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我白起,坑杀四十万,被周姐直播>第一百零三章与天斗,其乐无穷
  仅仅是寥寥数语。

  一向是以能言善道而著称的秦相吕不韦,却已被时年不过十二的秦太子政,驳得哑口无言。

  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是拱手而立:“微臣无状,前番思虑多有不周,还请我王和太子责罚。”

  吕不韦终究是服软了。

  这一次的博弈,还没开始,便已经是输得彻底。

  在一旁。

  秦王嬴子楚和左丞相范雎皆是静静的看着,虽并未出得一言。

  然而此番,望向殿下的嬴政。

  眼神中半是感慨,半是欣慰。

  嘴角不由自主的咧开一丝弧度。

  皆是点头。

  秦有太子,如月之桓,如日之升。

  故秦国,亦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福寿无不承之。

  秦奋数世之余烈而有今日。

  于国而言。

  重要的不在今朝,而在未来。

  有了未来,便有了希望。

  而眼下的大秦,不但有得今朝,更有希望。

  既如此,他们两人纵朝死,而无憾矣。

  当下。

  随着吕不韦之言。

  嬴子楚这个秦王眯着眼睛,锐利的目光在殿下群臣身上不住的逡巡着:“太子之言,众卿以为如何?”

  一语而下。

  殿下群臣无不顿首:“太子思虑周到,一言一行皆合乎于法,合乎于理。臣等,并无异议。”

  牵头的吕不韦都已经是败下阵来了。

  他们这些小喽啰不附和。

  莫非要和前面的那些倒霉鬼一样被降罪?

  自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乎。

  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关于白淑、王翦、蒙武三人的擢升,便成了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秦王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快便是径直一摆手。

  在他的身旁。

  宫人掏出了早已拟定的诏旨,便是朗声呼喊道:“王上有诏!左庶长蒙武伐魏有功,以秦律赐升爵位两级,拜左更!”

  “左更王翦,伐赵有功,以秦律赐升爵位两级,拜右更!”

  “左庶长白淑,伐赵有功,以律赐升爵位三级,拜中更!”

  仅仅是一句之后。

  现场所有人都是低着头,拱手而呼:“我王圣明!”

  秦王,自然是圣明的。

  然而此番,白淑三人之擢升,却已经是很明显的代表了一些事情。

  要知道。

  此番。

  蒙武拜左更,白淑拜右更而王翦拜中更。

  已经是很明显的证明了一些事情。

  先前白淑等人,屡次擢升,本就是得蒙君眷的意思。

  而此番。

  更是如鱼跃龙门。

  一朝入海,则再无束缚。

  即便是再为痴愚之人也明白。

  三人的崛起,已经是势不可挡。

  而哪怕是现在。

  像要如何此前那般,阻挠三人的升迁,也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左更,位居大秦军功爵位的第十二级。

  第十三级为中更。

  第十四级为右更。

  可以说。

  若是在先孝公、商君之时。

  如此爵位,几乎已经是到了为武将者的顶点——在武安君白起出现之时,哪怕是此制度的制定者商君,恐怕也没能想到,有朝一日当真是有人能凭借他所制定的军功爵位制度,而一步一步从一个小小的士卒,一路爬到武将的最定点,乃至于封侯拜君。

  在那时。

  纵穷极武将之一生,所能立之功勋,也就是眼下白淑三人的地步了。

  而哪怕是武安君已故去的十余年后。

  于秦国武将之中。

  三人的爵位,也仅在蒙骜、王龁、麃公之下了。

  在三人老矣,已有退居二线的情况下。

  眼下的三人,便可被称为秦国武将之首!

  所有的人都是明白,在眼下,三人崛起之势,已然是势不可挡。

  而吕不韦,自然是再明白不过了。

  自朝议之后。

  吕不韦称病,而闭门半月之久。

  然而事实当真是如此吗?

  依旧是咸阳宫。

  嬴子楚见得面前来自黑冰台的密报。

  神色间,带上了一丝黯然:“吕不韦啊吕不韦……终究还是放不下么?”

  “何必呢?何必呢?”

  嬴子楚低声的呢喃着。

  半是痛惜。

  然而隐藏在痛惜之下的,却是惊天的杀意。

  曾经相扶一起光大门庭的两人。

  终究还是没有一切携手走到最后。

  权利这种东西。

  是良药,亦是毒药。

  可以活死人,医白骨。

  亦可在悄无声息之间,取人性命。

  吕不韦终究还是没能过了自己那一关。

  快要走到顶点的他。

  终是没有选择放手——在嬴子楚和嬴政给他最后一次防守的机会之时。

  他不明白如此做的后果吗?

  无论是嬴子楚还是嬴政都是知道。

  吕不韦自然是明白的。

  然而品尝了权力的滋味之后。

  怎么可能说放手便放手呢?

