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红楼] 彪悍红楼【完结】>第98章 第九十八章

  林海贾敏并没有给儿子办满月宴的打算, 自家身居高位,稍有举动就会闹得满城尽知,, 如今局势不明, 再如何低调都不为过。

  众盐商见林家没有大办的意思, 只简单送上贺礼也就罢了, 对林海早就没了刚到扬州时的热情。

  经过大半年的较量, 林海为人大家都看得明白, 圣上所赐的廉洁奉公四字真是分毫不差。

  自打到了扬州城, 林海从未询过私情, 礼送的再多也是该罚的罚, 该办的办。

  与雷霆手段对应的, 只要经营时循章守法,你不搭理他, 他也不会找你麻烦,既如此还巴结个屁啊。

  还有人给盐商算了笔账,按章纳税合法经营,反倒比巴结钻营更省银子,最主要的是省心,能堂堂正正的站着, 谁愿意弯腰奉承当哈巴狗呢。

  盐商家的女眷对贾敏和黛玉的印象也很好,前几任盐政太太仗着夫君的权势, 根本不把她们当人看, 不仅使她们家的银子, 还颐指气使挖苦嘲讽, 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脸没得让人恶心。

  如今再看,贾敏才是真正大家出身的贵妇气派, 和和气气珍贵宽大,令人敬服。

  养的女儿也同样不俗,性情虽刚强了些,却机智过人,方正贤能,品性正如圣上所赞的那般如金似玉。

  林海一家清正尽职,把家里家外守得铁桶一般,盐商有再多心思也蹦哒不起来,只能耐心蛰伏下来,扬州风气也随之一清。

  不过小人总还是有的,他们不仅替盐商算出省了多少银子,还给林海算了笔账。

  像他这般不接受供奉只平常交往的上官,一年至少会损失十多万两纹银,在任三年就是将近四十万两银子,损失之大让人咋舌。

  不过让好事之人没想到的是,账算出来后众人反倒不再盯着林海了,升官发财两个词本该是一体的,只升官不发财的傻子还理他作甚。

  很多人将视线转向了上几任盐政家,当初看他们家顶梁柱死在任上,扶灵回乡凄凄惨惨,没想到竟在任上弄了那么多银子,正好此时家中无人撑腰,不去算计点银子花太对不住自己了。

  林家人并不知道只是没给儿子办满月宴,竟能引起好一番风波,当天全家人各点了一道爱吃的菜,凑成一桌吃顿酒就算过完满月了,林小少爷全程呼呼大睡,好似与他毫不相干。

  黛玉见娘亲身体恢复得不错,就询问是否去庙里祈福,当初她满月那会儿爹娘可是把济南府的道观寺院拜了大半,没去的也送了香油钱,弟弟总不能差太多吧。

  哪知林海和贾敏直接拒绝了,摆明了不想在阴雨闷热的天气出门,还找借口说能降生在自家已是泼天的富贵了,再祈福怕小孩子禁受不住。

  黛玉心说当初自己是怎么禁得住的,她看向傻呼呼吐泡泡的弟弟,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父母对第二个孩子虽然也是疼爱的,但明显没当初对她那么上心。

  这就是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么,在网上看到这句话时还当只是个段子,没想到竟让自己遇到了。

  父母的态度让黛玉对弟弟生出了些许愧疚,照顾时就更加上心几分,听奶娘说弟弟有点胀气,她回忆网上看过的按摩手法,帮他做了排气操。

  那满屋臭屁把贾敏都熏出去了,黛玉也没在意,反倒很高兴效果不错,让嬷嬷每天早晚各做两次,帮宝宝疏通肠道。

  到了七月中旬,太阳终于肯偶尔露个脸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桑拿天,扬州城热得好像大蒸笼,到了晚上大半人都会出城,只有躺在瘦西湖岸边才能睡个好觉。

