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红楼] 彪悍红楼【完结】>第241章 第二百四十一章

  其中一位赵姑娘冷哼了声, “什么事都能开口么?那我请林姑娘收我们进二皇子府,可能行么?”

  她的话让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贾敏的脸色铁青, 正要开口怒斥她别不识好歹, 黛玉却轻笑一声, 悠悠道,

  “可以啊, 不过, 我没有给你们名分的权力, 我能带进府的只能是奴婢, 姑娘要是不嫌弃, 我明儿就让人伢子送卖身契来。”

  赵家人何曾受过这等折辱, 当即就怒了,赵老太太斥道, “你大胆。”

  贾敏啪一声把茶盏摔在地上,冷笑道,“老太太还当自己是尚书夫人呢?你们赵家已经沦为了平民,我们愿意用先时之礼对待已经很给你们面子了,别给脸不要脸。”

  站在黛玉身后的边姑姑也冷哼一声,“赵家人若是对皇上有所不满, 本官可以代为向宫中传达,赵太夫人不用客气, 尽管开口便是。”

  见赵家人吓得脸都白了, 贾敏轻叹一声, 用仅剩的耐心劝道, “虽然一时很难接受,但赵大人已经致仕了, 诸位也不再是尚书府的内眷,要尽快适应新身份,才不至于闯出祸事来,老太太也请多关心赵大人的病体,有他在才有赵家。”

  贾敏说完就带着黛玉离开内宅,不多时几位赵家老爷也送茂茂出来了,茂茂上车后重重叹了口气,无比后悔来赵家探望。

  黛玉好笑道,“你叹什么气,赵家该不会想给你塞个小媳妇吧?”

  茂茂一挑大拇指,赞道,“不愧是我姐,果真料事如神,我说只对高门贵女感兴趣,也没有纳侍妾的想法,赵家人想要东山再起,还是靠自己最实际,那些人脸色就铁青铁青的,比鬼还难看。”

  边姑姑冷笑,“赵大人一世英明,怎么会养出一群糊涂东西来,越看外面这些男人,就越觉得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孤身一人总好过被亲生的混账玩意气死。”

  茂茂面色发窘,赔笑道,“好男人还是有的,不能以偏盖全呀,况且姑姑现在也不是孤身一人了,进了林家门,就是林家人了。”

  边姑姑掩嘴笑道,“没错,我也是有家人的人了。”

  司徒澈听到黛玉已经回来了,立即踩着船从新府过来,到西跨院时黛玉刚换好衣服,正坐在窗前的矮榻上吃桃子泡茶。

  看到翩然若仙的少年走进来,黛玉想到赵家那两个不知所谓的东西,不禁轻哼一声,低下头不想搭理他。

  司徒澈被她哼得一愣,再看边姑姑似笑非笑的样子就猜到是因为什么了。

  他在另一边矮榻上坐下,端过黛玉刚泡好的茶抿了一口,坏笑道,“师姐最近喜欢吃酸的么?这飞醋加得有点多啊。”

  黛玉瞪了他一眼,恼道,“你当都是因为谁?我们二皇子的行情比元宝糖还好,连一撸到底的赵家人都想舔两口。”

  司徒澈露出了嫌恶的表情,“管他们呢,多碰几次壁就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了。”

  黛玉想到赵家当前的处境,既同情又厌恶,她感叹道,“要不怎么举朝上下都削尖了脑袋想要爵位呢,贵族即便没了官职,地位也不会降低许多。

  仕族丢了官就会沦为平民,过去享受的种种特权都会一去不复返,赵大人一旦身故,家中土地也不再有免税的资格,要是没个筹谋深远的人,不出两代就会衰弱下去。”

  司徒澈笑道,“赵家人所有灵气大概都在赵大人身上耗尽了,否则后代子孙也不会一个考上功名的都没有,他们要是有脑子,就应该趁着赵大人的面子还在,抓紧时间捐个官,否则想再爬起来可就难了。”

  黛玉摇头,赵家有五房人,只捐一个官的结果就是谁也捐不成,多捐几个又没那么大的脸面,她一点也不看好这家人。

  两人正说着话,有小内侍进来通报,琼州那个发明出手摇风扇的工匠已经到工部报道了,几天后就会正式在工部任职。

  司徒澈开心的一拍桌子,“太好了,工部又添一员巧匠,他是刚来的,差事不会太多,正好拉过来和我们研究自行车。”

  黛玉笑道,“好主意,多个人多条思路,凭我们自己是没咒念了,就看他能不能有所突破了。”

  两人是五天后才看到这位琼州工匠的,他姓符名芭蕉,才十九岁,身材不高,圆脸圆眼笑容灿烂,一看就是南方人的样子。

  家里几代都是渔民,有次在海上遇到大风,祖父父母都没回来,靠奶奶补渔网把他拉扯大。

  奶奶不敢让家里的独苗苗出海,就把他送去学木匠,十五岁上奶奶也没了,他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很逍遥,也没想过成亲的问题。

  司徒澈听到他的名字就笑起来,问道,“你的名字好奇怪,琼州那边都这么起名字吗?”

