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守家>第12章 一束光的约定
  “要想听故事,就把灶台里窝着的地瓜拿来,顺便再给我泡个罐罐茶!”

  老太太闻言,摸着李红旗的小脑瓜,狡黠地眨了眨眼说道。

  “啊,还有零食吃?”

  李红旗闻言一蹦老高,蹬蹬地跑进了厨房。

  他先是给老太太泡好了茶,然后用铁钳挑开盖得严严实实的灶台盖子,一股浓烈而香甜的烤地瓜香气,便在灶膛里氤氲开来,填满了整个屋子……

  老太太呷了一口茶,望着捧着烤地瓜烫的哈着气,连皮带瓤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抬头,一脸期待地望着自己的重孙,微微一笑,开始了今天的故事。

  每到这个时候,都是李红旗一天当中最享受的时刻。

  从老太太口中缓缓飘出的那些稀奇古怪,一点也不逊色老陈头家电视里孙猴子大闹天宫的故事,使得他小脑袋里的画面愈发五彩斑斓,也让他早早地懂得了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道理。

  老太太曾经说过,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束光。

  这束光的长度只有几十年,很短暂。

  唯一可以拉长的办法,就是看你读了多少书,听过多少有意义的故事,经历过多少别人所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老太太说,她这束光的责任,就是守住这个家,照亮李红旗未来的路。

  而李红旗这束光的责任,则是带领这个家,亦或者这个村,走出贫困,走向富裕,走向希望,走向未来。

  这是他俩的约定——关于一束光的约定……

  “从前啊,有个乐县人名叫杨时……”

  “他人很聪明,和咱们的狗蛋一样聪明……”

  “他四岁就开始入私塾读书,七岁就能够写诗,八岁能作赋,人们都称他为神童……”

  “从十五岁开始,他就刻苦攻读经史子集,后来中了进士……”

  老太太核桃皮般的脸刹那展开,笑意盈盈地望着吃一口,望她一眼的重孙,宠溺地擦了擦他嘴上的地瓜灰,缓缓地讲述道。

  “哇,这人好厉害,都快赶上我了……”

  李红旗闻言,吞下一口香喷喷的烤地瓜,恬不知耻地叫道。

  “老太太,进士是哪个士?”

  “是车马将士相里那个士吗?”

  “进士不就是别马腿吗?难不成,他和孙悟空一样,考了个养马的官?”

  李红旗小眼睛滴溜溜一转,望着石桌上老太太用菜刀刻画的象棋棋盘,若有所思地问道。

  “不是那个进士,这里的进士是一种称谓。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

  老太太微笑着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啊……”

  李红旗闻言,这才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抹了一把嘴,拿起桌上最后一个烤地瓜,给老太太掰了一半,另一半一把塞进了嘴里,瞬间又没声了。

  只有老榆树上虫鸣顺着夜风沙沙地传来,仿佛是在给老太太伴奏一般。

  “他大学毕业……哎呀错了……”br>
  “他中了进士后不久,就被朝廷分配到浏阳县去当县令……”

  “他在赴任途中,本来可以很快到达浏阳县,但他硬是不辞辛劳,绕道洛阳,拜了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有一年冬天,杨时因为和朋友辩论时,各自对一个问题都持有不同的看法,答案一直无法统一,为了求得正解,杨时便约上朋友,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来到程老师家时,恰巧遇到老师在炉子旁打坐静养。杨时和朋友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待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

  老太太用枯树枝般的手在石桌上划动,缓缓讲述道。

  “火炉旁打坐静养,还直接睡着了?”

  “古代不是有人老在巷子里扯着嗓子,喊什么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吗?他没听到?”

  “这可危险,杨时还不赶紧去叫醒他,如果程老师不小心一头栽到火炉里,那可就直接炼了……”

  一边吃烤地瓜,一边专心听故事的李红旗闻言,顿时不由一惊,瞪着两只清澈的小眼睛,一本正经地问道。

  他这一说不要紧,直接把老太太逗笑了。

  顿时小院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老太太笑得白头发都铺到了石桌上,半晌,才堪堪地止住笑,拍了一把李红旗的小身板:“别闹,好好听!”

  “你也不想想,他可是当时有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怎么会那么不注意,直接掉火炉里呢……”

  “那他为什么要守在火炉前打盹呢,这可真危险,我是说真的……”

  李红旗一本正经的说道。

  “他不是打盹,那是在打坐入定……”

  “人只有入定,才能生慧。”看書喇

  “就像咱们洗完野菜的水,里面都是泥糊糊,你如果再搅动它,自然就看不到里面还有什么。”

  “只有让它安静下来,变得清澈了,我们才能看清楚盆底是不是有遗留的苦苦菜芽。”

  “人的心也是一样,心如果静不下来,我们就不可能观照自我,也就不可能获得智慧,就更谈不上学到知识了,你说是不是?”

  老太太耐心地讲解道。

  “哦,原来是这样呀?我明白了!”

  李红旗闻言,顿时高兴的大叫道,眼睛里泛着亮光,一闪一闪的,仿佛天上的星星。

  “明白了吧?”

  “所以,你不能老是孙猴子般地乱动,玩的时候放开了玩,学习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好好地学……”

  祖母抚摸着李红旗的小脑袋,亲切地说道。

  “那后来呢?”

  “大冬天的,他再不醒来,外面那两人都要冻成冰雕了……”

  李红旗迫不及待的问道。

  “他们等了很久,老师终于从入定状态醒转,从窗户发现了待立在风雪中的两人……”

  “此刻的杨时和朋友游酢,已经满身披雪,脚下的积雪,都已经有一尺厚了,于是连忙起身,将他们迎进了屋,开始为他们解惑……”

  “从此以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你想想,人家杨时贵为一县县令,为了求学,都可以在门口等待老师醒来,你为什么就不能在课堂上好好听讲,而要开小差捉弄同学呢?”

  老太太一脸微笑地望着他,轻声问道。

  “老太太,我知道自己错哪里了……”

  李红旗恍然大悟似的长长舒了口气,一脸真诚地说道。

  “那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

  老太太望着一脸真诚的李红旗,轻声问道。

  “如果是之前,我肯定会抓个蚂蚱溜进屋子里,将它放到老师袖子里……”

  “但是从此以后,我不会这么干了……”

  李红旗一脸认真的说道。

  “这才对嘛,真不愧是咱苦水村的小机灵鬼……”

  祖母满意地点了点头,一脸得意地抚摸着李红旗的小脑袋,裂着没有门牙的嘴,会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