟然被吵到了一个亿,绕是叶清圆从小在富贵窝里长大,也不由得咋舌。

  苏另绰举起了牌子,低沉的嗓音在全场响起,“一亿五千万。”

  全场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