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冲喜娘子有点野>第6章 回娘家
  付氏一回屋便冲乔山抱怨:“瞧着吧,咱娘可真是偏心的没边儿了。我们怎么求都不肯答应分家,倒是老四一开口就同意了。这会儿还留下老四单独说话,指不定……”

  “行了,你少说两句,娘不都答应分家了吗?还跟这儿叨叨个什么?”乔山面色不怎么好看,对着付氏语气也不怎么好,说完便转身出了屋子。

  付氏被自家男人说的一愣,合着这家成了她一个人要分了了?

  明明他自己心里也想分家的,不然他又怎么可能由着她闹到婆母面前去,如今倒全成了她的不是!

  付氏心里堵着一口气,恨恨对着床上的被褥枕头锤了几下。

  ~看書喇

  屋里王氏抬眼瞅着自己的小儿子,好半晌才开口。

  “你可怨你三哥?”

  “娘不必担心,我们兄弟不会因此失和的,三哥顾着自己的小家是应该的,日后我和巧儿也会有自己的孩子,能理解三哥的。”

  乔轩自然知道自己娘心里的想法,只笑着轻声安慰道。

  完全的心无芥蒂,乔轩自认不是圣人,但也不至于记恨三哥,可三哥那边……还真不好说!

  “你是个明事理的好孩子,你三哥跟着你三嫂,脑子发昏想差了也是有的。你爹不在了,娘只想你们兄弟和和睦睦的。这家要分便分吧……”

  王氏叹息着,她心里清楚,三房分家的心思既然起了,那便不会歇了。

  只怕是以后隔三岔五便要闹,若是如此伤了家里的和气,还不如干脆顺了他们的心,日子也能过的安静些。

  王氏活了大半辈子,心思并不糊涂。

  乔轩对着王氏安慰了几句,就听王氏又道。

  “苏氏如今嫁进门也有半个多月了,原本三日是要回门的,只是你爹……如今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你也跟你媳妇商量下寻个日子去趟上梁村吧!”

  想起付氏,王氏就不免要想起苏巧,都是做媳妇的,瞧着田氏和苏氏,就要比付氏安分的多。

  “娘提醒的是!我和巧儿商量好了打算在我回书院前去趟上梁村的。”

  这事他昨日才和苏巧说了,家里的丧事才忙完,想来晚几天回去,岳父他们也不会怪罪的。

  乔轩回屋跟苏巧提了王氏让她回门的事,苏巧记在心里,看来这个婆婆也是明事理的。

  分家的风波过了,苏巧便将事情抛在了脑后。

  距离乔轩回书院还有十多天,他如今每日不是关在屋里读书,就是抄书,十分刻苦。

  苏巧也没闲着,寻了个机会将自己想烧炭赚钱的事儿同王氏说了,毕竟家里如今作主的还是王氏。

  “你说的法子真能赚到钱?”王氏瞧着苏巧的眼里有些狐疑不信。

  她可是清楚苏巧娘家的情况的,要是真有那么好挣钱的法子,那为何她娘家日子还过成那样?

  “嗯,这法子也是我最近无意间发现的,这木炭耐烧,没有烟还方便,想来会很受欢迎的。”

  苏巧像是看出了王氏的想法,只笑笑解释说是自己刚刚琢磨出来的。

  “我想着这东西也不需要多少成本,就是费点力气。若是买卖不成,留着家里用也是好的,总归是不会浪费的。”

  “你既然有了打算,那就去办吧,若是要帮忙可以去找你大哥他们。”

  王氏想想也是,反正是不费银子的生意,就由着她折腾吧,万一要是成了,那轩儿读书也能轻松些。

  若不成,就当是提前准备了过冬的柴火。

  她不是那迂腐不通情理的恶婆婆。

  得了王氏的话,苏巧也不耽搁,立即找了大房二房的两个哥哥说了这事儿。

  至于三房的,她没打算叫上,想来他们也是瞧不上这些粗活儿的。

  而且这些日子乔山天天往县城跑,估摸着是在县城里找了活儿在做工。

  乔忠和乔成两兄弟每日早出晚归整日在山里砍柴,苏巧和田氏除了收拾家里的活儿,做好饭也会跟着去帮忙。

  忙了六七日,终于是出了第一窑木炭。

  乔忠等人瞧着眼前这黑黢黢的,但又不似平日里灶房中烧出的炭火那般软乎乎的东西,忍不住惊叹。

  “这可真有意思,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烧,怎么出来的东西就这么大差别。”

  “我瞧着四弟妹这生意是能成的。”

  乔忠和乔成手里拿着两根木炭敲了敲,发出当当的脆响声,两人脸上挂着汗水笑道。

  总算是没白费他们这些日子的辛苦。

  “四弟妹真是个能干的,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来。”田氏也跟着夸了一句。

  “东西是做出来了,可好不好卖的还不知道呢!二嫂可别夸的太早。”苏巧闻言笑道。

  她也没想到第一窑木炭出的这么顺利,她也只是将前世记得的工序流程给乔忠和乔成大致说了一下。

  这两人倒是细心会琢磨的,偶尔有不足的地方,都能自己琢磨补充好。

  “我瞧着着买卖是能成的。”田氏面上带着肯定道。

  她也是听人说过的,就是成里的大户人家做暖房一般一个院子里也就只有一间的,多数是在卧房这样的地方。

  像什么接待客人的大厅都是没有的,要是有了这炭火那可就舒服多了,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暖烘烘的多好呀。

  这东西肯定受欢迎!

  几人正说这话,苏巧眼角余光便瞧见后院口一闪而过的人影,眼睛眨了眨,没作声。

  “大哥,二哥,秋收还有些日子,咱们这些天就多砍些木头回来再多制些吧,等入了冬,这东西应该就好卖了。”

  这木炭生意不算什么独门秘方,苏巧估摸着,时间长了也能有人琢磨出来做法,所以这第一笔买卖她打算多做些。

  原本这烧炭的地点苏巧是选在深山的,这样安全些。

  还是王氏说既然是做生意的买卖,还是放在家里好,免得被人偷学,这才将烧窑的地方改到了乔家后院儿,后院儿是有院墙的,旁人也瞧不见。

  乔忠兄弟挖的窑不算太大,一窑能出三四百斤木炭。

  两兄弟能吃苦,忙活了十多天,足足制了三千多斤木炭。

  这中间的乔轩和苏巧抽时间回了趟娘家。

  苏巧知道的苏家的情况不好,可真到了苏家,苏巧才知道有多么的不好。

  这和原主的感官中的,这也差了太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