  这边。

  嬴政的目光,依旧是静静的落在那密报之上。

  密报中的内容很简单。

  无非是记载着吕不韦称病闭门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在这份密报之中。

  除了吕不韦之外。

  还有一个嬴政和嬴子楚,都是十分熟悉的名字——秦王后,赵姬。

  嬴异人的夫人,赵政的母亲。

  当这两个名字同时出现在一份密报之上。

  本身便已经是代表了许多东西。

  相对于嬴子楚的黯然。

  此刻的嬴政,反倒是平静了许多:“人之天性皆为逐利也,更何况,不韦乃商人也。”

  “一本而万世之利,若有一线之机,纵挫骨扬灰,又岂能轻言放弃?”

  嬴子楚默然。

  沉默良久。

  一声叹息。

  “不韦毕竟随我多年,尚有得情分在。”

  “日后,政儿给他一个体面吧。”

  这大概,是作为曾经的好友,嬴异人眼下唯一能给吕不韦所做的事情了。

  面对嬴子楚之请。

  嬴政不作声,只是缓缓点头。

  而后便再望向面前的嬴子楚:“母后那边,父王欲何为?”

  赵姬本为吕不韦之姬妾。

  后吕不韦以奇货可居而投于嬴异人之时。

  嬴异人见之倾心。

  而后,及嬴政降生。

  赵姬便被立为夫人。

  后来,嬴子楚为太子,赵姬便为夫人。

  嬴子楚为秦王,赵姬便为王后。

  一步步的走过来。

  这一对秦国身份最为最贵的夫妻。

  于邯郸和咸阳,历经了无数困苦。

  然而走到最后共富贵之时。

  却不复昔日之情。

  同床异梦,如同陌路。

  曾经无话不谈,相敬相爱的两人,却早已是相顾而无言。

  何其悲哀?

  提及赵姬。

  嬴子楚堂堂秦王,整个人的脸上竟满是难以言说的痛苦和绝望。

  他为秦王。

  麾下百万之虎狼之师。

  可令六国顿首。

  然而枕边之人,却已不再倾心。

  “随着你母亲去吧,随着她去吧……这是寡人欠她的。”

  嬴子楚言语间,露出一丝笑容。

  只是那笑容在此刻的嬴政看来,却是那般的苦涩。

  嬴政缓缓点头,也是一阵叹息。

  大概,这便是王者生来的孤独。

  嬴子楚如此。

  而日后的自己,大抵,也是如此吧?

  嬴子楚的这份孤独,尚有自己可以言说。

  然日后。

  自己的那份孤独,又说于何人听?

  三世为人。

  陆仁此刻只有偶从心间泛起的一丝酸楚,那种淡淡的波动,却是令陆仁感到自己的无奈。

  有些时候。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

  然最终,却只落得一个孤身一人?

  唯有心中的那一丝坚守,还在支撑着陆仁继续走下去。

  那一份欲变之心,倒是因之愈加的强烈起来!

  天不欲他变。

  陆仁却偏要他变!

  与人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天斗,其乐无穷。

  大抵便是如此了吧?

  人言人不能胜天。

  大势不可变,然小势可改。

  然陆仁思之。

  纵大势不可变,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以小势之积聚,而后,能否变之大势?

  一世不成。

  便两世。

  两世不成,便百世!

  大势可有改变之日?

  面对同样沉默的嬴子楚。

  嬴政缓缓点头:“日后,母后当得一世平安。”

  嬴子楚抬头,见得面前的嬴政。

  不语,只是轻轻的拍了拍嬴政的肩膀。

  便在嬴政一语之后。

  于咸阳宫的上空。

  有雷霆降下。

  击之宫殿。

  宫殿火起。

  引得一片骚乱。

  然而这不过是一次插曲。

  只有陆仁明白,这到底是什么。

  然而陆仁并不在乎。

  三世为人,连死亦不惧。

  更何况是一次小小的警告?

  那仿佛有灭世之威的雷霆,在嬴政看来,倒像是小孩子恼羞成怒之下的泄愤。

  警告又如何?

  天若不灭陆仁。

  那陆仁,便会一直前行。

  如是而已。

  而便在陆仁以白淑而击之赵国之后。

  方才被拉回正规的轨迹,已经再一次的发生了改变。

  秦将白淑和王翦,于汾水河畔灭得赵国十余万大军。

  一时之间,天下大震。

  列国无不惶恐。

  这一天,距离起初六国伐秦之函谷关一战,已然过去了十二年。

  而此刻,他们再一次的回想起了,被大秦所支配的恐惧。

  秦将白淑、秦将王翦,因之而声名大振!

  他们没有想到。

  少了一个武安君白起。

  这边的大秦,却又多了一个白淑,多了一个王翦。

  列国终于是慌了。

  而身为此战最大之受害者。

  赵国更是为之剧变。

  赵王宫中,赵王赵佾的脸色,已经是彻底的阴沉了下去。

  “王上!赵葱将军战死于长平关下!”

