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作死小能手>第7章 未来的妹夫柳毅
  击掌完毕之后,公孙康这才想起询问项玉:“玉儿妹妹,你的小相公是谁啊?”

  “什么相公呀!”项玉有些害羞的说道:“我和柳公子虽然两情相悦,但是毕竟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算是彼此的知己罢了。”

  “哦!”公孙康不置可否的应了一声,再次问道:“那么这位柳公子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让玉儿妹妹为之神魂颠倒呢?”

  “哼!”看到公孙康又调笑自己,项玉轻轻的哼了一声。

  这才崇拜的说道:“柳公子本名柳毅,他虽然是寒门士子,但却文武双全。

  心中更是拥有着……”

  “什么,柳毅?”然而还没有等项玉说完,公孙康不可置信的声音响起:“可是能文又能武的辽东顶梁柱柳毅?”

  “啊?”听到公孙康这一连串的话语,项玉顿时有些目瞪口呆了起来。

  嘴唇怯懦着说道:“康大哥,柳公子虽然能文能武,也确实胸有韬略。

  但要说他是辽东顶梁柱,是不是有些或许夸张了?”

  虽然如此说,但是项玉的心中却是开心的想到:“以柳大哥的能力,未来必定会成为辽东的顶梁柱的。”

  “嗯。”听到项玉的反问,公孙康这才醒悟过来,自己一不小心又说错话了。

  自己刚来到东汉末年这里没多久,一直到现在了还是没有彻底融入其中。

  时不时的,就会说出一些比较超前的话语。

  想不到,今天相个亲就能听到柳毅的消息。

  激动之下,竟然又说错话了。

  不过还好,项玉可不是那些顶尖谋士,自然不会在乎自己对柳毅超高的评价。

  说起来,这柳毅在三国或者三国志中都是名声不显的小角色。

  甚至,这柳毅无论是智谋方面,还是武力方面,他的能力都算不上最出众的。

  但是,就是这样的柳毅,却是父亲公孙度的亲信大将。

  根据史料记载,父亲公孙度曾经和他商讨如何自立为王。

  于是,柳毅就跟父亲公孙度建议说,如今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诸侯无暇东顾,应该趁机自立以求自保。

  这才有了父亲公孙度自称辽东侯、平州牧,在乱世之中创建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辽东属地。

  而后来柳毅又协助父亲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向南取山东半岛,开疆扩土。

  当辽东稳定之后,柳毅又向父亲建议招纳流亡到辽东的贤士,并且设馆开学,广招流民,使之威行海外,这才有了后来的辽东王公孙度的说法。br>
  再加上父亲的锐意进取以及这柳毅的建议,在他们多年的苦心经营下。

  这才有了他公孙康东破高句丽,南定韩濊,威震朝鲜半岛的壮举出现。

  可以说辽东的开拓与和平,离不开父亲和柳毅两人的功劳。

  而辽东的稳定和发展,则是离不开父亲的另一位亲信阳仪的存在。

  只是世事无常,想不到自己迫不得已的一次相亲,竟然意外的相到了柳毅未来的妻子。

  还好,自己没有精虫上脑,没有因为家中的势力强横,而强行娶项玉为妻的打算。

  反而因为后世恋爱自由,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认下了项玉这个妹妹。

  要不然的话,自己不仅会丢失柳毅这个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大将,还会平白无故多一个拥有夺妻之恨的死敌。

  而随着心中的思绪落下,公孙康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坚定的表情。

  对着项玉说道:“玉儿妹妹,你所说的柳毅柳公子,我也是略有耳闻的。

  虽然未和其谋面,但却仰慕已久。

  如若玉儿妹妹愿意的话,还请你给大哥引荐一下可好?”

  心中却是暗道:“卧槽,老子未来的大将啊!

  你可千万别误会我啊,我可没有给你抢媳妇的意思。”

  “这……”听到公孙康的话,项玉脸上露出了一抹为难的神色。

  “怎么?”看到项玉脸上的为难,公孙康心中一动:“玉儿妹妹,你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嗯。”项玉点了点头后说道:“康大哥,不瞒你说。

  就在昨天晚上,我已经和家里人说过柳大哥的事情了。

  如今的我,已经被家里人禁足了,现在根本就没有机会外出的。”

  “害!”公孙康低声感叹了一句,拍了拍心跳加速的胸口说道:“我还以为啥事呢,这事简单。

  等会我出去和母亲还有王伯母说,我想要带玉儿妹妹出去散散心。

  我相信,有我在你身边,她们两个必然不会怀疑的。”

  “真的?”看公孙康如此自信,项玉顿时露出了喜出望外的神色。

  惊喜的说道:“康大哥,你真的能帮我见到柳大哥?”

  “嗯。”公孙康先是嗯了一声,这才调笑道:“怎么,刚才不是还叫柳公子吗?怎么现在就改口叫柳大哥了?”

  “哼。”项玉脸颊微红的把头低了下去,转过身去不搭理公孙康了。

  “嘿!”看到项玉害羞了,公孙康也不再打趣她了。

  “走吧。”对着项玉说了一句后,转身向着凉亭走去。

  只在项玉耳边留下一句:“等会表现的自然点,不然的话我们还真不一定能够骗过她们两个。”

  “好。”项玉声若蚊蝇一般的应了一声,这才小跑着跟上了公孙康的脚步。

  “这孩子。”看着自己一人在前,项玉在后紧跟的模样。

  尉仇氏有些责怪的抱怨道:“康儿这孩子,从小就独立自主惯了。

  所以,说话做事,很少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以至于,和别人相处时,总是给别人留下孤傲的感觉。”

  “姐姐哪里话。”王氏接口道:“我看康儿这孩子挺好的,看其走路时那龙行虎步一般的气势。

  想来,康儿应该是自幼就开始习练武艺了,再加上公孙刺史的文采。

  康儿这孩子,未来必定会出人头地的。

  想当年,我们还没有归附汉朝的时候,哪一个不是在马背上长大,从小就开始学习拉弓射箭的啊?”

  “是啊!”仿佛勾起了某种回忆一般,尉仇氏脸上的责怪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抹缅怀之色。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