  符芭蕉的官话口音很重,只能勉强听懂,他憨笑道,“我娘怀我时经常梦到砍芭蕉叶,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司徒澈把符芭蕉调到身边当助手,黛玉把之前画出来的图纸交给他研究,看能否找到突破方向。

  两人则继续为建造琉璃作坊忙碌,计划中的五间厂房已经建成,每间都有一个五个口的大炉和三个单口小炉,河岸码头边存放原材料的几个库房也建成大半,只等着材料从北方运来就能开工了。

  住宅区在厂区的上风处,中间种植了很多杨柏和紫竹,尽量把烟尘的危害降到最低。

  住宅是联排的小院子,每一排都会留出空间建个小花园,还在接近码头的地方修了集市,等这边人多起来,自然会有商贩来出售商品。

  他们一直忙到离武举结束还剩下五天时间,这天下午刚要从作坊回城,就有快马跑来报信,吴彧带领三人已经抵达了考试终点,成为殿试第一名,今科的武状元。

  司徒澈兴奋的大笑,“我就知道彧哥不是池中之物,武状元以后怎么也得是兵部侍郎,要是立下战功,封爵指日可待。”

  黛玉也很高兴,但还是不放心的问道,“大哥他没有受伤吧?”

  来报信的人脸上一苦,强笑道,“听说伤得不重,还有点吃坏肚子了。”

  黛玉听懂了,这是说伤得不轻,又吃坏了东西,拉肚子到停不下来,她急道,“那边可有太医么?”

  报信之人点头,“县主放心,不仅有太医,京城名手也请去了五六位,其中就有林大老爷,吴少爷不会有事的。”

  黛玉这才放下心,让伍宏酬谢过报信之人,回到京城又听说人已经送回步军营了,林海和茂茂都在,她才放心回家。

  五日后武科殿试正式结束,九十四名未到达终点的人名列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抵达终点的人中,一百零三人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最先到终点的三个是一甲,吴彧成为今科状元。

  第二日琼林宴后,一甲三人打马游街,稍晚时,在京城最大的戏楼中,一出新戏正式开场。

  许宣和白素贞的爱情引人入胜,观众看得如痴如醉,结束后纷纷大骂佛门和法海不是东西,看到有和尚走过身边都想啐一口。

  忠顺亲王带着家眷小辈坐在最大的雅间里,戏才开场时黛玉跟于六和穆月辉还凑在一起说话,渐渐的就被剧情吸引了。

  教坊司教习的水平不是盖的,把白素贞写得纯善又痴情,对许宣毫无保留的爱意看得黛玉想骂人,丫就一妥妥的恋爱脑。

  反派佛门则是极尽缺德之能事,横征暴敛又贪得无厌,看到白素贞被压在镇妖塔下,于六气得把手里的扇子都撕了。

  黛玉赶忙安抚道,“这是编的故事,哪里来的蛇妖,你别吓着肚子里的宝宝。”

  于六怒道,“那群秃驴都不是好东西,我供的香火银子都喂狗了。”

  穆月辉好笑道,“你是气和尚还是心疼银子呀,快别生气了,小心生出个气性大的小祖宗来。”

  下面听戏的人也骚动起来,为白素贞打抱不平的声音此起彼伏。

  黛玉对云四初使了个眼色,让他假装去戏班订戏,忠顺亲王笑道,“看样子反响不错,等白蛇传推广开,就看佛门作何反映了。”

  司徒澈抹了抹眼睛,“真是好戏,就是太悲了,娘子被压在塔下,让许宣可怎么活啊。”

  义勇郡王叹道,“法海虽然可恶,但有句话说对了,人妖殊途,许宣一生才短短几十载,在白素贞漫长的生命中只是过客罢了。”

  五天后黛玉在轻妆铺子邀请各府千金听戏,听说黛玉订到了最近爆火的新戏班,连没接到请帖的人也厚着脸色前来,京城各家闺秀竟有大半聚集在铺子里。

  黛玉也不多废话,让人上了点心茶水,就让戏班开演,她坐在前面陪着,谁有话要说只管凑过来就是了。

  出乎她预料的是,从开戏后就再没人说话了,直到中场时大家才开始闲聊,话题也大多围绕着剧情,还有几个被白素贞的恋爱脑行为感动到落泪的。

  说话的人一多,话题慢慢就聊开了,有人对黛玉笑道,“县主可知,我们京中有家人为攀高枝,把姑娘留到二十几岁也不嫁人么?”

  黛玉讶然道,“傅家?”

  旁边人笑道,“原来县主也知道他家呀,傅家最近可了不得,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把傅秋芳嫁进襄阳侯府当平妻了。”