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神级透视眼>第52章 假宣德炉
  两人心里惊呼道,但同时又对视一眼,都无奈的摇摇头。

  他俩又下意识的望着陈阳,这一次恐怕他要输了。

  陈阳却给两人一个放心的眼神。

  陈阳转了一圈,忽然伸手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掏出一块砚台,上面布满了灰尘。有几人呛的不住咳嗽,连连后退。

  黄三财眼睛一凝,店里什么时候多了一块砚台?我怎么不知道?

  他凑近看了一眼,也没发现什么奇特之处,这才放下心来。

  “你就选择两件?不再换换?”

  陈阳懒洋洋的道:“没有必要!”

  黄三财满脸狞笑:“那就好!陈阳,你输了!你挑的这两件东西,都是垃圾!连赝品都不如!”

  一开始他还担心陈阳会将店里的那几件价值上千万的花瓶、玉器给顺走,现在看来,自己是多虑了。

  “你是到底怎么给叶老发现那幅《李端端图》的?”他满脸轻蔑。

  人群中,叶雪、肖青璇、秦楠三人心头不由得一紧,她们根本不懂古董,但看黄三财言之凿凿,以为陈阳已经输定了。

  “你怎么确定这两件物品就一文不值了?”陈阳横了他一眼。

  “这也叫真品?”黄三财从陈阳手中接过那只香炉,“这是我二百块钱从乡下一个老农手中收上来的!我早就和几位专家鉴定过了,若是真品,还能轮得到你?”

  众人觉得他说的在理:“也对呀!它要是真品,黄老板不会随意的把它当成香炉使用吧!”

  “哪位兄弟,帮我买一袋碱和刷子来!”

  一个小伙子自告奋勇的跑出去。

  不大一会儿,他拿着一袋碱和毛刷回来。

  陈阳谢过,又让店里的服务员拿来一个盆和半盆清水。

  他将小半袋碱倒进水里,然后将那只香炉扔进去,浸泡几分钟。

  突然间,直接香炉四周“咕嘟”、“咕嘟”开始冒泡,陈阳小心翼翼的用刷子轻轻擦拭着香炉。看書喇

  只见香炉外面黑褐色的死皮一层一层的脱落着。

  “掉了!掉了!”

  众人忍不住惊呼。

  过了三两分钟,只见一个暗紫色的古朴香炉呈现在众人眼前。

  陈阳急忙从碱水中捞出来,令服务员急忙把碱水倒掉,又换上清水。

  陈阳又将那只香炉泡进清水中,冲洗了一下,这才拿出来。

  黄三财、赵星河和李重楼三人瞠目结舌,其余的众人也是张大了嘴巴,久久合不拢来。

  整只香炉炉质细腻,犹如婴儿的肌肤,却是呈暗紫色,给人以富贵、大气、典雅、雄浑的感觉。

  “这是宣德炉!”

  李重楼身体颤抖着,两眼呆呆失神。“不可能,刚才仔细检查过了,根本就不是宣德炉!”

  他仍然不死心的抓起香炉,翻转过来,看着底部,却没有“大明宣德年制”几个字款。

  他既松了口气又叹了口气,有些失望。

  他松了口气,是因为自己终于没有认错,自己的鉴定技术并不比陈阳差。

  而叹气是因为感叹,难道连陈阳也搞错了?

  他巴不得是自己鉴定错误,这是一尊真正的宣德炉。

  陈阳笑道:“他的确不是真正的宣德炉!而是正德年间的高仿宣德炉!他底部原本有‘大明宣德年制’字样,但后来被磨去了!”

  李重楼和赵星河仔细一看,香炉底部的确有被磨去的痕迹,但早已经看不清楚具体的字样了。

  宣德炉大名鼎鼎,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宣德皇帝财大气粗,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

  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每件底部都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带底座。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作为书房陈设颇为雅致。

  当年那一批宣德炉只有三千尊。

  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

  但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虽做工与以前一般极尽精致。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有所不及。

  “这款铜炉是正德年间的民窑仿品,造型精美,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它原来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字款,但当时明武宗朱厚照对民间流行的造假他先祖御用香炉的事情,深恶痛绝。”

  “他曾经下令严厉打击那些造假者。一时间风声鹤唳,不少人纷纷损毁手中那些造假的宣德炉。”

  “但正德皇帝喜怒无常,圣旨刚发布下来半个月,随后就宣布这条诏令取消。”

  “这只宣德炉的主人,应该是极为珍爱它,只磨去了底下的字样,还没舍得销毁,却反而意外的保存了下来。”

  李重楼和赵星河都一拍脑袋:“对啊,我怎么把这事忘了?叶老就有这样一款宣德炉!”因为此事,那些被磨去字样的香炉,反而成了孤本,价格比一般的仿品略高一些。

  “明末清初文人董小宛的丈夫冒襄,爱好品玩宣德炉,他写有《宣铜炉歌》:‘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

  “宣德炉是大明手工业达到顶峰的象征!”

  “后世虽然多有模仿,但始终无法达到宣德炉曾经的辉煌!”

  赵星河和李重楼都藏有仿品宣德炉,之所以没有一眼认出来,是这尊实在太特殊了。

  他俩见陈阳神情笃定,知道他不会信口开河。两人面色微微一变,如果这是正德年间的作品,就算是仿品,价格也不会太低。

  “叶老那个仿品,价值六百万!陈阳这个保存的比叶老的完好的多,我估价给八百万到一千万之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