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穿越重生>帝命(清穿)>第38章 天地会

在为孝庄守灵的日子里,承祜几乎见到了所有后宫嫔妃,除了德妃。她不是因为恃宠而骄才胆大包天的没有出现在灵堂之上,而是因为由于身体原因,她实在是来不了。因为,她快临盆了。

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十四阿哥胤祯诞生。

抱着自己千辛万苦生下的孩子,德妃得意的笑了:“儿子,我又有儿子了。苍天,你果真没有负我。”

永和宫小阿哥的诞生,并没有消散孝庄太后逝世造成的哀愁。但是,不管怎么样,新的生命的诞生总是让人欣喜的。所以,康熙还是抽空给了德妃适当的赏赐。

这些,承祜只是暗暗看在眼里。十四么?那个大名鼎鼎的大将军王,那个和自己同胞哥哥四阿哥胤禛水火不容的十四阿哥胤祯。希望你不像你另一个哥哥那么愚蠢,自求多福吧!

孝庄的梓官在慈宁宫停放十七天后,移入慈宁宫旁的暂安奉殿。至此,承祜守灵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尽了该尽的孝道后,经过一番思虑,承祜果断的向康熙提出请辞。

“你还是要走?”一夕之间仿佛苍老了不少的康熙低声呢喃。

承祜坚定的回答:“是。黄河水患还未根除,儿臣自然是要回去的。”

能不走吗?康熙差点就将这句话说出口。但是,其绝佳的控制力让他将这句话又硬生生的咽下去。“什么时候走?”康熙双眼微垂的问。

承祜一直没有和康熙对视,从而他并没有发现康熙的异样。“我希望这几天就走,越快越好。”承祜坦白的说。

“好。”康熙重重的吐出这声应许。

“皇阿玛,你自己要保重身体。你是大清国的支柱,你万万不可倒下。儿臣就算居于江湖之远,也不会忘记为你和大清国祈福。”承祜终于还是唤出那句在他嘴里千回百转的‘皇阿玛’。

康熙双眼紧闭:“朕知道。”

“我走了。”承祜留下这句轻轻的道别,就默然走出这座幽深的宫殿。

当再也听不到承祜的足音,康熙才缓缓的睁开眼:“都走了……”

由于这次回来承祜可以说是空手而归,走的时候自然也是两手空空。不过,临走之前,他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高朗。

“又要走了?”高朗直白的问。

“嗯。这里不是我该留的地方。”面对高朗这位好兄弟,承祜的回答依旧无比坦白。

高朗微微点头:“这个理由,我赞同。那么,我是不是该说一句,一路顺风?”

承祜潇洒的摆摆手:“得了吧!我总觉得‘一路顺风’不是什么好词。听了这个词,十有八九会出事。”

高朗摊开掌心:“那我换一个词,一路走好。”

承祜重重的和高朗两掌相击:“这个词听起来更不吉利!不过,我还是很高兴临走之前能再见你一面,我的好兄弟。”

“搞不好,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再见面。”高朗嘴角勾起微微的弧度。

承祜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那么,我在滚滚黄河水边恭候你的大驾。”

高朗紧握承祜的手掌:“一言为定。”

“那是自然。”承祜浅笑道。

在一个乌云密布的天气里,承祜骑上马,带着几个侍卫悄然离开他曾经的家——紫禁城。

“大阿哥走了?”躺在乾清宫内的软椅上,康熙遥望着阴霾的天际问匆匆走进来的梁九功。

梁九功清晰的答话:“是,大阿哥刚从神武门离开。”

康熙接着问:“他带了多少人?”

梁九功实话实说:“大阿哥就带了十个人。奴才劝过他,要他再多带几个。但是,大阿哥不肯,说是不想劳师动众。”

“算了,他那硬脾气,连朕的话都听不进去,更何况是你。”承祜的倔强可是让康熙头疼不已,“暗中的护卫朕安排了不少,应该不会有事。不过,梁九功,大阿哥那边的情况你要时时刻刻注意着,听到了吗?”

“是,奴才遵旨。”梁九功敬畏的回道。

承祜说得没错,一帆风顺这个词真不是什么好兆头。三日后,梁九功火烧眉毛的跑到康熙跟前:“皇上,大事不好了!”

原本在闭目养神的康熙仿佛预料到什么,立刻沉着脸说:“把话说清楚。”

“大阿哥中了天地会的埋伏,现在生死不明。”梁九功一句话道出始末。

“什么?”康熙的脸色瞬时变得惨淡如灰,“什么叫生死不明?”