  广达身为扬州知府,除了开放城门方便居民进出也没别的办法,硝石制冰存在一定风险性,况且对平民来说也不便宜,买少了那点冰也不够干什么的,不如去湖边躺着自在。

  贾敏听说后跟黛玉感叹,江南确实风光无限,可惜有心观赏美景的只有能用得起冰的人,普通人还不够受罪的。

  黛玉正逗弟弟玩儿,听到娘亲感慨只应了声就罢了,她们再同情也帮不上忙,不如不说的好。

  林茂茂小朋友快三个月了,特别喜欢追着人看,能分清人后还懂得区别对待了。

  对黛玉从来都是笑呵呵,怎么摆弄都不生气。

  对林海贾敏和林翀他们就要差一些,不高兴了还会嚎上两嗓子。

  奶娘嬷嬷被他视为卑微的最底层,稍有不对就哭得惊天动地。

  刚开始黛玉还以为她们苛待孩子了,观察过后才发现是弟弟在发少爷脾气,只要她一出现又会换上笑脸,双标得相当明显。

  八月初,贾家的庆生贺礼姗姗来迟,前阵子贾老太太许是被黛玉打击到了,几个月都没跟他们联络,这次也是贾赦一家单独送来的贺礼和信件。

  信上说七月中旬贾琏媳妇生下了长孙,起名贾葳,母子平安。

  贾敏听说荣国府长房有了嫡长孙,兴奋的亲自挑了几车贺礼,又拖着黛玉说了好一阵荣国府当年的风光,直到晚上林海回家时,那股亢奋劲还没散呢。

  林海对岳家的长子嫡孙没啥兴趣,完全是赔笑脸哄妻子高兴,贾敏激动劲过了才发现父女俩都兴致缺缺,丈夫便罢了,贾家非但帮不上自家忙,还总是添乱添堵,他没有好印象也在情理之中。

  女儿就不一样了,贾家再不好也是她的外祖家,怎么能听到贾家就摆出一副臭脸呢。

  贾敏了解自家女儿的性子,想消除她的芥蒂用强硬手段只会适得其反,只能用委婉的办法慢慢转变她的想法。

  于是贾敏就说起年少时两个兄长对自己的宠爱,见黛玉脸色果然好了些,又说起自己到二哥书房偷书的趣事。

  贾敏语气中满是回忆的笑道,“你二舅最爱读书,总有办法收集到一些孤本,买回家就当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不给人看,独我去拿时他才不会发脾气。”

  黛玉听了一天贾家纪事,心情烦躁之下说话就少了几分客气。

  她眉梢一挑,问道,“娘亲说二舅爱读书,可有什么证据么?能买到孤本只说明他有银子有门路,跟爱读书有什么关系?”

  贾敏被问得一愣,奇道,“不爱读书他为何要买?”

  黛玉哼笑一声,“爱不爱读书可不是嘴上说说就算的,二舅既然读了那么多书,可有半分成果么?

  大哥正式读书不久,并且坦诚读书只为功名,如今不也是童生了。

  二舅喜欢读书近三十年,连个童生都没捞到,外祖家是没银子请名师,还是买不起书本笔墨,外祖临终上本时他都有小四十了吧?都到这个年纪了还半分功名也没有,这可不是爱读书的人该有的样子。”

  贾敏无言以对,怔了好一会儿也没想出如何反驳,她出生时两个哥哥已经搬去了外院,每日只在晨昏定省时接触片刻。

  二哥爱读书是母亲说的,这话是出自母亲之口,她想也没想就相信了。

  林海也有点懵,二舅兄性格方正喜欢读书他也是听妻子说的,贾政爱不爱读书跟他没啥关系,妻子既如此说,他只当是真的,根本没想过反驳或者查证。

  可自家女儿却不是听人说什么都相信的性子,人家小手一伸,问你要证据,拿不出来就是假的,再如何舌粲莲花都没用。

  林海见妻子两眼放空,被问到怀疑人生,就笑斥道,“长辈说话你听着便是,哪里来的证据,还不快回去休息,明日你祖母还要考你功课,背不出来挨板子可不准哭。”

  黛玉起身福了一福,又傲娇的哼了声,“本姑娘会背不出功课,搞笑呢,整本本草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爹爹娘亲也早点歇息吧,我去看一眼弟弟就回去了。”

  看着女儿离去的小身影,贾敏才叹了声,委屈的靠在林海肩上,哽咽道,“海哥,我娘家如此下去,可怎么是好啊。”

  林海反倒笑了,“两位舅兄都不是精明之人,低调些才不会卷入更危险的境地。

  敏儿你也是读过史书的,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能得个好下场的可不多,本朝历经三代,依旧优待功勋世族已经很难得了。

  与其指望恢复祖上荣光,不如想办法从那高台盘上下来,之后潜心教导儿孙,如此才能再次一飞冲天。”

  贾敏苦笑,“海哥说得轻巧,贾家锦衣玉食近百年,上下都习惯了奢靡尊荣,哪能说下来就下来。

  我母亲生在史家最鼎盛之时,嫁的又是四王八公之一的荣国府,我父亲在世时娘家何等荣耀,她已经习惯了睥睨众生,从高处下来无异于要了她的命。”

  林海轻拍着妻子安慰道,“不妨事,圣上是爱惜羽毛之人,只要岳家别太出格,老太太的尊荣不会差上半分。

  至于以后么,有我们在旁边看着,总不至于落魄太过,只要用心教导子孙,不用两代又能起来了。”

  贾敏沉默半晌,才释然的轻叹一声,“那就借海哥吉言了,很多事摊开说清楚之前我总悬着心,如今想来好像也没那么糟。

  但愿年轻一代能多积点德,别继续给家里添堵了,否则依女儿的性子,别说在一旁照拂了,不落井下石都算好的。”

  林海想到黛玉的火爆脾气也是摇头,他们夫妻都是温和之人,也不知女儿的脾气像谁,难道真如兴国禅寺的方丈所说,有国公遗风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