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大胤司农>第61章 前朝往事
  “前朝?”许行听后一惊,居然还有这样的事。

  前朝国号名叫“周”,开国皇帝名叫虞光华,此人天生双瞳,乃是天生的帝王之相,所以又称为虞重光,虞双瞳,就算再鼎盛的王朝也有落幕的时候,周朝国祚二百七十五年,最后一任皇帝是周炀帝,便是他施以暴政,导致百姓被苛捐杂税压垮,不得已起义,而且周朝重文轻武,到了末年更是连一支像样的军队都没有,很快就被推翻了。

  “虞氏后代?”就连小宁王也非常的疑惑。

  “周朝都灭亡三百多年了,即便还有虞氏血脉,如今也就是普通人了,根本翻不起浪花的。”许行说得没错,如果说大胤刚刚建立,或许还可以凭借前朝正统的名头做点事,三百多年了,谁还搭理你呢。

  “没想到这个隐公子还有这样的来头?”许行皱眉。

  “你们不要想太多,这还不一定呢,只是有人怀疑,而怀疑的证据就是隐公子曾经送给教坊司一位花魁一样东西。”楚小蝶让许行不要想太多。

  “什么东西?”这反而引起了许行好奇心。

  “伏龙仙山炉!”

  “什么?!”许行和小宁王同时一惊。

  要说什么能够象征周朝皇室,那么有三样东西,一件自然是传国玉玺,一件是周朝开国皇帝的天作剑,另一件就是伏龙仙山炉了。

  伏龙仙山炉是用一种暗铜锻造而成的,通体玄黑,大约三寸四,小巧精细,精雕细琢,据传乃是河洛一族最厉害的大师雕琢而成的,外形像一座山,而且还是传说中的昆仑山,传说周朝开国皇帝虞光华是从昆仑山下来的。

  “真的有这件宝物吗?”许行问道。

  “有的,那名花魁不敢私藏,便交给了营军,之后便请公输家大师研究,这的确是一件难得的珍宝,但是并没有什么玄机,便放到国库中去了。”楚小蝶说道,营军便是专门管理官妓的官职。看書喇

  “的确不能依靠一件前朝古董来断定隐公子的身份。”小宁王点了点头。

  倒是许行摩挲着下巴,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好了,你就不要多想了,即便隐公子就是虞氏后代又能怎样呢?”楚小蝶看到许行的样子,忍不住说道。

  “嗯。”许行也只能长呼一口气,点了点头。

  “殿下,我们检查一番府中人员,就不打扰了。”楚小蝶拉着许行离开了。

  “怎么不见新王妃呢?我还想着见一见,到底是什么样的民间女子,能够让小宁王这样的人一见倾心。”许行问道。

  “你疯了?”楚小蝶像是看着傻子一样看着许行。

  “新王妃岂是你想看就能看着的?不到大婚典礼,任何人都不能见到她,只能呆在家中,就连小宁王都见不到他。”楚小蝶解释道。

  “哈哈哈。”没想到许行听完之后直接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

  “小宁王与她在元夕佳节相遇,满打满算也就一月有余,没想到现在又得相隔一个月,我在想,成婚那天,小宁王再见到她还能认识她吗?”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楚小蝶白了一眼许行,小宁王与民间女子结成连理,这已经成了天启城中的美谈,但是到了许行的嘴里怎么变了味了。

  楚小蝶同时也想到了自己,自己将来的婚姻如果也想小宁王一样就好了,能够不被政治所左右,能够嫁给自己所喜欢的人,想完,楚小蝶看了一眼许行,很快又看向别处了。

  “诗集?我想到了!”就在此时,许行突然激动起来,非常的兴奋。

  “你自己检查吧,我还有事,就先走了!”说完,许行便立刻跑了出去,留下楚小蝶愣在了原处。

  许行想到的是什么呢?自然是挣钱的法子,许行其实尝试过了,他居然能够通过福德系统兑换金银,但是那样做太亏了,福德值不能就这样用,还是得寻找挣钱的法子。

  “对呀,我也可以写书啊!”

  “不就是诗集吗?我也能写。”

  许行马上跑到了茶楼,茶楼不仅仅是喝茶的地方,也是听书的地方,同时也是卖书的地方,有很多书生在这里喝茶谈论诗词歌赋,有的则是喝茶听书,自然也会买上一些,从某些方面来说,茶楼有些书卖得比书店书局还要好。

  “官爷,您好。”许行刚走到听风楼,便有店小二迎了上来,非常客气,满脸堆笑地向许行问好。

  许行低头一看,原来是自己一身五品官服在身,也难怪别人看到客客气气了。

  “您这是来喝茶还是听书的呢?”店小二问道。

  “今天说的是什么书?”许行问道。

  “今天说的是大胤五虎定太行,军爷有兴趣听吗?雅间还有位置。”店小二奉承地笑着。

  “好,那就给我准备一间雅间,然后叫你们管事的来找我。”许行说完便走了进去。

  听风楼是天启城数一数二的茶楼书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便是喝茶听书的,另一部分是给书生学子喝茶谈论诗词歌赋的。

  坐在二楼的雅间中,备上瓜果点心,一壶好茶,先是听上一段小曲,然后说书的缓缓登场,一拍醒木,便正式开讲了。

  今天讲的是大胤五虎定太行,这段故事取自大胤正史,大胤太祖打江山的时候,手下有五位大将,或骁勇善战,或足智多谋,称之为大胤五虎,太行山是军事重地,将整个大胤王朝分为南北两半,所以谁能先夺得太行山尤为重要,那一战,大胤五虎集体出动,为太祖皇帝赢得先机,此时也被写入传记,后来被改编为演义小说,为后世津津乐道。

  “这位大人,好生眼熟,是第一次来听风楼吗?”进来的是听风楼的管事的,他对待许行的态度并没有胆怯,他不仅见过许多官员,甚至暗中有关联。

  “是的,我有事想要问一下。”

  “大人但说无妨,只要在下知道的,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们这里卖得最好的书是什么书?是什么类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