震惊之下的康熙帝王威压全然释放,这让梁九功背上的衣服都快湿透了。“大阿哥在离京城五百里的地方,中了天地会那群逆贼的埋伏。大阿哥身边的一个侍卫根据大阿哥的指示拼命逃了出来,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送进了宫。”梁九功冷汗直冒却不敢有任何动作。

“朕只想知道,承祜怎么样了?”康熙心中的恐慌让他彻底乱了分寸。

“那个侍卫说,他离开的时候,大阿哥在其他侍卫的掩护下已经逃出了逆贼的包围。但是,后来的事,他就不清楚了。”梁九功一字一句不敢有任何隐瞒。

康熙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承祜,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朕只剩你了。“朕安排的那些暗卫呢?”顺了口气,康熙接着问。

梁九功大气都不敢喘:“据那名侍卫观察,天地会的逆贼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设埋伏的地方,乃是一座密林。暗卫们由于不熟悉地形,多方受阻。所以,才让逆贼的奸计得逞,导致了现在的后果。”

“备马!”康熙再也坐不住了,‘噌’的起身。

梁九功立刻会意:“皇上,您不能去啊!”

康熙不顾梁九功的阻拦急匆匆的往外走:“难道你要朕在宫里心急火燎的干等吗?”

梁九功跪着拦在康熙身前:“皇上,您乃千金之躯。要是您有个万一,您让大清国怎么办?您让天下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怎么办?”

“那朕的承祜怎么办?”康熙终于道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不仅他是承祜的劫难,承祜也是他这辈子的羁绊。“朕会带上侍卫亲军。无论如何,朕都要亲自去救承祜。”

此刻,康熙真是万分后悔。若是他不那么瞻前顾后,不那么踌躇不前,而是直接不让承祜走。承祜是不是就不会遭此横祸了?都是自己的错!

而且,这时那个算命先生的话在康熙耳边徐徐响起。三次死劫!只有自己在承祜身边,承祜才能化险为夷。想至此,康熙的脚步就更停不下来了。

就在康熙急急调兵打算营救承祜的时候,承祜正像一只落水狗一样,湿淋淋的躺在一条小河边直喘粗气。

“KAO!真是好的不灵坏的灵!”承祜捂着自己胸腹上的一道伤口艰难的在石子上爬行。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承祜他们刚进行到河北境内的时候,就在一个山头被一群蒙着脸的人包围住。

起初,承祜还以为他们是占山为王的土匪。他还寻思着,会不会听到那句千古流传的‘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名句的时候。那个蒙着面的头头发话了!

“你就是爱新觉罗·承祜?康熙皇帝的嫡长子?”头头拔出大刀遥指着承祜问。

头头一开口,承祜就知道大事不妙了。这群人很明显是冲着自己大清嫡长子身份来的,如此一来,那可不是他个人安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大清国江山社稷的问题了。

“我说不是,你们会信吗?”承祜随意的回答,意图拖延时间。与此同时,他还悄然打手势,让侍卫们找到埋伏的突破口,伺机而逃。

头头身边的一个看起来很瘦小的人尖声说道:“大哥,别跟他啰嗦了。他肯定就是狗皇帝的狗儿子,先砍了再说。”

从声音判断,不难发现说话的人是个女人。而从她愤世嫉俗的话语推测,他们应该不是和自己有私仇,而是和大清国有国仇才是。电石火光之间,承祜即刻联想到清朝时期一个大名鼎鼎的民间组织——天地会。据说他们都是大明遗民,而且他们的口号就是反清复明。

“你们是天地会的人?”承祜大大咧咧的说出自己的推断。反正看样子今天是在劫难逃了,如此一来,还不如做个明白鬼。

那个头头目光一凛:“大阿哥还真是聪明。可惜,聪明人都活不长。”

承祜毫不避讳头头仇视的目光:“好说,好说。不过,我很不明白,你们在这里堵着我有什么用?我可是一个已经遭到驱逐的阿哥。就算杀了我,你们也是没有好处的。”

头头身边的女人大笑道:“怎么没有好处?多杀一个满清鞑子,对我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好处。”

“等等,我想问清楚。你们的企图到底是杀了我泄愤,还是打算活捉我要挟我皇阿玛?”承祜一点都没有死到临头的觉悟,反而和将要杀自己的人像朋友一样聊起天。

头头的态度依旧沉稳:“本来是想活捉你的,但是现在想想也真没必要。就如同你所言,你这么一个失宠的皇子,康熙皇帝怎么会因为你而置他的帝王大业于不顾?所以,还不如砍了你的脑袋,让我们兄弟高兴高兴。”

承祜居然还赞同的点点头,并且小声呢喃:“也是,你们分析得还真透彻。不过,我可没那么傻,让你们像切西瓜一样砍我的头。走!”

承祜的先下手为强,让天地会那边微微乱了手脚。但是,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会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承祜和其侍卫的逃窜,在他们看到,只是临死前的挣扎而已。

但是,天地会还是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得到了错误的情报,以为康熙真的不在意承祜。从而,他们也就没料到在离承祜不远的地方还有暗卫这种东西存在。

不过,暗卫的加入虽然扳回了一点局面,但是对整体影响却还不是很大。所以,最终的结局就是。挨了几刀的承祜趁乱孤身逃走,而他的侍卫和康熙的暗卫则留下来断后,顺便等候援军。

以上就是承祜为什么会像死狗一样狼狈的在野外求生存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