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开局武大郎,势要绿了西门庆>第73章 迎接章相公
  武植回到客栈,还有些兴奋。

  章惇和水浒传众人不同,水浒传的人加一块,也只能算是一次农民起义,在历史的大浪中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而章惇,可谓是在乏善可陈的宋朝,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毕竟,章惇年轻时追随王安石,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变法。

  后期司马光执政期间,将改革派的人员纷纷贬黜。

  而章惇,却没有被贬黜,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此人确实是个人才。

  在章惇拜两湖察访使时,经略江南,大力打击地主豪强,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后来担任副相时,又对辽国态度强硬,保全了北方安宁。

  反正,章惇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民间,都有无可比拟的声望。

  而曹知府身为章惇的高徒,肯定会隆重接待章惇的。

  但是像章惇这种清廉的官员,很讨厌铺张浪费,所以曹知府便打算借助院试的机会,带着东平府的所有学子,一同去迎接章惇。

  后面两天,武植一直在客栈中度过,等到第三天清晨时,有衙役来报,说是章相公已经到了临县。

  于是武植急匆匆的赶到府衙,此时学子们都到齐了,曹知府大手一挥,带着全部学子,匆匆忙忙的在码头外准备登船。看書喇

  东平府的通判、推官、主事,一个不少,全部来到码头。

  武植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高官,心情不免有些激动。

  在他面前,几乎是大宋文官从正四品到正九品所有的官服展览。

  而这些官员的心情,比武植还要激动。

  毕竟,章相公当年可是文官中的第一把交椅,虽然加了一个当年,但声望比蔡京、童贯这种溜须拍马的家伙强多了。

  曹知府简单的训了话,大意是章相公这次是致仕,以后醉心于田园,大家别搞出什么糟心事,让章相公为难。

  众人都纷纷附和。

  训完话,曹知府登上了最大的一艘船,众人鱼贯而入,旋即船队便从码头出发。

  武植坐在船中,扫了几眼同行的众人。

  同船的都是这一次的学子,这次凑到了一块,又要去见宰相,各个神色激动。

  都想在宰相面前好好表现自己。

  “我家距离章相公老家不过四十里路,我年幼时还见过章相公的父亲,与他们家祖上有些渊源。”一学子傲然说道。

  “这算什么?我能如数家珍说出章相公的功绩,平定北方,经略江南,三朝为相,你们行吗?”又一个学子不服气道。

  邱荣此时哼了一声,道:“据我所知,章相公的文采也是非常好的,曾作过不少诗词。但由于身份敏感,所以诗词未能流传出来。”

  “不才,在下花了大价钱,搞到了章相公写的诗词,并且还研究了一遍,论对章相公的了解,你们都不如我!”

  众人大惊!

  看来邱荣此次有备而来,要大出风头了!

  武植与这些学子都不熟,以他的性格,也懒的放下身段,去结交历史上这些籍籍无名之辈。

  以他看来,这些人来这里,必定是来充数的。

  试想,年轻士子只会吟诗作文,最多谈几句诗经。

  而章相公呢?宦海沉浮数十年,又有三朝宰辅的经历,层次和境界上面要远远超过,谈论的话题也都是国事、民生这些高端话题。

  这些人,能插嘴吗?

  至于他武植,在曹知府的眼里,估计和这些士子一样,也是一个工具人罢了。

  但是,他身为穿越者,能乖乖当个绿叶吗?

  船一直行到了中午,终于有眼力好的人瞅见对面来船,立刻大喊道:“到了,到了,再有半柱香就能到了。”

  众人立刻精神抖擞,整整齐齐排成一排。

  等两船相遇,章相公站在船头时,武植终于见到这位传奇人物了。

  只见这位老大人,个头略高,鼻梁高挺,胡须大半已经白掉,身子虽然在努力的站直,但却已经略显佝偻。

  双眼神光十分温和,眉宇间流露出欣慰欢快的感觉。

  穿着深青袍子,头戴一顶儒巾,装扮极为朴素。

  武植看到后,内心不禁感慨一句,果然是退休老干部的范。

  “老师。”曹知府俯身行礼,身后众人纷纷跟随。

  “胡闹。”章相公拐杖戳了戳,呵斥道:“我这是致仕回家,又不是经略东平府,你们这么大动干戈干什么?简直是胡闹。”

  曹知府赶忙解释道:“这些是本府的学子,学生想让他们听老师垂训,所以才叫来的。”

  章相公面色稍缓,道:“既然是学子,就应该以读书为重,不得考虑钻营取巧的方法。”

  本来有几个学子,想趁此机会套套近乎。听到章相公这句话,又吓的不敢说了。

  此次招待章相公的地方,乃是一处庄园,宴席就设在正堂大厅。

  这席位也很有讲究,首席自然是章相公为主,陪客则是曹知府和一众官员。

  第二列席位,就是此地的乡绅大族。

  第三列席位,才是他们这些学子。

  如果坐在第三列席位,估计只能看到章相公的后脑勺了。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章相公坐到首座上,摆摆手道:“此次我致仕,也想见见府里的青年才俊,所以学子们选个代表,和我坐一桌。”

  一时间,众多学子激动了。

  这可是和章相公套近乎的好机会啊。

  众人口中彼此谦让,但是目光都在偷偷看向首席。

  有一个乡绅提议道:“宴席还早,大家也都是东平府的青年才俊,要不都写一首诗,诗词最佳者坐在首席。”

  众人不禁都看向邱荣。

  刚才在船上时,邱荣自称研究过章相公的诗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看来邱荣能作出令章相公满意的诗词了。

  邱荣得意极了,他昂起头,开始思索起来。

  但还没等他思索片刻,就听到有人朗声道:“绿蓑烟雨溪边客,白发文章阁下臣;生在太平天子世,且将空手掌丝纶。”

  众人大惊,这是什么神仙速度。

  邱荣寻声望去,脸色呆滞,念诗的竟然是武植。

  坏菜了,竟然被武植抢了先。

  邱荣默念了武植的诗词,幸好这样的水准不高,用词平平,完全是随意之作,自己只要稳住心神好好想,一定能想出好诗词,再压武植一头。

  正当邱荣想着时,首座的章相公竟然笑着道:“有趣,有趣,小友坐过来。”

  众人又是震惊了。

  这诗读起来平平无奇啊,为什么独得章相公青睐呢?

  难道其中有什么奥妙?

  而且众人还没开始写诗呢,这就结束了?

  这就像大家刚把裤子脱了,就已经完事了。

  根本没有参与感啊。

  一时间众人都在苦思冥想,这首诗到底有什么奥妙,竟然能得到章相公的青睐。

  “大家都在从字里行间看用词,其实最大的作用在诗外。依我看来,此诗的水平倒在其次,但是这人的洞察力非凡啊。”

  《礼记》有云,掌丝纶也可指辅佐天子。

  章相公辅佐三朝天子,规谏帝王言行,可不就是掌丝纶吗?

  想到这个典故,这首诗的意境立马就变了。

  “这是在点出章相公曾为三朝元老,而致仕钓鱼,又有点居庙堂之高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忧其民的感觉。妙哉,妙哉!”

  被点拨了一下,众人顿时恍然大悟,频频点头,是了是了,就是这个意思。

  拍马屁拍的如此隐晦,果然能坐上座。

  邱荣不服气了,道:“不过是靠溜须拍马坐上去的,有什么值得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