  “副将颜聚自领十三万大军,而出汾水,遇秦军埋伏,麾下大军尽数战死!”

  斥侯带着哭腔的一句呼喊。

  在场的众人,都是眼前一黑。

  仿佛是天要塌下来一般。

  十三万大军……

  这已是眼下赵国兵力的三分之一了……

  自十余年前长平、邯郸一战。

  赵国历经灭国而复国。

  好不容易奋起直追而攒下来的家底。

  一下,又赔进去了这三分之一。

  数百万赵人,十二年来,昼夜不停的奋斗。

  短短数月,却都将之化作了泡影。

  赵国的复国梦,强国梦……

  在这一场惨败之下。

  仿佛是成了一句可悲的笑话。

  而更可悲的是。

  这个笑话的始作俑者,却不是别人。

  正是他们赵国的王。

  自己所敬重,所供奉的王。

  最后,却是将好不容易要爬起来的赵国,又一脚踹下了万丈深渊。

  何其可笑?

  当下。

  整个大殿静悄悄的。

  犹如死域。

  唯有那沉重的喘息声在证明着,此刻大殿上的众人,心情并未有想象中的平静。

  而赵佾这个赵王。

  这个欲掌控一切的赵王。

  在此刻,也终于是有些慌乱了。

  事实上。

  赵佾是个聪明人。

  他很聪明。

  自以为能掌控一切。

  堂堂赵王,当真是不爱赵国,欲亲手将赵国推入深渊吗?

  自然不是的。

  赵佾有野心,亦有报负。

  他欲效昔日之武灵王。

  让孱弱的赵国,再一次的在他这个赵王的手中崛起——当然,是只能在他赵佾的手中。

  做到这件事的第一步,自然便要将整个赵国,都纳入他的绝对掌控之中。

  而不仅仅是做一个任由摆布的傀儡。

  所以,赵佾开始了他的计划。

  大肆扶植亲信,暗中打压赵国声望最高的庞煖、李牧两人。

  赵佾的算盘打得很精。

  在其实知道很多事情。

  庞煖、李牧乃忠臣,他知道。

  赵葱之平庸,他知道。

  郭开乃奸佞,他也知道。

  在他的计划中。

  放弃长平,而令赵葱驰援太原,将长平拱手让于秦国。

  对太原,围而不攻,与秦军僵持于太原,久而久之,秦军孤军深入,则必退。

  在如今的局势之下,秦军在占据了长平后,在赵军兵力收拢之下,也不敢轻易北进而再取赵国之地。

  而赵国之兵力,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在赵佾看来,存地而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而失地,人地皆存。

  不过一城一地之得失。

  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赵佾不是他的父亲赵丹,没有他那般的迂腐。

  只要赵国实力尚存。

  长平可弃,太原可弃。

  便是邯郸,亦可弃。

  而赵葱,其实也并非他自己所想象中的弃子。

  在无赵佾之诏令,而擅自将大军调回太原之后。

  赵葱固然会受到责罚。

  然赵佾不欲置之于死地。

  他会以形式紧急为由,令赵佾戴罪立功。

  在赵国盟于列国之后。

  替赵国再复长平、上党。

  而后列国合纵,攻于秦国。

  若胜,则赵葱不但官职尽复,还可得擢升,任武安君,彻底压过庞煖、李牧两人。

  若不胜,只需收复了长平、上党,亦可擢升,和庞煖、李牧等人齐平。

  而后,列国盟而拒秦。

  秦必不敢轻举妄动。

  则他行变法强国之举。

  孱弱的赵国,必将再次在他手中复起。

  然而。

  赵佾千算万算。

  却忽略了两个事情。

  其一便是赵葱,虽平庸,然身为赵之宗室,忠君却又爱国,为赵国甘愿赴死。

  秦国之目的,也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秦国和他的想法一样,区区一城一地之得失,并不重要。

  故于汾水,悍然而进。

  一战而屠灭赵国十三万大军。

  既得了地,又灭了人。

  赵佾的如意算盘,最后却落得个人地两空。

  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是而已。

  “蠢才!蠢才!蠢才!”

  赵佾此刻面色狰狞。

  并未因为赵葱的赴死而有丝毫感动,反而是在心中厉声的咒骂着。

  便因赵葱,而坏他大计。

  直至如今。

  留给赵佾的,已经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

  在良久的沉默之后。

  赵佾深呼一口气,便是冷声道:“赵葱不遵寡人之令,擅自调离长平关大军,以致长平失守,十三万大军亡于秦军之手!”

  “身虽死,然其罪难恕!”

  “传寡人之令,斩其满门,以儆效尤!”

  一句之后。

  整个大殿之上,更是良久的沉默。

  众赵臣抬起头来。

  望向赵佾的眼神,却已不再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